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1小時血糖篩查糖尿病的截點探討
發(fā)布時間:2019-09-23 10:47
【摘要】:目的雖然常用的篩查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有四種,分別是測定FPG、PG2h、任意時刻血糖以及Hb Alc,但是這幾種篩查手段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單純檢測空腹血糖漏診率比較高,檢測餐后2小時血糖在體檢過程中不易實現(xiàn),檢測糖化血紅蛋白的靈敏性不高成本卻較高,檢測任意時刻的血糖靈敏性也不高。因為檢測餐后1小時血糖的靈敏性較高,在體檢過程中也較易實現(xiàn),成本也不高,所以餐后1小時血糖可能會更適用于糖尿病的篩查。本試驗旨在探討利用OGTT中餐后1小時血糖篩查糖尿病的合理截點。方法本試驗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1999年修訂的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即OGTT試驗中的PG2h≥11.1 mmol/L作為本試驗診斷糖尿病的金標準,據(jù)此來進行糖尿病組和非糖尿病組的選擇。連續(xù)入選在2010年1月份至2016年12月份,初次在唐山市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開灤總醫(yī)院進行葡萄糖耐量試驗的門診和住院患者。其中PG2h≥11.1 mmol/L的人群成為糖尿病組。在同時期同人群當中,PG2h11.1 mmol/L的人群成為非糖尿病組,以上人群要符合本試驗的入組標準和排除標準。然后進行資料收集和體格檢查。本試驗測定餐后1小時血糖的方法為己糖激酶法。資料的整理與分析:首先確定PG1h與糖尿病的關系,通過X~2檢驗計算P值和OR值,其次利用ROC曲線下面積來判斷餐后1小時血糖是否具有診斷價值,再根據(jù)約登指數(shù)來選擇篩查截點,并評價該截點的靈敏度、特異度,最后確定最佳的篩查糖尿病截點的參考值。結果1糖尿病組和非糖尿病組間的性別構成比較,結果表明:兩組間的性別無統(tǒng)計學差異。2糖尿病組和非糖尿病組的餐后1小時血糖水平的比較,結果表明:糖尿病組PG1h的平均水平要高于非糖尿病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3以PG1h的平均水平來進行分組,≥14.58的作為暴露組,14.58的為非暴露組分析餐后1小時血糖水平與糖尿病關系,結果表明:糖尿病組和非糖尿病組之間的暴露組檢出例數(shù)有統(tǒng)計學差異,OR值為50.42,95%C.l.f為41.25~61.64。4分析研究對象的PG1h與PG2h的相關性,結果表明:兩者之間具有相關性,而且關系非常密切,其中糖尿病組PG1h與PG2h相關性要大于非糖尿病組。5分析研究對象的PG1h與年齡的相關性,結果表明:在糖尿病組和非糖尿病組中PG1h與年齡存在微弱的相關性。6分析研究對象的PG1h與性別的相關性,結果表明:在糖尿病組和非糖尿病組中PG1h與性別存在微弱的相關性。7利用PG1h來篩查糖尿病的最大曲線下面積為0.949(95%置信的區(qū)間為0.943~0.954,P=0.000)。8本試驗當PG1h=12.80mmol/L時的約登指數(shù)為74.0%,靈敏度為90.8%,特異度為83.2%,此時既有較高的靈敏度又有較高的特異度,κ值=0.67,說明餐后1小時血糖可以用于臨床早期篩查糖尿病。結論PG1h=12.80mmol/L可以作為篩查糖尿病截點的參考值。
【圖文】:
- 8 -圖 1 受試對象的餐后 1 小時血糖的 ROC 曲線Fig.1 Subjects' postprandial 1-hour ROC curve of blood glucose
【學位授予單位】:華北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587.1
本文編號:2540245
【圖文】:
- 8 -圖 1 受試對象的餐后 1 小時血糖的 ROC 曲線Fig.1 Subjects' postprandial 1-hour ROC curve of blood glucose
【學位授予單位】:華北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587.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鵬;王梅;李紅艷;席彪;劉建軍;牛文輝;張少華;;糖化血紅蛋白在糖尿病并發(fā)癥中的價值[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5年04期
2 安艷榮;陳凱庭;董學勤;高穎;譚宓;劉一然;張曉青;;單純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1小時高血糖人群的動態(tài)血糖變化[J];臨床薈萃;2014年03期
3 曹永吉;師愛香;孫克德;周智勇;劉彤;;OGTT中1小時高血糖者的代謝特征[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年18期
4 林良友;劉豐;;糖代謝異常對心血管疾病影響的研究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3年03期
5 王玲;;研究糖代謝水平與急性腦梗死患者病情及預后的相關性[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3年04期
6 趙鴻雁;王宏;王蓉;段新輝;徐超;;腦梗死與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及意義[J];臨床薈萃;2013年02期
7 潘璐意;陳娟;;個性化護理對肺癌合并糖尿病并發(fā)癥的干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年01期
8 鄭如義;蔡填;;干預高血糖人群生活方式對OGTT餐后1h血糖的影響分析[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2年12期
9 羅孟德;;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發(fā)癥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年29期
10 王秀彩;;糖尿病并發(fā)癥患者的高危因素分析及護理特點[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年21期
,本文編號:25402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nfm/254024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