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瀘州市地區(qū)40歲及以上的糖調(diào)節(jié)受損人群(IGR)、正常糖耐量人群(NGT)與微量白蛋白尿(MAU)的相關性及橫斷面臨床特征,并通過隨訪研究了解微量白蛋白尿與糖尿病前期人群轉(zhuǎn)歸的關系,分析影響轉(zhuǎn)歸的相關因素,為糖尿病防治提供參考依據(jù)。方法:利用2011年4月-11月由中華醫(yī)學會內(nèi)分泌分會發(fā)起“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腫瘤發(fā)生風險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瀘州地區(qū))”所建立的基線資料地處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的3075名40歲以上的居民,并于2014年6月進行隨訪研究,按照尿白蛋白/尿肌酐(ACR)達到2.5-25mg/mmol(男性)或35-35mg/mmol(女性)為MAU(排除發(fā)熱、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慢性腎臟病史等疾病),并參照2015年CDS診斷標準行82.5gOGTT實驗診斷IGR、NGT,根據(jù)不同MAU情況結(jié)合糖代謝情況進行分組,對所有對象進行問卷體格檢查(性別、年齡、體重、身高、血壓、腰圍、吸煙、飲酒、家族史等),實驗室檢查[空腹血糖、負荷后2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分析不同組在3年后糖代謝轉(zhuǎn)歸情況及臨床特征,1ogistic回歸分析MAU影響IGR轉(zhuǎn)歸的相關因素。結(jié)果:1.共調(diào)查基線時非糖尿病人群2482人,隨訪2042人,隨訪率為82.3%,其中NGT 1238人,占60.6%,IGR 804人,占39.4%。2.按ACR情況分為單純NGT組、NGT+MAU組、單純IGR組及IGR+MAU組,結(jié)果顯示:NGT+MAU組、單純IGR組及IGR+MAU組患者年齡、FBG、2hPG、HbAlc、TG均高于NGT組,具有顯著差異(P0.05)。而IGR+MAU組HDL-C顯著低于NGT組,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P0.05),IGR+MAU組的年齡、HbA1c高于單純IGR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3.IGR+MAU組合并心血管疾病(7.3%VS1.4%)、血脂紊亂(64.5%VS46.1%)比例顯著高于NGT組(P0.05)。4.單純NGT組、NGT+MAU組、單純IGR組及IGR+MAU組,各組的3年DM累計轉(zhuǎn)化率比較,IGR+MAU(33.6%)單純IGR(22.8%)NGT+MAU(10.9%)單純NGT(5.6%)。將NGT發(fā)展為DM的相對風險測定為1, NGT+MAU組、單純IGR組及IGR+MAU組進展到DM的風險分別增加了1.05倍、3.93倍、7.50倍。4.隨訪前后各組隨訪代謝指標中的2hPG、TG、LDL-C與基線相比明顯增高(P0.05),而糖化血紅蛋白與基線時相比明顯降低(P0.05)。5.多因素分析顯示:單純NGT組、NGT+MAU組、單純IGR組及IGR+MAU組轉(zhuǎn)歸為DM的主要危險因素是年齡、FBG.2hPG、HbA1c并呈正相關(P0.05),校正年齡、FBG、2hPG、HbA1c等相關因素后,MAU可使糖尿病患病的相對風險增加47.7%。結(jié)論:1.IGR伴MAU組人群的年齡、FBG、2hPG、HbA1c、TG均顯著高于其他組人群,且合并血脂紊亂及心血管疾病高于單純NGT組。2.IGR伴MAU組的糖尿病轉(zhuǎn)化率明顯高于單純IGR組,NGT伴MAU組的糖尿病轉(zhuǎn)化率也明顯高于單純NGT組,所以微量白蛋白尿是預測NGT和IGR人群糖代謝惡化的高危因素。3.IGR伴MAU組DM轉(zhuǎn)化率明顯高于同一研究對象的IFG和IGT的DM轉(zhuǎn)化率,所以應注意對非糖尿病人群MAU的篩查,特別針對IGR人群。目的:分析瀘州市地區(qū)40歲及以上的糖調(diào)節(jié)受損人群(IGR)、正常糖耐量人群(NGT)與糖化血紅蛋白(HbA1c)的相關性及橫斷面臨床特征,并通過隨訪研究了解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糖尿病前期人群轉(zhuǎn)歸的關系,分析轉(zhuǎn)歸的相關因素,為糖尿病防治提供數(shù)據(jù)。方法:選取2011年4月-11月由中華醫(yī)學會內(nèi)分泌分會發(fā)起“中國2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腫瘤發(fā)生風險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瀘州地區(qū))”所建立的基線資料地處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的3075名40歲以上的居民,并于2014年6月進行隨訪研究,參照2013年CDS診斷標準行82.5gOGTT實驗診斷IGR、NGT,按照不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情況對糖尿病前期患者進行分組,對所有對象進行問卷體格檢查(性別、年齡、體重、身高、血壓、腰圍、吸煙、飲酒、家族史等),實驗室檢查[空腹血糖、負荷后2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等。分析不同組在3年后糖代謝轉(zhuǎn)歸情況,1ogistic回歸分析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影響IGR轉(zhuǎn)歸的相關因素。結(jié)果:1.將所有研究對象分為NGT組(1238例)和IGR組(802例),在按照不同糖尿血紅蛋白水平將糖尿病前期分為:HbA1c5.7%組、5.7-6.0%組、6.0%組,結(jié)果顯示: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年齡、FBG、2hPG、TG成正相關,差異具有顯著相關性(P0.05)。2.按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將糖尿病前期分組,各組的3年DM轉(zhuǎn)化率比較:[HbAlc6.0%(33.3%)]HbA1c5.7-6.0%(20.1%) [HbA1c5.7%(15.3%)]NGT組(6.1%),將NGT組進展為DM的相對風險度設定為1,則EbA1c5.7%、5.7-6.0%、6.0%進展到DM的風險分別增加了1.80倍、2.90倍、6.73倍。3.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年齡、FBG、2hPG、MAU是各組轉(zhuǎn)歸為DM的主要危險因素,校正年齡、FBG、2hPG、MAU等因素后,HbA1c每增加1%,糖尿病患病的相對風險增加1.70倍。結(jié)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對糖尿病前期人群轉(zhuǎn)歸為DM有重要作用,尤其是糖化血紅蛋白水平6.0%的人群中,所以對HbA1c6.0%的糖尿病前期人群應加強預防措施。
【學位單位】:四川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5
【中圖分類】:R587.1
【文章目錄】:第一部分 微量白蛋白尿與四川省瀘州市40歲及以上糖尿病前期人群轉(zhuǎn)歸關系的研究
1 中文摘要
2 英文摘要
3 前言
4 研究人群和方法
5 結(jié)果
6 討論
7 結(jié)論
8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 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四川省瀘州市40歲及以上糖尿病前期人群轉(zhuǎn)歸關系的研究
1 中文摘要
2 英文摘要
3 前言
4 研究人群和方法
5 結(jié)果
6 討論
7 結(jié)論
8 參考文獻
英漢縮略詞對照表
致謝
文獻綜述 微量白蛋白尿與糖尿病患者發(fā)生腦卒中的風險關系研究進展
參考文獻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洋一;胡宏章;;在不同性別及年齡間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差異分析[J];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2017年02期
2 徐思振;彭憲星;付文亭;張菁;;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對腦卒中患者預后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年26期
3 榮秀花;黃亞莉;李小景;歐宇萍;;健康人群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及其與年齡的相關性[J];現(xiàn)代醫(yī)學;2015年06期
4 王菲;宗桂芝;王紅燕;;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其血脂、血尿酸值的相關性研究[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2013年06期
5 張毅;陳德行;謝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心功能的臨床關聯(lián)研究[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年33期
6 吳輝;谷桂珍;周文慧;余善法;;應付策略和情緒與民警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關系[J];工業(yè)衛(wèi)生與職業(yè)病;2016年06期
7 張開容;張偉娟;陳石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對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5年11期
8 邱緒科;張貴蘭;龍映瀚;溫武金;;血紅蛋白水平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分析[J];罕少疾病雜志;2018年03期
9 吳玲;龐青衛(wèi);金莉;章亞莉;楊國威;高夢婷;李十月;;恩施山區(qū)6~24月齡嬰幼兒血紅蛋白水平調(diào)查[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5年04期
10 魏成明;晏軍;王琳;歐海;;血紅蛋白水平對晚期胃癌化療療效及預后的影響[J];實用癌癥雜志;2014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常芳;校長激勵對農(nóng)村學生營養(yǎng)健康的影響研究[D];西北大學;2014年
2 趙杰修;運動性貧血的機理和防治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3年
3 劉堯;入院早期非心肌標志物指標對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預后的影響[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2年
4 馬涵;老年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特點及危險因素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倩;微量白蛋白尿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四川省瀘州市40歲及以上糖尿病前期人群轉(zhuǎn)歸關系的研究[D];四川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周金田;糖尿病患者術前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術后阿片類藥物需求量的關系[D];吉林大學;2019年
3 楊毅;入院HB水平對PCI術后患者長期預后影響[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9年
4 布威麥爾耶姆·穆太力普(Mutellip.Bumeryem);非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冠心病的關系[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8年
5 呂連杰;血紅蛋白水平對MHD患者心腦血管事件及動靜脈內(nèi)瘺堵塞事件的影響[D];吉林大學;2018年
6 羅國金;OSAHS患者的多導睡眠監(jiān)測指標和血紅蛋白水平的相關性研究[D];長江大學;2018年
7 馮楠;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冠心病患者冠脈介入治療預后的相關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8 陳元元;妊娠期糖尿病診斷孕周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圍產(chǎn)結(jié)局的關系[D];浙江大學;2010年
9 馮婧;血紅蛋白水平對缺血性進展卒中的影響及其在陰陽類證中的相關性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10 劉敏;孕早期中醫(yī)體質(zhì)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的相關性[D];河南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
28388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nfm/2838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