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質性蕈樣肉芽腫
本文關鍵詞:間質性蕈樣肉芽腫
【摘要】:報告1例間質性蕈樣肉芽腫;颊吲,60歲。軀干、四肢紅斑5年就診。皮膚科檢查:左肩部、左胸部和上背部可見4處環(huán)形淡紅斑,邊緣略隆起,輕度浸潤,中央皮膚萎縮,邊界欠清。皮損組織病理學檢查:真皮內(nèi)血管周圍及膠原纖維束間見彌漫性單一淋巴樣細胞浸潤,腫瘤細胞核深染,呈異形改變;部分細胞移入表皮。免疫組化檢查:腫瘤細胞CD45RO、CD3、CD4陽性,CD20和CD79a陰性。基因重排:T細胞抗原受體(TCR)-γ單克隆性重排。診斷:間質性蕈樣肉芽腫。
【作者單位】: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皮膚病研究所;
【關鍵詞】: 蕈樣肉芽腫 間質性
【分類號】:R739.5
【正文快照】: [J Clin Dermatol,2015,44(2):90-92]蕈樣肉芽腫(granuloma fungoides,mycosis fun-goides,MF)是起源于記憶性輔助性T細胞的低度惡性皮膚T細胞淋巴瘤,占原發(fā)皮膚T細胞淋巴瘤的75%以上。間質性MF是其罕見組織學亞型,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目前國內(nèi)僅報道2例,現(xiàn)就近期我們診治的1例間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Lo K.-K.;惠海英;;蕈樣肉芽腫:對于中國香港40例患者的回顧性研究[J];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皮膚病學分冊);2005年07期
2 李慧芹;陳玉青;邵珠美;王新紅;蔣樹麗;朱慶芬;;全身皮膚蕈樣肉芽腫1例[J];腫瘤基礎與臨床;2006年01期
3 薛樹旗;曹潤林;周俊娥;;蕈樣肉芽腫誤診1例[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6年02期
4 Crum N.F.;李曉莉;;皮損類似蕈樣肉芽腫的播散性球孢子菌病[J];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皮膚病學分冊);2006年02期
5 張思平;朱一元;;蕈樣肉芽腫的發(fā)病機制及治療進展[J];國際皮膚性病學雜志;2006年01期
6 吳梅;于長平;周桂芝;施仲香;;6例蕈樣肉芽腫臨床及組織病理分析[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6年06期
7 宿斌;渠濤;王寶璽;王宏偉;方凱;鐘定榮;凌慶;;具有多種表現(xiàn)的蕈樣肉芽腫1例[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6年07期
8 余德厚;何勤;蔣燕萍;汪宇;陸洪光;;蕈樣肉芽腫1例[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6年10期
9 劉潔;王寶璽;渠濤;劉躍華;方凱;閆巖;;51例蕈樣肉芽腫臨床特征[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10 黃本晨,,郭增清;蕈樣肉芽腫瘤16例臨床分析[J];福建醫(yī)藥雜志;1994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毛換偉;殷致宇;蔡有齡;;蕈樣肉芽腫的早、中期臨床及病理學改變[A];第四屆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變態(tài)反應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2 王連祥;殷致宇;莊逢康;蔡有齡;毛換偉;;以泛發(fā)性色素沉著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蕈樣肉芽腫1例[A];2011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3 劉平;王冬云;楚瑞奇;譚升順;;5例阿維A治療蕈樣肉芽腫前后免疫組化對表達水平的檢測[A];2002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4 劉蘇俊;宗文凱;楊雪源;林麟;薛燕寧;姜yN群;孫建方;王洪生;;大皰性蕈樣肉芽腫1例報告[A];2008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5 唐旭;沈宏;許愛娥;;肉芽腫性蕈樣肉芽腫1例[A];2008年浙江省皮膚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6 丁蓉;瞿軍生;宋慈珍;;蕈樣肉芽腫1例[A];2012年浙江省皮膚病性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7 李偉;戴輝;黎釗;許愛娥;;蕈樣肉芽腫在反射式共聚焦顯微鏡的鏡下特征[A];2012年浙江省皮膚病性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8 孫建方;;特殊類型的蕈樣肉芽腫[A];2013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3年
9 盛珉e
本文編號:8455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845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