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fā)系統型ALK陽性間變大細胞性淋巴瘤1例
本文關鍵詞:原發(fā)系統型ALK陽性間變大細胞性淋巴瘤1例
【摘要】:患者女,29歲。右側腋下及左側腹股溝反復結節(jié)狀腫物9個月,左側腹股溝腫物潰爛3個月。皮損組織病理示:皮膚組織內可見中-大型異型淋巴細胞彌漫性增生浸潤,細胞核不規(guī)則、扭曲,核質細膩,可見小核仁,胞漿中等嗜酸或空亮;易見細胞凋亡及退變,親表皮生長。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瘤細胞CD3+,CD30 3+,ALK+,CD56 3+,CD25 3+,Granzyme B 3+,CD123-,CD20-。診斷:ALK陽性的間變大細胞性淋巴瘤。
【作者單位】: 青海紅十字醫(yī)院皮膚科;
【關鍵詞】: ALK陽性 淋巴瘤 原發(fā)
【分類號】:R739.5
【正文快照】: 間變大細胞性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lymphoma,ALCL)臨床上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原發(fā)性ALCL根據分子學和臨床特征分為ALK陽性的原發(fā)系統型ALCL,ALK陰性的原發(fā)系統型ALCL和原發(fā)皮膚型ALCL[1]。現將1例ALK陽性的原發(fā)系統型ALCL病例報告如下。1臨床資料患者女,29歲。右側腋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孟宇宏;吳惠;;ALK與ALK陽性腫瘤的病理診斷與治療進展[J];診斷病理學雜志;2014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鄭愛青;穆海玉;梁克明;;ALK~+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的臨床特征、病理學研究進展及治療策略[J];武警醫(yī)學;2012年01期
2 唐旭華;毛任翔;王芳;趙玉坤;葉艷婷;章星琪;韓建德;廖綺曼;;皮膚損害為首發(fā)表現的ALK~+系統型間變大細胞性淋巴瘤1例[J];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2012年06期
3 郭文若;陳一峰;歐陽永娥;黃幼玉;黃惠珍;;胃腸ALK陽性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3例臨床病理觀察[J];診斷病理學雜志;2014年02期
4 李亮;相龍全;徐芳芳;;伴有ALK陽性的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1例[J];濟寧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5 唐雪峰;張國勇;王亞麗;葉明福;;ALK陰性的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1例[J];診斷病理學雜志;2010年03期
6 穆海玉;沈春燕;劉啟文;;診治小細胞變異型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ALK陽性)病例體會并文獻復習[J];癌癥進展;2011年02期
7 周碧霞;鄧飛;;ALK陰性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的研究進展[J];藥物與人;2014年04期
8 唐曉文;施曉蘭;吳德沛;;對ALK陰性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的新認識[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11年02期
9 李亮;方丹;隋梁;;腹股溝原發(fā)性ALK陽性間變大細胞淋巴瘤一例[J];海南醫(yī)學;2014年09期
10 楊景柯;朱興虎;左文麗;趙武干;;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ALK陽性)誤診為橫紋肌肉瘤1例并文獻復習[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黃文濤;李小秋;姚曉紅;陸永明;李百周;盛偉琪;陸洪芬;金愛萍;周曉燕;;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中ALK相關染色體易位及其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2 何淑婭;顧玲;馬志貴;賈永前;;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在多發(fā)性骨髓瘤中的表達及意義研究[A];第13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C];2011年
3 王娜;李喜;連科;李麗;武曉博;崔菊亞;侯淑玲;張巧花;;預后不良ALK+間變大細胞淋巴瘤3例并文獻復習[A];中國腫瘤內科進展 中國腫瘤醫(yī)師教育(2014)[C];2014年
4 曹木青;潘俊敏;;衣藻蛋白激酶CALK在纖毛調控過程中的修飾和作用[A];“細胞活動 生命活力”——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全體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二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記者 白毅;第二代ALK抑制劑腫瘤抑制活性顯著[N];中國醫(yī)藥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海燕;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ALK融合基因及其表達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韓松;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的克隆、表達及其抑制劑的篩選[D];吉林大學;2008年
2 何科成;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劑克卓替尼(Crizotinib)對人淋巴細胞效應的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4年
3 張麗紅;ALK與Caspase-3、Bcl-2在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的表達及意義[D];廣西醫(yī)科大學;2006年
4 徐國翔;頭頸部炎癥性肌纖維母細胞瘤臨床病理及相關因子表達的免疫組化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1154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1115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