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限元單側(cè)上頜骨缺損修復材料的生物力學研究
本文選題:單側(cè)上頜骨 + 有限元分析 ; 參考:《醫(yī)用生物力學》2014年01期
【摘要】:目的采用三維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不同修復體材料對上頜骨單側(cè)缺損修復的生物力學影響。方法利用醫(yī)學圖像處理軟件MIMICS重建單側(cè)缺損上頜骨模型,采用鏡像技術(shù)生成修復體模型,經(jīng)模型處理最終建立單側(cè)缺損修復的上頜骨有限元模型及健康上頜骨有限元模型,并模擬口腔咬合狀態(tài)下上頜骨受力狀態(tài)。結(jié)果不同修復材料修復上頜骨的最大應力都集中在與顴骨連接的上頜骨邊緣,即顴小肌與提口角肌附著位置。利用三磷酸鈣(TCP)復合材料修復后,修復側(cè)的上頜骨邊緣應力最小為8.471 MPa;利用羥基磷灰石(HA)修復后,修復側(cè)的上頜骨邊緣應力最大,達到17.55 MPa。結(jié)論不同修復材料對修復后上頜骨健側(cè)受力影響不顯著,對修復側(cè)受力影響較大。彈性模量的大小可作為臨床上用于缺損上頜骨修復的材料選擇依據(jù)。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biomechanical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stheses on unilateral maxillary defects by three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ethods the unilateral maxillary defect model was reconstructed by medical image processing software MIMICS, and the reconstruction model was created by mirror image technique.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unilateral defect repair and the healthy maxillary finite element model were established after the model processing. The maxillary force was simulated under oral occlusal condition. Results the maximum stress of maxilla repaired with different restorative materials was concentrated on the edge of maxilla connected with zygomatic bone, that is, the attachment position between zygomatic minor muscle and levator muscle. After repairing with calcium triphosphate (TCP) composite material, the marginal stress of maxilla in the repaired side was 8.471 MPA, and that in the repaired side was 17.55 MPA after the repair with hydroxyapatite (HA). Conclusio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estorative materials on the strength of the healthy side of the maxilla after repair were not significant, but the effects on the side of the repair were significant. The elastic modulus can be used as a material selection basis for maxillary defect repair.
【作者單位】: 解放軍總醫(yī)院口腔科;第二炮兵總醫(yī)院口腔科;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與醫(yī)學工程學院 生物力學與力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1202017) 教育部博士點新教師基金項目(20121102120039)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133245)
【分類號】:R318.08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7條
1 王小紅;骨修復材料的研究進展[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01年04期
2 王雅北,張桂云,周敬行,袁井圻;上頜總義齒的鉭力測定及分析[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1989年02期
3 彭歆,毛馳,俞光巖,郭傳tx,朱恒山;游離腓骨復合組織瓣上頜骨重建的三維有限元分析[J];現(xiàn)代口腔醫(yī)學雜志;2005年06期
4 王野平;林小英;周慧峰;;Mimics和Geomagic輔助下建立固定義齒的有限元模型[J];醫(yī)用生物力學;2010年06期
5 樊黎霞;丁光興;費王華;董雪花;李穎;楊俊生;;基于CT圖像的長管骨有限元材料屬性研究及實驗驗證[J];醫(yī)用生物力學;2012年01期
6 張彤;劉洪臣;王延榮;;不同功能狀態(tài)下健康人上頜骨復合體應力分布的三維有限元分析[J];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2007年11期
7 沈毅;孫堅;李軍;王冬梅;王成燾;;正常人上頜骨的生物力學分析[J];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雜志;2009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斌;黃玉紅;袁玉榮;;全牙列夾板式固定橋在牙周病伴缺牙修復中的應用[J];實用醫(yī)藥雜志;2005年12期
2 關(guān)振群;武付花;黃迪炎;;顱面復合體有限元模型在口腔外科的應用近況[J];實用醫(yī)藥雜志;2008年04期
3 李勇,張云,尹光福,周大利;磷酸單酯改性β-磷酸三鈣的研究[J];生物醫(yī)學工程研究;2004年02期
4 張青;方利華;周平秀;鞠鐸;;巨大下頜骨囊性病變分期治療效果評價[J];上?谇会t(yī)學;2011年06期
5 王雅北;張少鋒;袁井圻;周敬行;;正常頜位全口義齒前牙有無正中鉭接觸的有限元分析[J];上海生物醫(yī)學工程;1993年04期
6 王雅北;再論正常頜位總義齒前牙排列的鉭關(guān)系——臨床調(diào)查及有限元法探討[J];上海生物醫(yī)學工程;1995年01期
7 王雅北,張少鋒,周敬行,袁井圻,劉京生,曾余庚;用有限元法對上頜總義齒塑料基托不同網(wǎng)狀加強的效果比較[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1994年03期
8 楊永豐,巢永烈,朱智敏,鐘紅;下頷末端種植固定橋的三維有限元分析[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1996年04期
9 楊洪,寧黔冀;生物硬組織材料羥基磷灰石——從天然到人工合成[J];生物學通報;2004年05期
10 魏紅,巢永烈,羅云;全下頜改良桿卡式種植覆蓋義齒不同加載部位對其應力分布的影響[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00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王素紅;韓金祥;王世立;;骨形成蛋白復合載體研究進展[A];山東省藥學會2006年生化與生物技術(shù)藥物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蔡彥麗;梁春永;朱勝利;崔振鐸;楊賢金;;NiTi合金表面磷灰石/膠原復合層的制備與表征[A];全國首屆青年復合材料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巖;羥基磷灰石表面改性及相關(guān)復合物的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2 陳剛;人臍帶間充質(zhì)干細胞復合nHA/PA66支架材料的骨組織工程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3 辛海濤;金—瓷結(jié)合的有限元與無限元法力學分析[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2年
4 李明勇;牙與固定修復體的動力學研究——振動分析和疲勞測試[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yī)大學;2003年
5 白石柱;無牙上頜骨缺損種植修復優(yōu)化設計的三維有限元分析[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4年
6 牛學剛;顴骨牽張成骨修復部分上頜骨缺失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5年
7 張利;納米羥基磷灰石與殼聚糖復合硬組織修復材料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8 王濤;納米雙相磷酸鈣瓷用于組織工程支架材料的實驗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9 張翔;納米羥基磷灰石增強聚酰胺66骨修復復合材料的結(jié)構(gòu)和性能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10 施生根;總義齒咬合平面定位的生理學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199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永波;C臂引導下PVP治療骨質(zhì)疏松性胸腰椎椎體壓縮骨折的臨床療效評價[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2 石吉軍;靜電紡絲法構(gòu)建雙層骨再生誘導膜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易燦;計算機輔助臨床大段骨缺損的精確修復[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4 吳凌莉;下頜骨頦部受瞬間外力應力分布的三維有限元分析[D];蘭州大學;2011年
5 吳嫻;第三磨牙不同傾斜角度對下頜第一二磨牙缺失雙端固定橋應力的影響[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1年
6 劉揚;組織工程化構(gòu)建骨支架材料—無機活性元素支架材料的機械強度的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1年
7 王瑞春;下頜骨雙側(cè)升支矢狀劈開不同材料接骨板堅固內(nèi)固定的有限元研究[D];遼寧醫(yī)學院;2011年
8 王靈平;豬脫細胞真皮基質(zhì)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9 姜曉鑫;載骨碎補磷酸鈣骨水泥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10 范業(yè)勤;微乳液法制備磷酸八鈣(OCP)、磷酸三鈣(TCP)納米粉體[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彭亮;曾小麗;白凈;;基于CT數(shù)據(jù)的股骨三維有限元建模方法[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3期
2 洪凌斐;孫健;焦婷;張保衛(wèi);鐵瑛;王冬梅;;單側(cè)上頜骨缺損修復三維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力學分析[J];上?谇会t(yī)學;2006年04期
3 王韋,牟賢龍,,趙霞;膠原羥基磷灰石(C/HA)組織埋藏[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1995年03期
4 費偉,王大章,劉松筠;高生物誘導活性復合人工骨整復骨缺損的四環(huán)素示蹤觀察[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1998年04期
5 王惠蕓,施紀澤,顏朝云,劉子軍;新鉭力儀及鉭力測定[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1987年02期
6 周敬行,王雅北,袁井圻,張桂云,曾佘庚,劉京生;上頜全口義齒基托斷裂原因的有限元應力分析[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1988年03期
7 蘇佳燦,張春才,陳學強,王保華,吳建國,丁祖泉;骨盆及髖臼三維有限元模型材料屬性設定及其生物力學意義[J];中國臨床康復;2005年02期
8 肖捷;張朝躍;李昱甍;李泳;吳文欣;;構(gòu)建寰樞椎前路融合后三維有限元模型及生物力學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9年30期
9 張國棟;廖維靖;陶圣祥;毛文玉;陳建橋;鄭曉暉;張發(fā)惠;;股骨有限元分析賦材料屬性的方法[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9年43期
10 趙峰,高勃,劉震俠,胡江峰;Dicom標準和Mimics軟件輔助建立下頜骨三維有限元模型[J];西南國防醫(yī)藥;2005年05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費王華;基于新鮮骨骼CT圖像的有限元分析及實驗驗證[D];南京理工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9171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wyx/1917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