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椎板減壓與半椎板減壓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的臨床對比研究
本文關鍵詞:全椎板減壓與半椎板減壓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的臨床對比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腰椎管狹窄癥 半椎板切除 全椎板切除 融合率
【摘要】:目的:觀察采用單節(jié)段全椎板切除減壓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與半椎板切除減壓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兩種不同的術式治療腰椎管狹窄癥的療效與術后融合情況,為臨床手術治療腰椎管狹窄癥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本研究采用手術前后對照和平行對照的試驗方法。回顧性總結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于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脊柱骨科進行手術治療的腰椎管狹窄癥患者82例,其中應用單節(jié)段全椎板切除減壓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組(A組)48例,單節(jié)段半椎板切除減壓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B組)34例。在手術的前后分別計算日本骨科學會腰背痛手術評分(JOA)、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及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分值,術后計算每位患者的手術時間及出血量,并對兩組患者術后6個月、12個月及18個月進行隨訪,分別記錄3次隨訪時CT矢狀位重建顯示的融合情況作為觀察資料。將所得數據應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以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神經功能恢復情況及椎間融合狀況。結果:1.在手術出血量方面,B組的出血量457±92ml,A組的出血量546±122ml,B組出血量少于A組出血量,兩者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2.在手術時間方面,B組時間63.4±19.8min,A組時間54.8±16.9min,B組時間長于A組時間,兩者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3.在JOA評分、VAS評分及Oswestry評分方面,A組與B組組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但是兩組手術后患者的三項評分指標均較術前明顯改善,組內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4.在融合率方面,A組6個月、12個月、18個月融合率分別為45.83%、70.83%、93.66%;B組6個月、12個月、18個月融合率分別為61.76%、79.41%、97.05%;B組高于A組,兩組相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在手術出血量、術后融合率方面,半椎板切除椎管減壓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好于全椎板切除椎管減壓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但是在手術時間方面,全椎板切除椎管減壓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好于半椎板切除椎管減壓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在患者癥狀改善、神經功能恢復情況方面,二者可以達到同樣效果。采用切除半椎板可以提高椎間融合率,從而更能保證長期療效。故應根據患者癥狀、體征、輔助檢查,找到更加適合患者的個性化手術方案。因人而治,又要減少對組織的破壞,這樣才能獲得滿意的療效。
【關鍵詞】:腰椎管狹窄癥 半椎板切除 全椎板切除 融合率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687.3
【目錄】:
- 提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臨床研究10-18
- 1.病例選擇10-11
- 1.1 診斷標準10
- 1.2 納入標準、排除標準、剔除標準、脫落標準10-11
- 1.3 研究對象11
- 2.研究方法11-14
- 2.1 手術方法11-13
- 2.2 觀察項目指標13
- 2.3 療效評價標準13-14
- 2.4 統(tǒng)計方法14
- 3.研究結果14-18
- 3.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14-15
- 3.2 兩組患者癥狀評分及術后椎體間融合情況比較15-18
- 討論18-26
- 1.祖國醫(yī)學對腰椎管狹窄癥的認識18-19
- 1.1 病位在腰,主責于腎18
- 1.2 腰腑失養(yǎng),,不容則通18
- 1.3 筋脈痹阻,不通則痛18-19
- 2.現代醫(yī)學對退行性腰椎疾病的認識19-22
- 2.1 LSS定義19
- 2.2 腰椎管分區(qū)及生物力學特征19-20
- 2.3 LSS臨床分類20-21
- 2.4 腰椎管狹窄癥的流行病學調查21
- 2.5 常用的輔助檢查技術21-22
- 2.6 腰椎間盤退化磁共振分期22
- 2.7 關于神經源性跛行22
- 3.腰椎管狹窄癥的治療22-24
- 3.1 腰椎管狹窄癥的保守治療22-23
- 3.2 腰椎管狹窄癥的手術治療23
- 3.3 各種常用術式23-24
- 4.關于PLIF中全椎板切除與半椎板切除24
- 5.脊柱融合性手術的問題24-26
- 結語26-27
- 參考文獻27-30
- 綜述30-35
- 參考文獻32-35
- 附錄35-43
- 致謝43-45
- 發(fā)表論文45-4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景峰;徐振華;;Dynesys內固定系統(tǒng)治療腰椎管狹窄癥的中長期療效觀察[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6年01期
2 胡德新;鄭琦;朱博;應小樟;汪翼凡;;經皮椎間孔鏡下選擇性減壓治療老年性腰椎管狹窄癥的療效分析[J];中國骨傷;2014年03期
3 楊惠林;魏旺;朱若夫;王根林;唐天駟;;椎弓根延長腰椎管擴大成形術對椎間孔影響的解剖學研究[J];蘇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年04期
4 董勝利;賈水淼;高振甫;張凱;;多節(jié)段開窗減壓治療腰椎管狹窄癥[J];山東醫(yī)藥;2009年02期
5 魯昌盛;劉長慧;李小玲;;腰椎椎骨骨性管道與腰椎管狹窄癥的解剖學基礎[J];鄂州大學學報;2006年06期
6 趙太茂;邱貴興;仉建國;王以朋;翁習生;沈建雄;田野;趙宏;胡建華;;291例腰椎管狹窄癥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6年11期
7 唐光麗;按摩治療腰椎管狹窄癥63例的初步觀察[J];按摩與導引;2004年01期
8 賈連順,楊立利;退變性腰椎管狹窄癥的現代外科學概念[J];中華骨科雜志;2002年08期
9 李保泉;丁鍔;曹日隆;劉安平;;補陽還五湯治療瘀血型腰椎管狹窄癥(附31例報告)[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1992年01期
10 王志先;;日本對腰椎管狹窄癥的研究概況[J];日本醫(yī)學介紹;1983年03期
本文編號:10033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waikelunwen/1003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