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jié)炎達標治療與Cyr61、IL-6、IL-17等相關影響因素的臨床研究
本文關鍵詞:類風濕關節(jié)炎達標治療與Cyr61、IL-6、IL-17等相關影響因素的臨床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類風濕 關節(jié)炎 達標治療 影響因素 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 白介素6 白介素17
【摘要】:背景類風濕關節(jié)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以關節(jié)滑膜炎癥為基礎病理改變的慢性持續(xù)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對稱性、雙手及雙足等關節(jié)受累,是致殘的主要疾病之一。隨著致病情緩解風濕病藥物(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的不斷發(fā)展,尤其是生物制劑的問世,RA的預后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由此提出了“達標治療”(Treat-to-target,T2T)的新理念,也稱為目標控制(Tight control),對改善RA預后的意義重大,RA的達標治療也逐漸被廣泛接受和認可。2014年歐洲抗風濕聯(lián)盟(The Europe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和2015年亞太風濕病聯(lián)盟(Asia Pacific League of Associations for Rheumatology,APLAR)均強調:所以RA患者應已達到臨床緩解或者低疾病活動度為目標,即“達標治療”。然而在臨床實踐中,目前國內外RA患者的達標治療率普遍偏低,僅為5%-64%,與理想目標仍有很大差距,因此,探討影響RA患者達標治療的相關因素顯得至關重要。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steine-rich 61,Cyr61)、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7作用于RA患者的成纖維樣滑膜細胞(fibroblast-like synovial,FLS)及其他炎癥細胞,促進TNF-α、IL-1、IL-2、IL-8、巨噬細胞-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等多種炎性細胞因子的釋放,放大炎癥反應,促進組織損傷、滑膜增生及關節(jié)破壞,控制這些炎癥細胞因子對疾病緩解可能具有重要意義。而目前Cyr61、IL-6、IL-17與RA達標治療之間相關性系統(tǒng)研究尚不多見。因此,探討臨床真實實踐中RA的達標治療的影響因素及與Cyr61、IL-6、IL-17的相關性具有實際的意義。目的調查RA的達標治療情況,分析其影響因素;同時探討Cyr61、IL-6、IL-17水平對RA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及對達標治療的影響,從而進一步提高RA患者的達標治療率。方法:病例對照研究。選擇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份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風濕科門診及住院的RA患者患者300例及年齡、相比匹配的正常對照組40例,入選的RA患者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1987年或2010年RA診斷標準。詳細記錄RA患者的臨床資料、實驗室指標,治療的藥物種類及使用時間,對所有RA患者進行28關節(jié)疾病活動度評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DAS28),計算達標率;RA患者行雙手X線射片并進行分期。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檢測血清中Cyr61、IL-6、IL-17水平。結果1.300例RA患者治療達到疾病控制共110例,達標率36.7%,其中完全緩解(DAS28≤2.6)74例(24.7%),低疾病活動(DAS28≤3.2)36例(12%),未達標190例(63.3%)。2.全部RA患者給予抗風濕病治療,其中正規(guī)DAMRAs治療三個月以上患者181例(60.3%),未正規(guī)DMARDs治療者119(39.7%)。正規(guī)治療組與未正規(guī)治療組的達標率分別為48.6%和18.5%(χ2=28.070,P0.001),完全緩解率分別為35.4%和8.4%(χ2=28.074,P0.001)。2組均使用小劑量糖皮質激素(平均劑量為7.5mg)或非甾體抗炎藥,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3.達標組與未達標組臨床及實驗室指標的比較:達標組患者較未達標組年齡輕、SJC/TJC少、VAS評分/Pt GA/PGA/HAQ得分低,關節(jié)功能分級低、RF高滴度陽性率低,ESR/CRP水平低、DMARDs正規(guī)治療率高、MTX、HCQ、TGP使用率高,統(tǒng)計學差異均有意義(P均0.05)。4.正常對照組、達標組、未達標組之間IL-6、IL-17水平的比較:三組血清IL-6、IL-17濃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IL-6、IL-17水平:RA組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未達標組明顯高于達標組(P0.05)。而各組間Cyr61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5.RA患者Cyr61、IL-6、IL-17水平在不同性別(男/女)、年齡(年齡50歲vs年齡≤50歲)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6.正常對照組、非早期RA組、早期RA組血清Cyr61、IL-6、IL-17比較:三組血清IL-6、IL-17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血清IL-6、IL-17水平:RA組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而早期組與非早期RA組血清IL-6、IL-17水平及各組間血清Cyr61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7.正常對照組、RF陰性或低滴度陽性組、RF高滴度陽性組血清Cyr61、IL-6、IL-17水平的比較:三組血清Cyr61、IL-6、IL-17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F陽性組血清IL-6、IL-17水平、RF陰性組血清Cyr61、IL-6水平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P均0.05),RF陽性組IL-17水平高于RF陰性組(P0.05)。8.正常對照組、抗CCP陰性或低滴度陽性組、抗CCP高滴度陽性組血清IL-6、IL-17水平的比較:三組血清IL-6、IL-17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Cyr61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抗CCP陽性組血清IL-6、IL-17水平、抗CCP陰性組血清Cyr61、IL-6水平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P均0.05),抗CCP陽性組IL-17水平明顯高于抗CCP陰性組(P0.05)。9.正常對照組、骨侵蝕組、無骨侵蝕組血清Cyr61、IL-6、IL-17水平的比較:三組L-6、IL-17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Cyr61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骨侵蝕組與無骨侵蝕組IL-6、IL-17水平均高于正常對照組,無骨侵蝕組Cyr61高于正常組(P0.05);而骨侵蝕組與無骨侵蝕組之間血清Cyr61、IL-6、IL-17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0.血清Cyr61、IL-6、IL-17之間及與臨床及實驗室指標相關性分析:RA患者血清中血清Cyr61水平與RF、抗CCP呈負相關性(P0.005);IL-6與TJC、SJC、VAS、Pt GA、PGA、CRP、ESR、DAS28呈正相關性(P0.05);IL-17與年齡、TJC、VAS、Pt GA、PGA、ESR、CRP、RF、DAS28、關節(jié)功能分級呈正相關性(P0.05);RA患者血清中IL 6與IL 17呈正相關(P0.001),而Cyr61與IL 6、IL 17之間無明顯相關性(P0.05)。11.達標治療影響因素的回歸分析:以RA達標治療率作為應變量,以年齡、VAS評分、PGA、HAQ、關節(jié)功能分級、CRP、RF、DAMRDs正規(guī)治療、MTX、HCQ、TGP、IL-6、IL-17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顯示,VAS評分、CRP、RF、關節(jié)功能分級、HCQ是影響RA達標治療的獨立影響因素。結論1.本研究臨床實踐中RA治療達標率36.7%,正規(guī)使用DMARDs治療組達標率(48.6%)明顯高于未正規(guī)使用DMARDs治療組(18.5%),正規(guī)治療對達標治療具有重要的作用。2、年齡、VAS、PGA、HAQ、CRP、RF、關節(jié)功能分級、MTX、HCQ、TGP均可能影響RA達標治療,而VAS、CRP、RF、關節(jié)功能分級、HCQ為RA達標治療的獨立影響因素。3.RA患者血清IL-6、IL-17水平與病情活動明顯相關;Cyr61可能與RA自身抗體RF和CCP有一定的相關性,但尚需進一步探討。
【關鍵詞】:類風濕 關節(jié)炎 達標治療 影響因素 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 白介素6 白介素17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593.22
【目錄】:
- 中英文縮略詞表5-8
- 摘要8-12
- Abstract12-17
- 1. 引言17-22
- 2. 材料與方法22-31
- 2.1 病例選擇、入組標準及排除標準22-25
- 2.2 臨床資料記錄25-26
- 2.3 標本采集26-27
- 2.4 實驗方法27-29
- 2.5 分組標準29-30
- 2.6 統(tǒng)計學方法30-31
- 3. 結果31-48
- 4. 討論48-55
- 5. 結論55-56
- 6. 參考文獻56-62
- 附錄1 個人簡歷62-63
- 附錄2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所獲成果63-64
- 附錄3 課題知情同意書64-65
- 附錄4 受試者問卷調查及相關資料登記表65-73
- 致謝73-74
- 綜述74-82
- 參考文獻79-8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學飛,梅長林,孫田美,張巖,李德謙;Cyr61在常染色體顯性多囊腎病患者腎組織中的表達及其意義[J];中華腎臟病雜志;2004年06期
2 沈學飛,梅長林,張巖,趙海丹,劉亞偉,戴兵,王文靖,許濤;Cyr61基因過表達對人腎小管上皮細胞凋亡的影響[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5年01期
3 唐瓊蘭;劉衛(wèi)平;文彬;黃一凡;劉明國;楊慧敏;;Cyr61基因在非特指外周T細胞淋巴瘤中的表達及意義[J];四川醫(yī)學;2007年05期
4 沈學飛,梅長林,張巖,劉亞偉,戴兵,許濤,王文靖;Cyr61基因過表達對人腎小管上皮細胞表達細胞外基質成分的影響[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5年04期
5 王志敏;叢雅琴;馬立寧;胡曉靜;李麗珍;;Cyr61基因與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相關性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9年10期
6 王志敏;叢雅琴;馬立寧;胡曉靜;閻樹昕;林慶國;;Cyr61和VEGF在慢性髓細胞白血病中的表達及相關性探討[J];臨床血液學雜志;2009年04期
7 嚴鳳;李全香;楊春紅;李海霞;賈云昀;韓秀蓮;;Cyr61在子宮內膜癌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08年18期
8 付鵬;劉曉霞;;阿托伐他汀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Cyr61的表達[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年07期
9 張超;徐燦;王孟春;;Cyr61在胃癌中的表達和意義[J];胃腸病學;2012年04期
10 喬英;郭瑞芳;呂有勇;;Cyr61基因的生物學功能及在腫瘤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1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徐巖;梅長林;沈學飛;;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對缺氧時人腎小管上皮細胞Cyr61轉錄活性的調控[A];中華醫(y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王安遠;呂雷;張國佑;高偉陽;;Cyr61在增生性瘢痕成纖維細胞及正常皮膚成纖維細胞中的表達研究[A];2013年全國激光醫(yī)學學術聯(lián)合會議暨2013年浙江省醫(yī)學會整形美容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3年
3 王安遠;呂雷;張國佑;高偉陽;;Cyr61在增生性瘢痕成纖維細胞及正常皮膚成纖維細胞中的表達研究[A];2013中國工程院科技論壇暨浙江省骨科學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4 林錦驃;周舟;火蓉芬;孫悅;沈佰華;李寧麗;肖連波;歐陽桂林;;Cyr61上調類風濕關節(jié)炎滑膜細胞產生白細胞介素-6而促進Th17細胞分化[A];第17次全國風濕病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張瀟;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參與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發(fā)病的實驗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張燕;Cyr61在機械通氣性肺損傷中作用機制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趙俊麗;Cyr61對NK和JEG-3細胞的調節(jié)及HIV-1感染患者中DC變化的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黃玲玲;類風濕關節(jié)炎達標治療與Cyr61、IL-6、IL-17等相關影響因素的臨床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6年
2 歐陽柳生;胃癌組織中cyr61、EGFR表達的意義[D];南昌大學醫(yī)學院;2015年
3 王志敏;Cyr61和VEGF在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中的表達及意義[D];山東大學;2010年
4 王沛華;Cyr61和堿性成纖維生長因子在子宮肌瘤中的表達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7年
5 胡娉婷;Cyr61基因表達與食管癌臨床參數(shù)及預后關系的研究[D];鄭州大學;2009年
6 云云;Cyr61,CTGF和WISP-3在食管癌中的表達模式以及與臨床病理參數(shù)之間的相關性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0796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nfm/1079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