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漢族白癜風患者HLA相關基因頻率分布差異性研究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of HLA-DRB1*03,*07,*12,HLA-DQB1*02 alleles between Ningxia Hui and Han vitiligo patients. Methods 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SSP) was used to detect the above four HLA alleles in 114 patients with vitiligo (84 Han and 30 Hui)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frequency of four alleles in Ningxia Hui and Han normal controls showed that the frequency of HLA-DRB1*12 (15.00% vs 6.11%)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Han nationality (P 0.05), and that of HLA-DRB1*12 (15.47% vs 6.11%) in Ningxia Ha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HLA-DRB1*12 gene may be related to vitiligo in Ningxia Han population.
【作者單位】: 寧夏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
【基金】:寧夏教育廳資助(寧教高2006-237)
【分類號】:R758.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Ongenae K;Dierckxsens L;Brochez L;潘敏;;白癜風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外形描述及偽裝的使用效果[J];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皮膚病學分冊;2005年10期
2 朱鐵君;白癜風的病因、診斷和治療[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5年06期
3 蔣耕六;鰻脂治療白癜風[J];江蘇醫(yī)藥;1981年05期
4 李斌,耿琳;不向白癜風低頭[J];家庭醫(yī)藥;2003年10期
5 華山;了解識別白癜風——訪首都醫(yī)科大學北京右安門醫(yī)院白癜風治療中心張淑珍、路淑杰教授[J];少年兒童研究;2005年11期
6 華山;;了解識別白癜風——訪首都醫(yī)科大學北京右安門醫(yī)院白癜風治療中心張淑珍、路淑杰教授[J];少年兒童研究;2006年01期
7 Mason C.P.;Gawkrodger D.J.;劉艷;;成人白癜風表現[J];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皮膚病學分冊;2005年09期
8 華山;了解識別白癜風——訪首都醫(yī)科大學北京右安門醫(yī)院白癜風治療中心張淑珍、路淑杰教授[J];少年兒童研究;2005年07期
9 華山;;了解識別白癜風——訪首都醫(yī)科大學北京右安門醫(yī)院白癜風治療中心張淑珍、路淑杰教授[J];少年兒童研究;2005年12期
10 馬德俊;;淺談白癜風患者春夏季的防治[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綜合版);2006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顧仲明;;九味羌活湯治療白癜風[A];2003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2 李玉珍;;先天性白癜風附11例報告[A];2002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3 許冰;胡中榮;;白癜風循環(huán)sFas的表達[A];2002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4 吳余樂;周展超;戎惠珍;厲建鳴;劉季和;;高能超脈沖CO_2激光在治療白癜風中的應用[A];2002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5 王紹信;;消斑丸治療白癜風100例臨床觀察[A];2003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6 徐前喜;杜娟;張建中;朱鐵君;;白癜風皮損轉化生長因子β_1蛋白和mRNA表達水平的研究[A];2003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7 陳梅花;許愛娥;李永偉;尉曉東;盧良君;;白癜風中醫(yī)證型與HLA-Ⅱ類基因的相關性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高天文;李強;李志強;李春英;王秋楓;;白癜風2008例臨床分析[A];2002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9 李玉珍;吳紅波;;1767例白癜風臨床分析[A];2002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10 佟春光;張文娟;;白癜風皮損VDR表達水平的研究[A];2001年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治白癜風方[N];農村醫(yī)藥報(漢);2004年
2 郴州人民醫(yī)院 蔣小音;白癜風早治效果更好[N];大眾衛(wèi)生報;2009年
3 記者張東風;治療白癜風新技術將向全國推廣[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9年
4 謝文;治療白癜風新技術將面向全國推廣[N];科技日報;2009年
5 湖南中醫(yī)學院 附二醫(yī)院教授 歐陽恒;治療白癜風注意事項[N];大眾衛(wèi)生報;2002年
6 白鐵國;遺傳和代謝為白癜風病因[N];健康報;2002年
7 皮膚科主任 任曉亮;孩子得了白癜風該怎么辦[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3年
8 劉介;白癜風治療新技術推廣會在京舉辦[N];科技日報;2009年
9 上海市虹園門診部 周瑞章;白癜風有多種類型[N];解放日報;2001年
10 喬樹芳;巧治白癜風[N];人民政協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江波;白癜風的遺傳流行病學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5年
2 李強;白癜風相關黑素細胞膜抗原的分析及鑒定[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5年
3 蔣玲;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遺傳易感基因篩選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4 王巖;北方漢族尋常型銀屑病與HLA-A、B、Cw、DR、DQ等位基因及血清瘦素相關性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5年
5 王克玉;NB-UVB治療對尋常型穩(wěn)定期白癜風SCF/c-kit信號通路影響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6 劉蓬勃;乙型肝炎疫苗接種無、弱應答與遺傳關系的研究[D];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1997年
7 張立民;飛行模擬器視景仿真系統設計與關鍵技術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8 陳建軍;中國漢族人白癜風易感基因的定位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6年
9 趙凱姝;兒童哮喘與HLA-DRB1、IL-4、IL-13、PAF-AH及IgE高親和力受體-β鏈基因多態(tài)性的關聯研究[D];首都醫(yī)科大學;2003年
10 楊桂濤;HLA-DRB1基因和慢性HBV感染相關性的初步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麥麗霞;白癜風中醫(yī)辨證分型與血清泌乳素水平的相關性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2 劉亞玲;口服祛白方劑配合自體表皮移植治療白癜風[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5年
3 王雪瑩;吉林地區(qū)漢族白癜風與HLA-DRB1相關性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4 田艷麗;應用細胞內PCR技術克隆白癜風自身抗體基因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5年
5 趙軍;HLA-B基因多態(tài)性與Eales病相關性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6年
6 王s,
本文編號:25136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2513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