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拋光工具對威蘭德氧化鋯拋光后表面性能的影響
【圖文】:
注: 2種拋光工具均根據(jù)商家生產(chǎn)的從粗到細逐級拋光,均不噴水,采用3個方向重疊拋光,,轉(zhuǎn)速在商家控制范圍內(nèi)取最大相同值。圖1.2.1 打磨拋光方向和測量區(qū)域1.2.3 粗糙度測定對所有樣本進行粗糙度測試,用電動觸針式二維粗糙度測量儀測量各試件表面粗糙度,參照GB/T1031-2009[43]標準,在各氧化鋯試件拋光的中心區(qū)域進行粗糙度測試,取樣長度為(lr)0.8mm,評定長度為4mm,測試方向選擇垂直于
112.3 XRD測量結(jié)果采用Jade6.5對XRD衍射圖譜進行分析,分析結(jié)果如下圖2.3.1-2.3.5,XRD分析結(jié)果表明:只有在A組中在衍射角為28.17℃的位置存在m相,B組、C組、D組三組中均沒有m相,只存在固溶體的t相,所以氧化鋯試件在經(jīng)過打磨拋光后表面發(fā)生了m-t相的轉(zhuǎn)化。采用全譜擬合法計算得A組中m相的含量為6.2%。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783.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陽;路榮建;趙立升;顧斌;邵龍泉;伊元夫;溫寧;鄧斌;;四種超透氧化鋯基與In-Ceram氧化鋁基全瓷材料相對透明率的對比測定[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15年S1期
2 陳衛(wèi)衛(wèi);;牙科陶瓷表面不同處理對其粗糙度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5年20期
3 趙靜;沈志堅;陳倩;陳志宇;劉欣然;王新知;;全解剖式氧化鋯修復體老化、磨耗和與美學性能的研究進展[J];全科口腔醫(yī)學電子雜志;2014年01期
4 黃書澤;丁彪;鄒鳳平;花松鶴;;試驗載荷對維氏硬度測試誤差的影響[J];理化檢驗(物理分冊);2014年02期
5 周珊羽;王琳琳;胡琛;邵龍泉;;齒科氧化鋯陶瓷的研究進展[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2年19期
6 孔令志;趙波;;工程陶瓷磨削表面/亞表面損傷的產(chǎn)生及其控制[J];機械制造與自動化;2010年01期
7 蔡麗清;;維氏硬度試驗及其主要影響因素分析[J];物理測試;2008年05期
8 白新房;張小明;陳紹楷;;試驗力選擇對維氏硬度值的影響[J];理化檢驗(物理分冊);2007年11期
9 徐少紅;;高速磨削加工工藝及應(yīng)用[J];電加工與模具;2007年S1期
10 程衛(wèi)民,陳嶺麗;工件表面的形貌分析[J];測控技術(shù);2005年05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郭震威;不同拋光工具對e.max CAD玻璃陶瓷拋光效果的比較研究[D];鄭州大學;2017年
2 趙海丹;牙科氧化鋯陶瓷疲勞性能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3年
3 周珊羽;全解剖式氧化鋯全冠斷裂強度的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年
4 孟巍;工程陶瓷精密磨削加工平臺建立及實驗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2年
5 趙鑫;牙科陶瓷磨拋后表面性狀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7年
6 韓雷;陶瓷磨削表面加工損傷檢測與實驗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6530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wyx/2653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