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旋光結構聚乳酸體系冷結晶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本文選題:聚乳酸 + 冷結晶行為; 參考:《東華理工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摘要】: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以及良好的力學性能,在包裝、農(nóng)業(yè)、生物醫(yī)學材料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不同旋光性的乳酸單體分子合成的聚乳酸有左旋聚乳酸(PLLA)、右旋聚乳酸(PDLA)和消旋聚乳酸(PDLLA)三種。不同旋光結構聚乳酸的結晶能力不同。對結晶性高分子而言,結晶能力的大小、結晶度和晶體形態(tài)是影響高分子材料制品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系統(tǒng)地研究了不同旋光結構聚乳酸體系的冷結晶行為。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對比研究了物理老化和玻璃化溫度(Tg)以上退火的PLLA樣品的冷結晶行為。研究結果表明,物理老化和Tg以上退火PLLA的冷結晶能力都得到了增強,并且Tg以上退火樣品的增強效果更明顯。形態(tài)學觀察發(fā)現(xiàn),物理老化PLLA中的成核密高于Tg以上退火樣品,但結晶動力學數(shù)據(jù)卻顯示物理老化PLLA的晶體生長速率有顯著的下降。這是因為PLLA樣品在物理老化過程中受限的鏈段運動能力在冷結晶過程沒有完全回復,使得PLLA的晶體生長速率下降。而Tg以上退火對晶體的生長速率沒有影響,,成核密度的增加是結晶加快的唯一原因。 (2)研究了熱處理對左旋聚乳酸及其與消旋聚乳酸1:1共混物的冷結晶行為的影響。結果表明,熱處理后PLLA冷結晶速率的加快,是通過增強成核來實現(xiàn)的。冷卻速率越慢,成核效應越顯著,PLLA的結晶速率越快。相比于PLLA,PLLA/PDLLA共混物成核能力的變化對冷卻速率不敏感。這與非結晶性PDLLA阻礙了熱處理過程中局部有序結構的形成有關。 (3)研究了右旋聚乳酸與左旋聚乳酸共混物的冷結晶行為,探討了高度有序PLA立體復合物的形成機理。研究發(fā)現(xiàn)PLLA/PDLA共混物的冷結晶溫度越低,形成的PLA立體復合物的熔點反而更高。這是因為冷結晶溫度越低,形成的PLA立體復合物的有序度越低。在低溫冷結晶形成的無序PLA立體復合物,在高溫會通過重要的固-固相轉變進行結構重排,從而得到高度有序的PLA立體復合物,具有較高的熔點。而在高溫結晶形成的有序PLA立體復合物,基本不進行結構重排,熔點相對較低。
[Abstract]:Polylactic acid (PLA)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ackaging, agriculture, biomedical materials and other fields because of its good biocompatibility, biodegradability and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ree kinds of polylactic acid (PLLAA), PDLA (D-Polylactic acid) and PDLLA (racemic polylactic acid) were synthesized with different optical activity of lactic acid monomers. The crystallization ability of polylactic acid with different optical rotation structure is different. For crystalline polymers, the degree of crystallinity, crystallinity and crystal morphology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perties of polymer products. Therefore, the cold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polylactic acid with different optical rotation structures has been studied systematically. 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the cold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PLLA samples annealed above physical aging and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G)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ld crystallization ability of both physical aging and annealed PLLA above TG is enhanced, and the strengthening effect of annealed samples above TG is more obvious.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the nucleation density of physical aging PLL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annealed samples above TG, but the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data showed that the crystal growth rate of physically aged PLLA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is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limited chain mobility of PLLA samples during physical aging is not fully recovered during cold crystallization, which results in a decrease in the growth rate of PLLA crystals. However, annealing above TG has no effect on the growth rate of crystals, and the increase of nucleation density is the only reason for the acceleration of crystallization. The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on the cold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L-polylactic acid and its blends with 1:1 racemic polylactic acid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elerated cold crystallization rate of PLLA after heat treatment is achieved by strengthening nucleation. The slower the cooling rate is, the faster the crystallization rate of PLLA is. The change of nucleation ability of PLLA / PDLLA blends is insensitive to cooling rate compared with PLLA / PDLLA blends. This is related to the non-crystalline PDLLA hindering the formation of local ordered structure during heat treatment. The cold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the blends of D-polylactic acid and L-polylactic acid was studied,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highly ordered PLA stereoscopic complexes was discussed. It is found that the lower the cold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of PLLA/PDLA blends, the higher the melting point of the PLA solid complexes. This is because the lower the cold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the lower the order degree of the formed PLA solid complexes. The disordered PLA solid complexes formed by cold crystallization at low temperature will be rearranged by the important solid-solid phase transition at high temperature, thus the highly ordered PLA solid complexes will be obtained, which has a higher melting point. However, the ordered PLA solid complexes formed at high temperature do not undergo structural rearrangement, and the melting point is relatively low.
【學位授予單位】:東華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R318.0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潘麗愛;吳艷麗;林高強;崔毅;吳文福;;生物材料改性聚乳酸的研究進展[J];農(nóng)業(yè)機械;2011年14期
2 高勤衛(wèi);李明子;寇琴;吳國成;;絲素蛋白/聚D,L-乳酸共聚物的研究[J];林產(chǎn)化學與工業(yè);2011年03期
3 王忠磊;高巖;賴春花;盧海賓;李少冰;蔣穎;韋叢云;周磊;;改良自乳化溶劑擴散法制備MePEG-PLA納米粒對成骨細胞的毒性[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年21期
4 馬海冰;邰志新;孫東飛;齊元園;劉斌;閻興斌;;聚乳酸/納米羥基磷灰石/氧化石墨烯納米復合膜的制備及生物性能研究[J];材料導報;2011年10期
5 李晉波;劉宣勇;李偉鋒;朱劍豪;;生物活性聚乳酸/SiO_2-CaO復合薄膜的制備和表征(英文)[J];無機材料學報;2011年09期
6 劉磊力;陳長亮;鄭永攢;李鵬;陳明輝;;膠原蛋白改性聚乳酸的合成與表征[J];功能材料;2011年S3期
7 焦簡金;丁曉紅;鄭璇;盧藝華;劉榕芳;肖秀峰;;冷凍抽提相分離法制備聚乳酸多孔支架[J];功能材料;2011年S3期
8 ;中國生物材料產(chǎn)品的研發(fā)與應用[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年21期
9 張波;權毅;謝慶云;潘顯明;伍紅樺;趙凱敏;屈波;廖冬發(fā);鄧斌;;大鼠組織工程人工骨的體外動態(tài)灌注培養(yǎng)構建[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年15期
10 周吉超;張紹丹;戴婉薇;卓彥伶;郭寶華;曾心苗;張純;王薇;;膜性高分子材料在兔眼部的生物相容性[J];中國實驗動物學報;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邢倩;董俠;張秀芹;王篤金;;聚酰胺蠟對聚乳酸結晶行為的影響及其機理[A];2011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2 滿長陣;王維維;任伍楊;江龍;淡宜;;TiO_2與聚乳酸基體相互作用的研究[A];2010年全國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研討會學術論文集(下冊)[C];2010年
3 屠紅斌;袁卉華;李芹;李碧云;趙仕芳;張彥中;;同軸電紡制備明膠涂覆的聚乳酸亞微米/納米纖維[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4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4 孫敬茹;于海洋;馬麗莉;楊晨光;陳學思;;不同旋光結構的聚乳酸共混體系的熱力學行為及性能研究[A];2011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5 張曉惠;黎厚斌;顧文娟;劉興海;;殼聚糖-g-聚乳酸聚合物的制備及其交聯(lián)膜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包裝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6 趙劍豪;廖凱榮;全大萍;盧澤儉;;低左旋度聚乳酸的體外降解行為研究[A];第九屆全國生物材料學術會議(CBMS-9)論文集[C];2002年
7 王倩;姜小婷;張普敦;;用紅外顯微成像技術比較聚乳酸/羥基磷灰石和聚乳酸/生物活性玻璃的降解過程[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9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8 張秀芳;沈新元;楊慶;郯志清;金晨倩;;可降解的聚乳酸在生物醫(yī)學上的應用[A];第九屆全國生物材料學術會議(CBMS-9)論文集[C];2002年
9 汪多仁;;聚乳酸的開發(fā)與應用進展[A];2002年中國工程塑料加工應用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10 魯璽麗;蔡偉;趙連城;;高分子量聚L-乳酸的合成和表征[A];第五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Ⅱ[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姜小毛;聚乳酸餐具在福州問世[N];中國化工報;2003年
2 吳昌林 記者 李寶森;哈爾濱將建全球第二大聚乳酸生產(chǎn)基地[N];黑龍江日報;2004年
3 秀平;新包材聚乳酸 應用前景廣闊[N];中國食品質量報;2004年
4 尚綠;海正聚乳酸可造“植物環(huán)保筆”[N];科技日報;2009年
5 任訊;我國聚乳酸研究正起步[N];中國包裝報;2005年
6 胡斌;聚乳酸在醫(yī)藥領域中應用前景廣闊[N];中國化工報;2002年
7 日報株式會社 供稿;日本開發(fā)珠粒法聚乳酸(PLA)樹脂發(fā)泡體[N];中國包裝報;2008年
8 ;玉米原料豐富 聚乳酸發(fā)展前景廣闊[N];中國包裝報;2004年
9 記者 趙冰毅 通訊員 吳昌林;萬噸級聚乳酸生產(chǎn)基地將在哈落戶[N];中國化工報;2005年
10 記者 劉侃 鄭穎;“玉米塑料”要抓緊快上[N];科技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銘;增塑、成核及取向對聚乳酸結晶行為的影響[D];鄭州大學;2011年
2 郭超;聚乳酸多孔支架的制備和性能研究[D];東南大學;2005年
3 王靜;納米纖維(NF)左旋聚乳酸(PLLA)支架材料在牙本質牙髓組織工程中的應用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0年
4 劉江濤;生物可降解性血管內支架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6年
5 鄭金剛;可降解雷帕霉素涂層支架抑制小型豬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后再狹窄的可行性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2年
6 王寧;聚乳酸共混改性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7 閔少雄;恒河猴間充質干細胞誘導分化成骨細胞復合PDLLA/PLA-PEG-PLA嵌段共聚物支架修復顱骨缺損[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4年
8 蔣新宇;抗癌藥物納米粒載體系統(tǒng)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中南大學;2005年
9 江兵兵;表面聚合法制備生物降解性聚合物膠體微粒及其藥物釋放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10 肖玉梅;聚合物調控下納米磷灰石/聚乳酸原位復合材料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潘虹;聚乳酸/籠型倍半硅氧烷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0年
2 王慧珊;聚乳酸/石墨烯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和結晶行為[D];北京化工大學;2012年
3 鄒淑芬;不同旋光結構聚乳酸體系冷結晶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東華理工大學;2012年
4 趙申;聚乳酸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D];浙江大學;2005年
5 繆志和;聚乳酸構建組織工程化軟骨的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0年
6 陸穎音;基于叔丁基杯[6]芳烴成核劑的聚乳酸結晶過程調控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2年
7 劉英豪;聚乳酸中間體丙交酯制備工藝的初步探索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4年
8 黃文學;混旋聚乳酸/磷酸三鈣復合材料修復下頜骨缺損的實驗研究[D];武漢大學;2002年
9 王斌;活體內降解性聚乳酸——甲殼素接骨板生物相容性組織學觀察實驗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1年
10 呂小東;bFGF調節(jié)兔關節(jié)軟骨細胞與包埋后的聚乳酸體外培養(yǎng)實驗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8162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wyx/1816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