Ilizarov骨搬移技術在脛骨骨折術后骨感染骨缺損中的應用
發(fā)布時間:2017-11-13 13:33
本文關鍵詞:Ilizarov骨搬移技術在脛骨骨折術后骨感染骨缺損中的應用
更多相關文章: 脛骨骨折 Ilizarov技術 外固定器 骨感染
【摘要】:目的探討Ilizarov骨搬移技術治療脛骨骨折術后骨感染骨缺損的臨床療效。方法回顧性分析自2010-06—2013-06應用Ilizarov骨搬移技術治療27例脛骨骨折術后骨感染。結果 27例術后均獲得平均28(16~50)個月隨訪。骨搬移長度平均7.9(5~12)cm,搬移時間平均78(55~160)d,骨搬移停止至拆除外固定架時間平均180(95~220)d。出現(xiàn)針道感染2例,停止搬移,靜點抗生素、對癥處理后感染控制;出現(xiàn)牽張成骨區(qū)成骨不全1例,植骨后愈合;拆除外架后發(fā)生牽張成骨區(qū)骨折1例,經(jīng)內(nèi)固定后骨愈合;骨搬移停止后,對15例斷端進行去除嵌壓組織、新鮮化處理后斷端骨性愈合,9例無需進一步手術,通過斷端加壓后骨愈合,3例加壓固定3個月后無明顯愈合表現(xiàn),按照骨不連處理方案,應用手風琴技術處理后順利愈合。結論應用Ilizarov骨搬移技術治療脛骨骨折術后骨感染骨缺損可以取得滿意的療效,骨搬移過程中的環(huán)形固定器有利于畸形矯正,但患者對單邊固定器有更好的耐受性。嚴謹?shù)男g前設計、精細的術中操作、耐心細致的術后隨訪是治療成功的必要保證。
【作者單位】: 西安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紅會醫(yī)院創(chuàng)傷骨科;
【基金】:陜西省科學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項目(2014K11-03-06-08)
【分類號】:R687.3
【正文快照】: 創(chuàng)傷后骨感染的治療一直是醫(yī)學上的一大難題,骨感染往往久治不愈,反復清創(chuàng)帶來不同程度的骨缺損,導致骨折難以愈合,尤其對于大段骨缺損的治療更為棘手,處理不當可能會使患者面臨截肢的風險。脛骨骨折術后骨感染的保肢治療中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為:大段骨缺損及不同程度的軟組織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曉勇;張忠榮;鄧天瓊;張怡五;蒲渝;;應用皮瓣、骨搬移技術治療感染性脛骨骨折不愈合[J];西南國防醫(yī)藥;2009年07期
2 于大淼;廉永云;;骨搬移技術治療骨不連的分子機制研究初探[J];醫(yī)學綜述;2014年07期
3 胡波;涂洪波;孫紅振;杜全印;王愛民;;骨搬移治療脛骨感染性骨不連[J];實用骨科雜志;2009年03期
4 李成權;于曉東;劉宏志;;骨搬移術治療脛骨骨缺損8例分析[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4年08期
5 馬彪,龔曉浪,彭U,
本文編號:11809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118091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