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患者動脈結構和功能研究現狀
發(fā)布時間:2022-09-18 18:07
。颊驹l(fā)性醛固酮增多癥(primary aldosteronism,PA)作為一種最常見的內分泌性高血壓,以往認為該病只占高血壓人群的1%~2%。隨著人們對PA認識的提高及篩查方法的改進[如采用血漿醛固酮與腎素濃度比值(aldosterone to rennin ratio,ARR)],PA的篩出率明顯提高。PA在初診高血壓中所占比例為4.3%,在高血壓患者中占10%左右,在中重度高血壓患者中占20%[1],在頑固性高血壓中發(fā)生率高達14%~21%[2-3]。
【文章頁數】:4 頁
【文章目錄】:
1 PA
2 PA與血管受損
3 PA與主動脈疾病
4 PA血管受損的可能發(fā)病機制
4.1 氧化應激及炎癥
4.2 阻力血管膠原(包括總膠原和Ⅲ型膠原)增加
4.3 一氧化氮合成受損
5 總結和展望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影響中國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診斷的關鍵問題與應對策略[J]. 李啟富. 中華高血壓雜志. 2019(10)
[2]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主動脈內徑重構及影響因素研究[J]. 錢靜,黃榮杰,史吉瑩. 中國臨床新醫(yī)學. 2018(10)
[3]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診斷治療的專家共識[J].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16 (03)
博士論文
[1]醛固酮腺瘤模型大鼠主動脈損傷機制的實驗研究[D]. 閆永吉.華中科技大學 2010
[2]Ⅰ醛固酮增多癥大鼠血管重構發(fā)生機制的實驗研究、蚝蟾骨荤R下根治性腎切除術及其應用解剖學研究[D]. 王超.華中科技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680162
【文章頁數】:4 頁
【文章目錄】:
1 PA
2 PA與血管受損
3 PA與主動脈疾病
4 PA血管受損的可能發(fā)病機制
4.1 氧化應激及炎癥
4.2 阻力血管膠原(包括總膠原和Ⅲ型膠原)增加
4.3 一氧化氮合成受損
5 總結和展望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影響中國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診斷的關鍵問題與應對策略[J]. 李啟富. 中華高血壓雜志. 2019(10)
[2]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主動脈內徑重構及影響因素研究[J]. 錢靜,黃榮杰,史吉瑩. 中國臨床新醫(yī)學. 2018(10)
[3]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診斷治療的專家共識[J].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16 (03)
博士論文
[1]醛固酮腺瘤模型大鼠主動脈損傷機制的實驗研究[D]. 閆永吉.華中科技大學 2010
[2]Ⅰ醛固酮增多癥大鼠血管重構發(fā)生機制的實驗研究、蚝蟾骨荤R下根治性腎切除術及其應用解剖學研究[D]. 王超.華中科技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6801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nfm/368016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