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遺傳算法的經(jīng)顱磁刺激線圈陣列優(yōu)化設計
[Abstract]:Objective to achieve and improve the magnetic focusing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 Methods the annular coil array model with 8 coils and 20 coils was constructed, and an adaptive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 was designed with the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The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magnetic focusing of the coil array model were optimized and solved. Results the magnetic field optimization in different plane shows that the improved optimization algorithm has good global and local search ability. The normalized value distribution and two-dimensional contour diagram of the coil array in the calculation region under the optimized current configuration are shown. Conclusion the two kinds of coil array models have obvious focusing region on the plane, 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 with good magnetic focusing performance in the target area, good focusing performance in the depth direction and large magnetic field gradient. The coil model of 20 subcoils basically realizes point focusing and has the ability to focus multiple target targets.
【作者單位】: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60971043) 四川省教育廳重點項目(08ZA098)
【分類號】:R318.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陳勇;徐桂芝;楊碩;楊慶新;;經(jīng)顱磁刺激線圈設計及分析[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2005年S1期
2 王毅,沈強,蔣大宗;功能磁刺激中線圈的改進[J];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2001年04期
3 呂浩;王旭飛;唐勁天;;基于混合遺傳算法的多信道經(jīng)顱磁刺激線圈陣列設計與優(yōu)化[J];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2009年04期
4 劉冀成,黃卡瑪,胡雅毅,華偉;功能磁刺激線圈陣列設計與場分布計算[J];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2004年05期
5 胡維平;王修信;楊永栩;梁冬冬;趙方偉;;經(jīng)顱磁刺激線圈的磁聚焦優(yōu)化設計[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07年04期
6 周鵬;賀威忠;林冬冬;葛家怡;王明時;;經(jīng)顱磁刺激電磁場分析系統(tǒng)設計[J];天津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7 喬清理,王秀宏,朱貽盛,王明時;磁刺激用平面線圈結構的優(yōu)化研究[J];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報;2003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小默;林家瑞;;微機式磁刺激系統(tǒng)的設計仿真與建模研究[J];北京生物醫(yī)學工程;2006年05期
2 張杰;袁建華;林家瑞;;用于磁刺激的圓形線圈的優(yōu)化研究[J];北京生物醫(yī)學工程;2007年06期
3 劉翠;劉冀成;;經(jīng)顱磁刺激下二維頭部模型的磁場分布[J];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4 周曉露;劉冀成;鄒含;;基于大脈沖電流的磁刺激器設計[J];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5 聶文亮;劉冀成;譚偉強;;基于三維有限元軟件的經(jīng)顱磁刺激仿真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6 米彥;蔣春;姚陳果;李成祥;周龍翔;;腫瘤治療用脈沖磁場發(fā)生器中聚焦磁場線圈的研制[J];高電壓技術;2013年01期
7 楊樂;劉冀成;譚偉強;;基于脈沖小電流的經(jīng)顱磁刺激電路設計[J];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學報;2013年03期
8 劉冀成,黃卡瑪,郭蘭婷,張弘,胡雅毅;基于遺傳算法的經(jīng)顱磁刺激線圈陣列設計與場分布計算[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05年02期
9 胡維平;王修信;楊永栩;梁冬冬;趙方偉;;經(jīng)顱磁刺激線圈的磁聚焦優(yōu)化設計[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07年04期
10 Yingli Zhang;Wei Liang;Shichang Yang;Ping Dai;Lijuan Shen;Changhong Wang;;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hallucination in schizophrenia spectrum disorders A meta-analysis[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3年28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劉冀成;基于改進遺傳算法的生物電磁成像與磁場聚焦應用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2 王悅;1.三重經(jīng)顱磁刺激技術對肌萎縮側索硬化癥上運動神經(jīng)元損害的評價 2.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對肌萎縮側索硬化癥的治療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10年
3 馮書芳;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對抑郁癥和精神分裂癥模型動物的效應和機制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韓晴;磁刺激系統(tǒng)設計及腦電信號采集與分析[D];河北科技大學;2011年
2 張麗華;低頻重復磁刺激對小膠質細胞活化及其電壓依賴型鉀通道1.2表達的影響[D];川北醫(yī)學院;2011年
3 陳麗;磁刺激儀設計中若干問題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4 葛永春;低頻rTMS對急性期腦梗死患者運動功能恢復的價值[D];蘇州大學;2009年
5 李松;雙向充電高頻磁刺激電路的研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9年
6 張麗娜;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治療難治性癲癇的作用及對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和神經(jīng)肽Y表達的影響[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0年
7 孫雪虹;基于多用戶的感應耦合無線電能傳輸?shù)姆抡嫜芯縖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2年
8 譚偉強;磁聚焦激勵線圈在埋地金屬管線中的應用研究[D];成都信息工程學院;2013年
9 蔣春;基于磁聚焦和固態(tài)開關的脈沖磁場發(fā)生器的研制[D];重慶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建斌;霍小林;;經(jīng)顱磁刺激中大鼠真實頭模型感應電場分布的研究[J];北京生物醫(yī)學工程;2006年05期
2 鄭旭媛,萬柏坤;腦電逆問題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生物醫(yī)學工程分冊;2001年04期
3 王毅,沈強,蔣大宗;功能磁刺激中線圈的改進[J];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2001年04期
4 喬清理,王秀宏,王明時;磁刺激技術及其進展[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01年03期
5 王毅;功能磁刺激技術的研究[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02年01期
6 路會生;汪f,
本文編號:22539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wyx/2253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