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pa1基因在慢性蕁麻疹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中的表達水平及與病情相關性分析
本文選題:慢性蕁麻疹 + Tespa��; 參考:《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5年08期
【摘要】:目的探討慢性蕁麻疹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中Tespa1基因的表達水平及其與患者發(fā)病程度的相關性。方法慢性蕁麻疹患者52例,健康人對照20例,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研究對象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s)中Tespa1 mRNA的表達水平,分析Tespa1基因表達水平與慢性蕁麻疹病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結果慢性蕁麻疹患者外周血中Tespa1基因的表達量明顯低于正常人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同時Tespa1基因的表達與患者發(fā)病嚴重程度具有負相關性(P0.001),而與外周血中Ig E抗體的水平并沒有相關性(P0.05)。結論 Tespa1分子可能在慢性蕁麻疹的發(fā)生中發(fā)揮一定的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Tespa1 gene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urticaria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Tespa1 mRNA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of 52 patients with chronic urticaria and 20 healthy controls was detected by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Tespa1 gene and the severity of chronic urticaria.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Tespa1 gene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urticari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normal controls. At the same time, the expression of Tespa1 gen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but had no correlation with the level of IgE antibody in peripheral blood. Conclusion Tespa1 may play a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urticaria.
【作者單位】: 湖州師范學院醫(yī)學院免疫與病原生物學研究所;湖州師范學院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皮膚科;湖州師范學院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檢驗科;
【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LY13H10000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31300733)
【分類號】:R758.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任華麗;王學艷;;EAACI/GA~2LEN/EDF/WAO蕁麻疹及血管性水腫診療指南(2009版)解讀[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0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溫炬;陳寶田;蘭海梅;李慧;林中方;阮一民;馬靜;馮潔瑩;;消風散抗炎活性的動物實驗研究[J];廣東醫(yī)學;2009年12期
2 石教啟;張繼華;;急性蕁麻疹患者外周血Th17細胞數(shù)量和功能的變化[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5年10期
3 許天偉;蒲燕;;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測定對蕁麻疹診斷的意義研究[J];吉林醫(yī)學;2013年20期
4 王雪;狄愛麗;劉玉峰;;氯雷他定聯(lián)合沙利度胺治療老年慢性特發(fā)性蕁麻疹[J];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2013年03期
5 尚靜雯;;金蟬止癢膠囊聯(lián)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觀察[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3年11期
6 黃彥;梁承志;吳志洪;馮杲;歐柏生;劉麗婷;黃為陽;王藝;;息敏顆粒合穴位敷貼對慢性蕁麻疹患者血清Rantes、Mcp?1的影響[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年04期
7 王雪;翁燕榮;趙洪波;劉玉峰;;咪唑斯汀聯(lián)合沙利度胺治療慢性特發(fā)性蕁麻疹[J];四川醫(yī)學;2013年01期
8 李毅明;;玉屏風顆粒聯(lián)合左西替利嗪膠囊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觀察[J];蛇志;2013年04期
9 蔡德豐;陸元善;袁艷;楊曉林;吳躍平;馬東禮;;兒童急、慢性蕁麻疹IgE及嗜酸性粒細胞檢測分析[J];檢驗醫(yī)學;2014年11期
10 田靜;;咪唑斯汀聯(lián)合復方甘草酸苷治療慢性蕁麻疹的療效觀察[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郭嘉麗;白介素-1β在石英致肺臟、心臟、腎臟炎性和纖維化反應過程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2 郭嘉麗;白介素-1β在石英致肺臟、心臟、腎臟炎性和纖維化反應過程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廖人燕;刮痧聯(lián)合氯雷他定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臨床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2 張宇偉;當歸飲子加減方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臨床研究[D];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3 曹偉;蕁麻疹流行病學調查及中醫(yī)證型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4 陳綺蕾;中藥聯(lián)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臨床觀察[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5 李鵬飛;轉化生長因子β_1-509C→T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慢性蕁麻疹相關性分析[D];廣州醫(yī)學院;2012年
6 孫佩妤;慢性自發(fā)性蕁麻疹流行病學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4年
7 丁影;自血療法結合神闕拔罐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8 張沖;慢性蕁麻疹生活質量量表在中國人群中的驗證及初步應用[D];中南大學;2014年
9 李玲玲;IL-25、IL-33在慢性蕁麻疹患者外周血中的表達及特異性免疫療法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臨床與實驗研究[D];濱州醫(yī)學院;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宏譽;;抗變態(tài)反應藥臨床試驗方案要點[J];中華臨床免疫和變態(tài)反應雜志;2009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英,孟威宏,劉有平,付艷;抗蕁丸治療急慢性蕁麻疹155例療效觀察[J];航空軍醫(yī);2000年04期
2 梁鳳;付春艷;鄭紅;李淑菊;;慢性蕁麻疹中藥治療近況[J];黑龍江醫(yī)藥;2000年05期
3 林益錢;斯特林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觀察[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1年02期
4 吳艷華;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蕁麻疹臨床療效觀察[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5 劉鳳芝,趙金輝;中醫(yī)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臨床研究[J];黑龍江中醫(yī)藥;2001年06期
6 孟慶余;扶正祛邪法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臨床研究[J];天津中醫(yī);2001年01期
7 劉鎮(zhèn)修,馬曉璇,王景學;雷尼替丁與阿司咪唑聯(lián)合治療慢性蕁麻疹臨床觀察[J];臨床軍醫(yī)雜志;2002年02期
8 陳煥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慢性蕁麻疹之間關系的探討[J];嶺南皮膚性病科雜志;2002年02期
9 許良杰,許敏鴻,陳昌鵬;慢性蕁麻疹血清特異性IgE檢測分析[J];嶺南皮膚性病科雜志;2002年02期
10 田惠迪;康夫麗爾、賽庚定、雷尼替丁、安絡血聯(lián)合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觀察[J];中原醫(yī)刊;200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衛(wèi)風蕾;孫楓;葉秋月;;卡舒寧治療兒童慢性蕁麻疹42例臨床分析[A];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變態(tài)反應第二次學術會議暨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變態(tài)反應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論文匯編[C];2004年
2 方晴;;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蕁麻疹臨床療效分析[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第四次學術年會;全國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皮膚病診療新進展高級研修班論文集[C];2007年
3 張昕;;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蕁麻疹118例療效觀察[A];重慶市中醫(yī)藥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方晴;;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蕁麻疹臨床療效分析[A];第十四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瘍科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9年
5 姜敏;石年;陳用軍;;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慢性蕁麻疹的臨床相關性探討[A];2010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6 張昕;;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蕁麻疹118例療效觀察[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第七次學術年會、2010年重慶四川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年會、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診療皮膚性病新進展新技術學習班論文匯編[C];2010年
7 李惠;;慢性蕁麻疹的病因分析和治療選擇[A];中華醫(yī)學會第16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年會摘要集[C];2010年
8 張昕;;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蕁麻疹118例療效觀察[A];重慶市中醫(yī)藥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宋志強;郝飛;;慢性蕁麻疹的基礎和臨床相關進展[A];2011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10 李詠梅;馮國強;宋瑜;;“除敏合劑”治療慢性蕁麻疹120例[A];2001年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通訊員 黃春燕 鄭純勝 記者 李水根;學會與慢性蕁麻疹“和平共處”[N];健康報;2012年
2 湖南省腦科醫(y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yī)師 莫征波;慢性蕁麻疹為何久治不愈?[N];大眾衛(wèi)生報;2002年
3 李典斌;同息通治療慢性蕁麻疹[N];醫(yī)藥經濟報;2005年
4 江春;慢性蕁麻疹?原來是蛔蟲作怪![N];醫(yī)藥經濟報;2007年
5 李尤佳 戴秀娟;趕走“惹人心煩”的慢性蕁麻疹[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6年
6 李尤佳;四問慢性蕁麻疹[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6年
7 皮膚科專家陳麗接聽熱線整理;如何預防治療慢性蕁麻疹[N];家庭醫(yī)生報;2005年
8 主任醫(yī)師 張黎達;慢性蕁麻疹中醫(yī)治療有好方法嗎[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7年
9 吳一福;脫敏組方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顯著[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10 戴秀娟 李尤佳;中醫(yī)藥治療慢性蕁麻疹有優(yōu)勢[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石春蕊;非抗組胺藥物治療慢性蕁麻疹的循證研究及蘭州地區(qū)發(fā)病相關因素調查[D];蘭州大學;2011年
2 馬一平;慢性蕁麻疹生活質量和臨床特征調查及慢性特發(fā)性蕁麻疹嗜堿性粒細胞相關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0年
3 唐慧;CC型趨化因子與慢性蕁麻疹發(fā)病關系的探討以及特異性免疫治療的臨床和實驗室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4 陳文曾;慢性蕁麻疹從肝經論治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玉潔;慢性蕁麻疹與白介素25的關系[D];吉林大學;2013年
2 劉剛;慢性蕁麻疹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D];河南中醫(yī)學院;2010年
3 曹玉平;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分析及血清IgE變化[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7年
4 蔡濤;幽門螺桿菌感染致慢性蕁麻疹的免疫機制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4年
5 宋鑫鑫;影響慢性蕁麻疹療效的相關因素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6 王媛;450例慢性蕁麻疹臨床流行病學調查[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3年
7 李鵬飛;轉化生長因子β_1-509C→T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慢性蕁麻疹相關性分析[D];廣州醫(yī)學院;2012年
8 吳春燕;加味過敏煎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臨床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9 孫測;大連地區(qū)262例慢性蕁麻疹患者變應原皮膚點刺試驗結果分析[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9年
10 羅婕;慢性蕁麻疹臨床流行病學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9516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1951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