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伐他汀對惡性黑色素瘤B16細胞株的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26 01:48
【摘要】: 目的:通過研究洛伐他汀(Lovastatin)對惡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MM)B16細胞株體內、外的作用,觀察洛伐他汀聯(lián)合順鉑(Cisplatin,DDP)對B16細胞株體內、外作用的影響,進一步闡明洛伐他汀作用的可能機制,初步探討其用于惡性黑色素瘤治療及化學預防的可行性。 方法: 1體外實驗:以不同濃度的洛伐他汀(Lov)作用于培養(yǎng)的B16細胞,用四甲基偶氮唑藍(tetrzolium-based colorimetric assay,MTT)比色試驗檢測細胞的增殖活性,并觀察細胞的形態(tài)學變化。采用MTT比色法檢測洛伐他汀聯(lián)合對B16細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金氏公式[1]分析相互作用指數(shù)(Iteraction Index),評價聯(lián)合后的作用,如q0.85表示相加作用,q0.85為拮抗作用。 2體內實驗:建立B16細胞C57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隨機分為5組:空白對照組(8只):給予等滲鹽水灌胃1次/日;Lov1組(12只):給予Lov 4mg/(kgd)灌胃;Lov2組(12只):給予Lov 16mg/(kgd)灌胃;順鉑組(12只):給予順鉑10mg/kg(d14、21)腹腔注射;聯(lián)合組(12只):給予Lov 16mg/(kgd)+順鉑10 mg/kg(d14、21);成瘤后測量各小鼠腫瘤的最長徑和最短徑,隔日一次,計算腫瘤體積。采用免疫組化法測定Survivin、Fas、VEGF表達水平。 結果: 1體外實驗: MTT比色法顯示洛伐他汀(0.5、1、2、4、8、16、32μmol/L)對B16細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不同濃度洛伐他汀處理細胞24-72h后,與對照組相比,各處理組OD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且隨洛伐他汀處理濃度的增大、作用時間的延長,OD值逐漸下降,即洛伐他汀對B16細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明顯的時間-劑量依賴效應。MTT比色法分析洛伐他汀聯(lián)合順鉑對B16細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結果顯示:2、4、8、16μmol/L的洛伐他汀可加強順鉑對B16細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且隨洛伐他汀濃度的增大,其對順鉑的協(xié)同作用增強。光鏡下觀察細胞形態(tài)結果顯示:未經(jīng)藥物作用的細胞呈梭形,形態(tài)飽滿,而用藥組細胞皺縮,破裂,呈不規(guī)則形,有的細胞兩端出現(xiàn)細長的偽足,脫落細胞增多,明顯抑制了B16細胞的生長,細胞出現(xiàn)明顯的形態(tài)學改變。金氏公式分析相互作用指數(shù)顯示,不同濃度順鉑聯(lián)合2、4、8、16μmol/L的洛伐他汀的q值均大于0.85。 2體內試驗:C57小鼠接種B16細胞后3-5天,多數(shù)小鼠可以觸及到瘤體,種瘤后第21天測得各處理組小鼠腫瘤體積明顯小于空白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3周后處死小鼠,聯(lián)合組腫瘤組織中Survivin免疫組織化學評分最低,說明不同濃度藥物處理后可下調腫瘤組織中Survivin的表達;空白組腫瘤組織中VEGF高表達(5.750±0.619),聯(lián)合組腫瘤組織中VEGF呈低表達(2.000±0.326);空白組腫瘤組織中Fas表達較低,經(jīng)藥物處理組Fas呈不同程度的高表達,且以聯(lián)合組中表達最高。對于每一種指標,比較處理組與空白組的IHS評分,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1 HMG-CoA還原酶抑制劑洛伐他汀具有抑制B16細胞增殖的作用,其抑制B16細胞增殖的作用呈時間-劑量依賴關系。2洛伐他汀可協(xié)同順鉑對B16細胞的增殖抑制作用。3洛伐他汀可通過下調Survivin、VEGF的表達而發(fā)揮其抑制B16細胞增殖、浸潤和轉移的作用。4洛伐他汀可通過上調Fas的表達而誘導B16細胞凋亡。5 VEGF表達與Survivin表達呈正相關,VEGF表達與Fas表達呈負相關,Survivin表達與Fas表達呈負相關。6洛伐他汀可強化順鉑誘導B16細胞凋亡的作用,推測洛伐他汀可增加B16細胞對化療藥的敏感性。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R739.5
本文編號:2729641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R739.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馬湘一,何福仙,鄔素芳,盧運萍,馬丁;卵巢上皮癌組織中survivin的表達及其與Fas、FasL表達的關系[J];癌癥;2004年02期
2 張明;姜達;崔研芝;楊士杰;;洛伐他汀對人乳腺癌細胞MDA-MB-231的生長抑制作用及相關機制[J];臨床腫瘤學雜志;2005年06期
3 張琳西;張旭東;鄭巖;楊莉;郭樹忠;楊繼慶;;VEGF在皮膚惡性黑色素瘤的表達和意義[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6年05期
4 劉立偉;王芳;李澤惠;張華獻;郭萍;;Fas和Survivin在膀胱癌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6年22期
5 吳秋良,傅思瑩,趙美卿,侯景輝,梁建中;nm23,P53,PCNA表達與惡性黑色素瘤浸潤及轉移的關系[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1年08期
6 沈靜俠;姜達;;PTEN及其與前列腺癌關系的研究進展[J];實用腫瘤學雜志;2006年05期
7 邱實;譚升順;饒國洲;王梅;耿松梅;黃艷紅;;Bcl-2硫代反義寡核苷酸對人惡性黑色素瘤A375細胞增殖和凋亡的影響[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06年04期
8 楊廷桐,范琦芳,鄭杰,吳秉銓;人黑色素瘤細胞侵襲轉移惡性表型獲得的分子學基礎[J];眼科新進展;2000年05期
本文編號:27296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272964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