氬離子凝固術治療Barrett食管的療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本文關鍵詞:氬離子凝固術治療Barrett食管的療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氬離子凝固術 Barrett食管 隨機對照試驗 Meta分析
【摘要】:目的:評價氬離子凝固術(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療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 BE)的療效及其安全性。方法:用計算機檢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據庫(CBM)、清華同方數據庫(CNKI)、萬方數據庫(WANGFANG)及維普數據庫(VIP)2016年3月以前公開發(fā)表的期刊文獻,以‘'Barrett's esophagus"、"Argon Plasma Coagulation"等作為主題詞、自由詞,全面檢索有關APC治療Barrett食管的隨機對照實驗(RCT),對符合納入標準的臨床研究進行Meta分析,進行效應量的合并。由兩人獨立按照Jadad改良法評分標準對所納入的文獻進行方法學質量評價,用Cochrane偏倚風險評估工具對文獻進行質量和偏倚風險評估,并對試驗組和對照組的治療效果情況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等指標進行數據提取。采用Revman 5.2軟件對所提取的數據進行效應量的合并。結果:按照制定的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共納入16篇隨機對照試驗研究文獻,Jadad改良法評分均≥3分,其中有12篇文獻Jadad改良法評分均≥4分,為高質量文獻。16篇研究共計941例內鏡和(或)組織學診斷為Barrett食管的患者,患者被隨機分為試驗組(475例)和對照組(466例),實驗組給予氬離子凝固術治療,對照組為內鏡觀察隨訪或光動力學療法或多極電凝術治療。Meta分析結果顯示:APC療法治療Barrett食管在組織學完全緩解上較內鏡觀察隨訪療法[OR=6.06,95%CI(2.64,13.93),P0.0001]、PDT療法[OR=6.34,95%CI(1.18,33.92),P=0.030.05]、單純PPI療法[OR=26.19,95%CI(10.96,62.59),P0.00001]效果好,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較MPEC療法[OR=0.50,95%CI(0.19,1.30),P=0.15]效果差,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內鏡下完全緩解的效果上,APC療法較內鏡觀察隨訪[OR=13.07,95%CI(3.46,49.44),P=0.00020.05]、單純PPI[OR=26.19,95%CI(10.96,62.59),P0.00001]療效好,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APC療法治療Barrett食管較PDT療法在胸痛[OR=0.20,95%CI(0.06,0.64),P=0.0070.05]、肝臟損傷[OR=0.03,95%CI(0.00,0.24),P=0.00090.05]不良反應小,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在發(fā)生隱生腺體[OR=4.06,95%CI(0.80,20.74),P=0.090.05]、食管狹窄[OR=2.00,95%CI(0.45,8.93),P=0.360.05]、吞咽不適[OR=7.21,95%CI(0.13,407.64),P=0.340.05]、發(fā)熱[OR=0.36,95%CI(0.08,1.63),P=0.180.05]不良反應的風險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APC療法治療Barrett食管較內鏡觀察隨訪在病變食管進展為HGD[OR=0.26,95%CI(0.04,1.63),P=0.150.05]的風險小,而發(fā)生隱生腺體[0R1.84,95%CI(0.50,6.78),P=-0.360.05]風險大,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對于Barrett食管的治療,APC療法在組織學和內鏡下完全緩解效果較PDT、內鏡觀察隨訪、單純PPI療法好,其發(fā)生的食管狹窄、胸痛、吞咽不適、發(fā)熱等不良反應較其他療法無明顯差異,經對這個處理后均可好轉,故APC療法是一項有效、安全的方法,操作簡便,值得推廣。
【關鍵詞】:氬離子凝固術 Barrett食管 隨機對照試驗 Meta分析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655.4
【目錄】:
- 個人簡歷3-5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9
- 前言9-11
- 資料與方法11-14
- 結果14-27
- 討論27-31
- 結論31-32
- 參考文獻32-37
- 附錄37-38
- 綜述38-54
- 參考文獻46-54
- 致謝54-55
- 附件5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林建華;;Barrett 潰瘍病的治療[J];國外醫(yī)學.外科學分冊;1992年04期
2 陳靜,張巧芳;Barrett綜合征一例報告[J];天津醫(yī)藥;1994年05期
3 陳宏超;梁倩萍;楊德生;方立峰;鄭權;;醋酸染色聯(lián)合內鏡智能分光比色技術對檢測Barrett食管上皮和Barrett相關性腫瘤的價值[J];中國內鏡雜志;2014年01期
4 田輝,彭書華,王善政;P~(73)蛋白表達與老年Barrett食管及其腺癌發(fā)生、發(fā)展和預后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4年07期
5 ;Distinction between short-segment Barrett's esophageal and cardiac intestinal metaplasia[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5年40期
6 張愛秀;;Barrett食管的臨床病理特征[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1年03期
7 黃達;梁明佩;;Barrett食管269例的內鏡及活檢病理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年35期
8 張桂梅;Barrett綜合征14例臨床分析[J];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01年04期
9 SauidIshaq;bham,ac.uk;JanuszAJankowski;bham,ac.uk;;Barrett's metaplasia:clinical implication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1年04期
10 周建嫦;;幽門螺桿菌感染與Barrett′s食管[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0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蓉;李國熊;李麗;陳晶;;白醋染色指導Barrett食管活檢病理診斷的臨床研究[A];2013第六屆浙江省消化病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13年
2 盛建文;范惠珍;吳裕文;楊靜;;內鏡下乙酸染色后病理檢查對Barrett食管診斷率的研究[A];第九次全國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會議專題報告論文集[C];2009年
3 孫聰;孫常波;李江波;;富士能智能電子分光技術診斷Barrett食管15例分析[A];第二屆浙江省消化病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4 王維武;唐旭東;;Barrett食管進展的因素、機制及防治策略[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第十八次全國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會議暨2006年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tǒng)疾病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6年
5 竇曉林;陳萬偉;杜輝延;夏曉玲;張小寧;;Barrett食管的內鏡與臨床分析[A];2006年貴州省醫(yī)學會消化及內鏡學分會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6年
6 吳明;趙靜;胡祥鵬;馬升高;楊俊文;陳國榮;;Barrett食管的內鏡及病理研究[A];2008年浙江省內科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7 吳蓉;李國熊;李麗;陳晶;;白醋染色指導Barrett食管活檢病理診斷的臨床研究[A];第二十五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8 易粹瓊;熊漢華;呼闖營;;Barrett’s食管——51例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2001年全國胃電圖和胃腸動力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9 吳洪磊;郭建強;劉斌;王洪波;王紅娟;于偉華;朱孔錫;周成軍;;Barrett食管組織及胃竇腸上皮化生組織細胞增殖狀態(tài)的差別初探[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消化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冊)[C];2007年
10 吳益群;林琪;勞波;洪捷敏;尹雪;張佩翡;;定標活檢評價氬離子凝固術治療Barrett食管的隨訪分析[A];2013第六屆浙江省消化病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Intel何時再造輝煌?[N];計算機世界;2001年
2 雨田;加薪20% 給培訓機會 我就跳![N];中國計算機報;2007年
3 ;展望網絡的下一代[N];計算機世界;2001年
4 本報記者 慕欣;從美國Barrett食管診治指南,借鑒什么[N];醫(yī)藥經濟報;2010年
5 ;Barrett發(fā)誓戰(zhàn)勝技術衰退[N];網絡世界;2002年
6 ;降逆和胃、解毒化淤法治療Barrett食管病案[N];上海中醫(yī)藥報;2008年
7 武警總醫(yī)院主任技師 李振華;認識共聚焦激光顯微內鏡[N];健康報;2008年
8 徐可樹 熊漢華 周霞;應重視巴來特食管[N];家庭醫(yī)生報;2005年
9 阿勝 編譯;內鏡新技術,食管癌早知道[N];醫(yī)藥經濟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林丹丹;Barrett食管治療的循證研究[D];武漢大學;2012年
2 周鋼;骨形態(tài)發(fā)生蛋白-4在Barrett食管發(fā)生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9年
3 陳磊;Barrett食管的內鏡與組織學診斷及APC治療的臨床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6年
4 歐陽建東;細胞角質蛋白CK7/CK20在Barrett食管與賁門部腸上皮化生的表達模式及意義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8年
5 汪興偉;基因芯片聯(lián)合組織芯片初步探討B(tài)arrett食管發(fā)生發(fā)展的分子機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9年
6 王瑞華;選擇性環(huán)氧合酶-2抑制劑對實驗性Barrett食管的作用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7 陳霞;Barrett食管分化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8 趙晶京;Barrett食管粘膜微細結構、粘蛋白表達及MTHFR基因多態(tài)性分析[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白研;Barrett食管和腺癌動物模型不同術式的建立與評價[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王琳麗;Barrett食管患者臨床、病理、內鏡特征及病變粘膜DCAMKL-1蛋白表達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謝麗花;氬離子凝固術治療Barrett食管的療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6年
4 惠明;烏魯木齊市Barrett食管的發(fā)病情況和內鏡下特點臨床意義的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3年
5 田洋;Barrett食管臨床及內鏡特點與病理關系分析[D];山東大學;2008年
6 盧秀珊;Barrett食管的臨床和內鏡特點及碘染色對其診斷價值的研究[D];汕頭大學;2010年
7 周超;ERK信號轉導通路在Barrett食管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1年
8 毛宏杰;CDX2與Barrett食管的相關性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6年
9 馬鵬;增強放大內鏡對Barrett食管及癌前病變的診斷價值[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10 尹霞;Barrett食管早期癌變的內鏡監(jiān)測與病理相關性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1007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1100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