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免疫吸附療法對銀屑病患者的臨床療效和作用機制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2-01-14 02:19
目的探討IA免疫吸附療法對銀屑病患者的臨床療效,以及對炎癥免疫反應和微循環(huán)狀態(tài)的改善作用。方法選擇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就診的銀屑病患者75例,將其中符合IA免疫吸附療法適應證且自愿接受該療法的患者25例納入觀察組,將其中不愿接受合IA免疫吸附療法的患者50例納入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藥物治療,觀察組患者則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IA免疫吸附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2個療程后皮損面積和嚴重程度指數(shù)(PASI)、皮膚病生命質量量表(DLQI)、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CD4+、CD8+、CD4+/CD8+、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漿粘度和紅細胞壓積的變化。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后PASI、DLQI、hs-CRP、TNF-α、CD4+、CD8+、CD4+/CD8+、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漿粘度和紅細胞壓積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改善(P <0.05,P<0.01),且觀察組治療后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1)。結論 IA免疫吸附療法可有效改善銀屑病患者的炎癥免疫反應和微循環(huán)狀態(tài),從而減輕臨床癥狀,提高生命質量。
【文章來源】:四川醫(yī)學. 2020,41(12)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方法:
1.3 觀察指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PASI和DLQI比較:
2.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水平比較:
2.3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指標水平比較:
2.4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比較:
2.5 不良反應: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銀屑病發(fā)病機制研究新進展[J]. 姜田田,張喜芹.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20(11)
[2]中國銀屑病診療指南(2018完整版)[J]. CommitteeonPsoriasis,ChineseSocietyofDermatology. 中華皮膚科雜志. 2019(10)
[3]銀屑病患者血漿中前蛋白轉化酶枯草溶菌素9的表達及對外周血CD4+T細胞活化的影響[J]. 胡煜,欒超,練霓,郝志敏,孫玉潔,王焱,顧恒,陳敏. 中華皮膚科雜志. 2019(02)
[4]銀屑病患者血漿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和VEGF的表達[J]. 謝軍,李東升. 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 2017(03)
[5]血液灌流治療銀屑病的進展[J]. 張小燕,王平. 國際皮膚性病學雜志. 2015 (02)
本文編號:3587611
【文章來源】:四川醫(yī)學. 2020,41(12)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方法:
1.3 觀察指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PASI和DLQI比較:
2.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水平比較:
2.3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指標水平比較:
2.4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比較:
2.5 不良反應: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銀屑病發(fā)病機制研究新進展[J]. 姜田田,張喜芹.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20(11)
[2]中國銀屑病診療指南(2018完整版)[J]. CommitteeonPsoriasis,ChineseSocietyofDermatology. 中華皮膚科雜志. 2019(10)
[3]銀屑病患者血漿中前蛋白轉化酶枯草溶菌素9的表達及對外周血CD4+T細胞活化的影響[J]. 胡煜,欒超,練霓,郝志敏,孫玉潔,王焱,顧恒,陳敏. 中華皮膚科雜志. 2019(02)
[4]銀屑病患者血漿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和VEGF的表達[J]. 謝軍,李東升. 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 2017(03)
[5]血液灌流治療銀屑病的進展[J]. 張小燕,王平. 國際皮膚性病學雜志. 2015 (02)
本文編號:35876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358761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