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合并尿路感染的特點及危險因素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2-01-27 00:26
目的:了解SLE合并尿路感染的臨床特點,探討SLE合并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為臨床醫(yī)生預防、診斷及治療此類疾病提供借鑒及參考依據(jù)。方法:選取蚌埠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風濕免疫科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確診為SLE合并尿路感染患者80例作為感染組,同時從同期住院的SLE患者中抽取按入院時間、性別、年齡、病程相匹配并根據(jù)相關檢查和治療反應排除了感染的80例SLE同期患者作為對照組。采用回顧性調(diào)查分析方法,收集整理SLE患者的一般資料和實驗室指標,采用t檢驗、卡方檢驗及二元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對兩組資料進行比較分析。結果:感染組SLEDAI評分、住院天數(shù)、CRP水平及ESR水平、尿蛋白陽性例數(shù)、尿沉渣白細胞數(shù)、尿沉渣細菌數(shù)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感染組病程<1年例數(shù)、住院時間>3周例數(shù)、Ig M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感染組與對照組在年齡、病程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感染組和對照組在Ig G、Ig A、C3、C4、血白細胞計數(shù)、肌酐、尿素氮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感染組和對照組在入院...
【文章來源】:蚌埠醫(yī)學院安徽省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感染組尿培養(yǎng)病原菌概況圖
圖 1-4 感染組尿培養(yǎng)病原菌概況圖1.5 感染組尿常規(guī)情況在 80 例合并尿路感染的 SLE 患者中,分析尿常規(guī)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59 例患者尿鏡檢白細胞異常,占 73.75%;17 例患者尿化亞硝酸鹽陽性,占 21.25%;39 例患者尿化蛋白質陽性,占 48.75%;64 例患者沉渣白細胞異常,占 80%;72 例患者沉渣細菌異常,占 90%,詳見圖 1-5。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某院2014-2016年泌尿道感染病原菌的耐藥性分析[J]. 宋育明,楊色娟,劉小六. 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 2018(01)
[2]復雜性尿路感染243例病原菌構成及藥敏分析[J]. 楊仁國,王蜀強,龍姍姍,喻華,黃仁剛,林健梅,徐開菊,楊興祥. 中國抗生素雜志. 2017(12)
[3]泌尿系感染研究若干新進展[J]. 郭彩芬,申吉泓,李同海. 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2017(10)
[4]泌尿道感染患者尿培養(yǎng)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 王艷艷,王俊瑞,郭素芳,福泉,周鹿蕾,范文兵,韓艷秋.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7(16)
[5]紅細胞沉降率在評估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活動性中的應用價值[J]. 馮璟,柏明見,馮珍如,邵冬華,梁國威.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6(23)
[6]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與感染[J]. 周瀛,李志軍. 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 2016(21)
[7]尿常規(guī)及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在尿路感染診斷中的初篩價值研究[J]. 杜娟,張林濤,楊文航,尚雪松,楊啟文,徐濤,徐英春.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6(20)
[8]抗菌肽研究進展[J]. 王建忠,徐漢江,陳晶,梁朝朝.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6(72)
[9]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合并感染臨床特點及影響因素的分析[J]. 鈕凌穎,周康興,王紅. 中國臨床研究. 2016(08)
[10]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伴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 汪凱,汪國生,李向培,厲小梅,魯懷偉. 安徽醫(yī)藥. 2016(02)
本文編號:3611402
【文章來源】:蚌埠醫(yī)學院安徽省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感染組尿培養(yǎng)病原菌概況圖
圖 1-4 感染組尿培養(yǎng)病原菌概況圖1.5 感染組尿常規(guī)情況在 80 例合并尿路感染的 SLE 患者中,分析尿常規(guī)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59 例患者尿鏡檢白細胞異常,占 73.75%;17 例患者尿化亞硝酸鹽陽性,占 21.25%;39 例患者尿化蛋白質陽性,占 48.75%;64 例患者沉渣白細胞異常,占 80%;72 例患者沉渣細菌異常,占 90%,詳見圖 1-5。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某院2014-2016年泌尿道感染病原菌的耐藥性分析[J]. 宋育明,楊色娟,劉小六. 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 2018(01)
[2]復雜性尿路感染243例病原菌構成及藥敏分析[J]. 楊仁國,王蜀強,龍姍姍,喻華,黃仁剛,林健梅,徐開菊,楊興祥. 中國抗生素雜志. 2017(12)
[3]泌尿系感染研究若干新進展[J]. 郭彩芬,申吉泓,李同海. 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2017(10)
[4]泌尿道感染患者尿培養(yǎng)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 王艷艷,王俊瑞,郭素芳,福泉,周鹿蕾,范文兵,韓艷秋.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7(16)
[5]紅細胞沉降率在評估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活動性中的應用價值[J]. 馮璟,柏明見,馮珍如,邵冬華,梁國威.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6(23)
[6]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與感染[J]. 周瀛,李志軍. 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 2016(21)
[7]尿常規(guī)及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在尿路感染診斷中的初篩價值研究[J]. 杜娟,張林濤,楊文航,尚雪松,楊啟文,徐濤,徐英春.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6(20)
[8]抗菌肽研究進展[J]. 王建忠,徐漢江,陳晶,梁朝朝.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6(72)
[9]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合并感染臨床特點及影響因素的分析[J]. 鈕凌穎,周康興,王紅. 中國臨床研究. 2016(08)
[10]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伴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 汪凱,汪國生,李向培,厲小梅,魯懷偉. 安徽醫(yī)藥. 2016(02)
本文編號:36114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mjlw/361140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