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技術(shù)量化評估皮膚癌的二維傅里葉分形維數(shù)
本文選題:皮膚腫瘤 + 分形維度 ; 參考:《生物醫(yī)學工程研究》2017年04期
【摘要】: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技術(shù)(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可用于皮膚組織的診斷。從OCT圖像提取的定量特征變量能夠用作皮膚腫瘤診斷的指標。在這些定量特征變量中,分形維數(shù)能夠表征皮膚組織的結(jié)構(gòu)變化,從而能夠提供有效的方法區(qū)分診斷皮膚腫瘤。本研究應(yīng)用OCT獲取了惡性黑色素瘤,基底細胞癌和色素痣OCT圖像;基于傅里葉分析,從OCT圖像中提取了二維分形維數(shù);應(yīng)用統(tǒng)計分析方法,分析各皮膚組織的分形維數(shù)的差異性。研究結(jié)果表明,與惡性黑素瘤相比,基底細胞癌和色素痣中的二維分形維數(shù)的顯著減少;二維傅里葉分析能夠提供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從OCT圖像中提取分形維數(shù),用以表征惡性黑色素瘤、基底細胞癌和色素痣。
[Abstract]: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coherence) can be used in the diagnosis of skin tissue.The quantitative feature variables extracted from OCT images can be used as indicators for the diagnosis of skin tumors.Among these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 variables, fractal dimension can represent the structural changes of skin tissue, thus providing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of skin tumors.In this study, OCT images of malignant melanoma, basal cell carcinoma and nevus were obtained by OCT, 2D fractal dimension was extracted from OCT image based on Fourier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The difference of fractal dimension of skin tissue wa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wo-dimensional fractal dimension in basal cell carcinoma and nevu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malignant melanoma and that two-dimensional Fourier analysis could provide a simple and feasible method to extract fractal dimension from OCT images.Used to characterize malignant melanoma, basal cell carcinoma and nevus pigmentosa.
【作者單位】: 寧波工程學院安全工程學院;薩馬拉國立研究大學激光與生物技術(shù)系;
【基金】:王偉明基金資助項目(2017011) 寧波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17A610239) 俄羅斯聯(lián)邦政府教育與科學部基金資助項目
【分類號】:R739.5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發(fā)龍,王思賢,李飛鵬,王莉,何楚;分形維數(shù)特征量對病變組織的超聲定征[J];中國圖象圖形學報;1999年08期
2 汪家旺,于立燕,王德杭,俞同福,舒華忠,張廉良;肺癌分形維數(shù)特征的研究[J];中國醫(yī)學物理學雜志;2005年01期
3 陳藝明,倪容之,黃海松,吳波;基底細胞癌1例(附電鏡觀察)[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0年01期
4 劉勤,張潔,張健,宋紅杰;62例基底細胞癌臨床和病理分析[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0年02期
5 宋芳,劉壽全,付玉環(huán),路紅,路秀珍,陳惠陽;基底細胞癌30例臨床病理分析[J];華中醫(yī)學雜志;2000年01期
6 樊耘,陳兵;嬰兒基底細胞癌1例[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0年04期
7 孫令,王傲雪,巴東霞,孫曉慧;基底細胞癌31例臨床及病理分析[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1年01期
8 馮獻斌,黎法中;兒童多發(fā)性基底細胞癌一例[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1年04期
9 郭志麗,顧軍;兒童基底細胞癌三例報告[J];國外醫(yī)學.皮膚性病學分冊;2001年01期
10 朱光第,陳炳旭;面部黑痣激光治療后發(fā)生基底細胞癌(附3例報告)[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01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承新;遲素敏;劉瑛;高天文;劉玉峰;謝經(jīng)武;;調(diào)控Hedgehog信號轉(zhuǎn)導通路在基底細胞癌治療中作用的研究[A];2006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皮膚性病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2 吳信峰;方方;趙亮;王強;王焱;;162例基底細胞癌外科治療的臨床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6年
3 張桂云;姚春麗;李福秋;張迪;;多發(fā)性基底細胞癌1例[A];2012全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皮膚性病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4 俞新民;吳莉菲;熊文;;基底細胞癌117例臨床分析[A];2012年浙江省皮膚病性病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2年
5 張錫寶;黃振明;張三泉;羅育武;何玉清;林玲;;阿維A治療4例基底細胞癌臨床觀察報告[A];2009全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皮膚性病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6 朱小紅;;基底細胞癌70例臨床病理分析[A];2002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皮膚性病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7 李承新;遲素敏;劉瑛;高天文;劉玉峰;謝經(jīng)武;;調(diào)控Hedgehog信號轉(zhuǎn)導通路在基底細胞癌治療中作用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徐小英;顏美秋;;基底細胞癌的美容外科治療[A];華東六省一市第八次皮膚性病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9 梁家芬;李紅毅;;對基底細胞癌臨床文獻的研究分析[A];2012全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皮膚性病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10 范順萍;彭曉;陸原;劉少雄;屈軍樂;牛憨笨;;基于雙光子激發(fā)熒光與熒光壽命成像的基底細胞癌診斷[A];廣東省生物物理學會2013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衣曉峰邋靳萬慶;基底細胞癌發(fā)生機理有新解[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7年
2 黑龍江省大慶市第一醫(yī)院 張新平邋衣曉峰 整理;基底細胞癌為何轉(zhuǎn)移少[N];健康報;2008年
3 衣曉峰;基底細胞癌診斷有了依據(jù)[N];健康報;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劉聰;147例基底細胞癌的臨床分析[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7年
2 鄭麗君;基底細胞癌的外科治療[D];浙江大學;2006年
3 王曉麗;72例基底細胞癌臨床、病理對照分析[D];吉林大學;2006年
4 張迪;基底細胞癌輔助診療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5 焦大凱;基底細胞癌亞臨床侵襲范圍[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7年
6 劉建雯;結(jié)節(jié)性惡性黑素瘤和基底細胞癌同時發(fā)病1例伴文獻復習[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7676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1767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