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乳頭狀癌合并橋本甲狀腺炎的細胞因子變化
【學位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R736.1;R581.4
【部分圖文】:
結果排除了因腫瘤免疫導致的癌周免疫反應,即免疫細胞僅存在于癌灶周圍。此逡逑外,一些淋巴細胞生發(fā)中心,亦可視為次級淋巴濾泡(LF),在嚴重HT+PTC患者逡逑無癌細胞的癌旁組織中被觀察到(圖2A和2B)。通過光學顯微鏡檢查,HTTPTC的逡逑癌旁組織和癌組織中未茭現(xiàn)免疫細胞(圖2邋C和2邋D)。以上結果為橋本的檢出提供了逡逑病理依據(jù)。逡逑,LF逡逑?邋LF逡逑ZpTC逡逑圖2經(jīng)HE染色的甲狀腺組織。逡逑A:甲狀腺乳頭狀癌伴橋本患者的癌組織,幾乎無淋巴細胞浸潤。B:甲狀腺乳頭逡逑狀癌伴橋本患者的癌旁組織,大量淋巴細胞浸潤。C:甲狀腺乳頭狀癌不伴橋本患逡逑者的癌組織,無淋巴細胞浸潤。D:甲狀腺乳頭狀癌不伴橋本患者的癌旁組織,逡逑無淋巴細胞浸潤。(注:PTC=甲狀腺乳頭狀癌,LF=淋巴濾泡)逡逑14逡逑
HrtTC患者的癌旁組織中有9種細胞因子水平(IL-la,IL-ip,IL-12p70,邋IL-8,逡逑IP-10,邋MCP-1,邋MIP-la,邋MIP-ip和sE-選擇素)比HTTTC患者顯著升高(P<0.05)逡逑(表2;圖3);然而,兩組間細胞因子水平在癌組織和血清中并沒有差異(P20.05),逡逑這可能與樣本量小和患者個體間差異很大有關。逡逑表2細胞因子在PTC伴或不伴HT患者癌旁組織中的表達差異逡逑細胞因子邋PTC#HT(n=13)x±SD邋PTC邋不伴邋HT(n=9)邋x±邋SD邋P邋值逡逑ICAM-1邐76012.5邐±22340.5邐75850.7邋±邋32882.2邐0.989逡逑IFN-y邐3/7邋±1.8邐2.2邐±1.4邐0.064逡逑IFN-a邐1.8邋±0.5邐1.6邐±0.6邐0.382逡逑IL-la邐17.4邋±5.2邐9.8邐±3.6邐0.001逡逑IL-lp邐25.2邋±7.4邐2.1邐±1.7邐0.001逡逑IL-12p70邐6.8邋±3.2邐4.2邋±1.9邐0.026逡逑IL-8邐190.1邋±68.0邐104.7±41.2邐0.003逡逑IP-10邐518.0邐±邋168.9邐265.6邋±65.5邐0.001逡逑MCP-1
與癌變組織相比,HT+PTC患者的癌旁組織產(chǎn)生更多的IFN-a邋(P邋=邋0.048)和逡逑IFN-y邋(P邋=邋0.004)。此外,在HT+PTC邋(P邋=邋0.001)和HT_PTC邋(P邋=邋0.012)患者中,逡逑癌組織的ICAM-1表達量明顯高于癌旁組織(表3;圖4)。逡逑16逡逑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岳;房輝;張志勇;胡耀杰;趙青梅;周蕾;張鶴;;甲狀腺乳頭狀癌中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相關蛋白1B的表達及意義[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8年07期
2 李衛(wèi);Linwah Yip;周劍宇;李小榮;;多灶性甲狀腺乳頭狀癌克隆起源分析[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7年09期
3 王化修;呂小元;;彌漫硬化型甲狀腺乳頭狀癌臨床病理分析[J];邵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年01期
4 宋韞韜;于文斌;魏煒;徐國輝;王天笑;張乃嵩;;甲狀腺乳頭狀癌腺外侵犯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7年11期
5 高丹;徐青雨;劉鶴;繆顏嶸;;52例甲狀腺乳頭狀癌術中冰凍病理診斷分析[J];中國醫(yī)療器械信息;2018年04期
6 黃健;盛二燕;;甲狀腺乳頭狀癌的多層螺旋CT診斷價值[J];大醫(yī)生;2017年10期
7 王吉濤;;甲狀腺乳頭狀癌與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瘤的臨床病理特征探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8年10期
8 沈文艷;滕曉東;姚洪田;姚建國;于亞威;;有顯著鞋釘樣特征的甲狀腺乳頭狀癌3例臨床病理分析[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6年10期
9 張玉樹;韋偉;謝芳;何丹青;;甲狀腺乳頭狀癌的高頻超聲診斷價值[J];武漢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7年01期
10 李海;何晨翔;高春冬;;甲狀腺乳頭狀癌26例診治分析[J];人民軍醫(yī);2017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杰;;38例甲狀腺乳頭狀癌臨床病理與預后分析[A];《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5年12月研討會綜合刊[C];2015年
2 胡向榮;;細胞塊對甲狀腺乳頭狀癌的診斷價值[A];2015年浙江省醫(yī)學會病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5年
3 莫國強;黃品同;劉學明;洪玉蓉;潘敏強;聞卿;鄢曹鑫;;甲狀腺乳頭狀癌超聲造影診斷價值[A];2014年浙江省超聲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4年
4 王文元;;超聲造影對甲狀腺乳頭狀癌的診斷價值[A];2014年浙江省超聲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4年
5 徐建平;楊高怡;張文智;王大力;趙丹;李軍;于天琢;;甲狀腺乳頭狀癌超聲造影表現(xiàn)分析[A];2014年浙江省超聲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4年
6 嚴春陽;李斌;陳賓生;郝澤蓮;陳春鴻;諸佳瑋;余美娟;;超聲造影在甲狀腺乳頭狀癌診斷中的臨床意義[A];2014年浙江省超聲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4年
7 鄭薇;張桂芝;譚建;;甲狀腺乳頭狀癌胸骨轉移2例病例報道[A];天津市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第30次學術年會暨生物醫(yī)學工程前沿科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8 王長秋;趙文雯;魯安懷;柳劍英;梅放;張波;;甲狀腺乳頭狀癌組織壞死后礦化特征研究[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3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李沿江;劉燕娜;黃敏;章春泉;皮小蘭;蔡建華;李車英;李薇;徐翔;沈孝萍;張詩淵;;甲狀腺乳頭狀癌聲像圖回顧分析[A];中國超聲醫(yī)學工程學會第三次全國淺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聲醫(yī)學學術會議(高峰論壇)論文匯編[C];2011年
10 胡峗峗;詹維偉;;頸部淋巴結鈣化與甲狀腺乳頭狀癌的關系[A];中國超聲醫(yī)學工程學會第三次全國淺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聲醫(yī)學學術會議(高峰論壇)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王瀟雨;甲狀腺乳頭狀癌診斷有新依據(jù)[N];健康報;2018年
2 記者 黃楊子;從多碘到結節(jié)再到癌?完全錯誤![N];解放日報;2017年
3 空軍總醫(yī)院普通外科主任醫(yī)師 王石林;濾泡型甲狀腺乳頭狀癌 究竟是不是癌[N];健康報;2016年
4 本報記者 馬利民 本報通訊員 傅鑒 蔣波;群眾愿一輩子存著他的號碼[N];法制日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傅鑒 謝良奎 通訊員 蔣波;蘭壽虹:“不工作,我的身體會垮掉”[N];人民公安報;2011年
6 衣曉峰 李媛媛;癌癥與遺傳確有一定關系[N];健康報;2005年
7 北京市房山區(qū)人民法院 張永才;陳年舊賬 醫(yī)院也擔責[N];保健時報;2011年
8 湖南省腫瘤醫(yī)院 易濟民 副主任醫(yī)師;術后碘131照射 可防甲癌復發(fā)[N];大眾衛(wèi)生報;2001年
9 莫鵬;癌癥患者究竟能活多久[N];中國醫(yī)藥報;2015年
10 解放軍總醫(yī)院教授 紀小龍;今天我給您診病[N];健康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元強;CXCR4受體反應系統(tǒng)調(diào)控甲狀腺乳頭狀癌細胞遷移、侵襲作用的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7年
2 夏懋;基于全基因組測序的多灶性甲狀腺乳頭狀癌克隆相關關系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7年
3 趙文晶;I、細胞周期檢測點激酶2(CHK2)調(diào)控甲狀腺乳頭狀癌惡性表型及機制研究 II、人甲狀腺乳頭狀癌耐失巢凋亡細胞株中差異表達LncRNA/mRNA的初步篩選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7年
4 朱曉麗;甲狀腺乳頭狀癌形態(tài)學、免疫表型和分子遺傳學特征及其診斷價值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5 孫團起;甲狀腺乳頭狀癌的核外分子遺傳和表觀遺傳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6 沈美萍;三苯氧胺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的實驗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7年
7 邊學;甲狀腺乳頭狀癌組織與正常腺體組織蛋白質(zhì)的差異表達分析[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7年
8 王偉斌;腫瘤克隆起源之爭與甲狀腺乳頭狀癌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9 鄢丹桂;甲狀腺乳頭狀癌前哨淋巴結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10 張永紅;雙酚A和雌二醇對甲狀腺乳頭狀癌細胞增殖的影響和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石榴紅;甲狀腺乳頭狀癌合并橋本甲狀腺炎的細胞因子變化[D];浙江大學;2018年
2 周濤;組織蛋白酶H在甲狀腺乳頭狀癌中的表達及其意義[D];南昌大學;2018年
3 葛昕月;剪切波彈性成像與甲狀腺乳頭狀癌病理組分關系的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7年
4 吳凱;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與甲狀腺乳頭狀癌的關系:一項回顧性研究[D];浙江大學;2017年
5 雒毅強;Th1、Th2細胞及相關細胞因子在橋本甲狀腺炎和甲狀腺乳頭狀癌中差異性表達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學;2017年
6 李小煜;端粒酶逆轉錄酶啟動子突變預測甲狀腺乳頭狀癌的預后:meta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6年
7 蔡娜;基于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的甲狀腺乳頭狀癌基因突變與臨床特點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6年
8 馬文彪;身體質(zhì)量指數(shù)與甲狀腺乳頭狀癌侵襲性的關系的臨床研究[D];山東大學;2017年
9 倪靜;小檗堿下調(diào)Nrf2活性抑制高糖誘導的甲狀腺乳頭狀癌K1細胞增殖的研究[D];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7年
10 林茂生;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中醫(yī)體質(zhì)及其與頸部淋巴結轉移相關性的初步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28274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nfm/2827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