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神經(jīng)刺激治療難治性膀胱過度活動癥9例報告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acral nerve stimulation (sacral nerve stimulation,SNS)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bladder hyperactivity (overactive bladder,OAB).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9 cases of refractory OAB from May to October 2016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Surgical treatment consists of experiential treatment and permanent implantation. Third generation quinolones or secon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were used to prevent infection after operation. The diaries of urination after permanent implantation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experience therapy (including 5 days mean 24 h urination times, 5 d mean 24 h urine volume per time), and bladder hyperactivity score (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 O'Leary-Sant score (O'Leary-Sant problem and symptom index,OPSI), problem index score (interstitial cystitis problem index,ICPI) and symptom index score (interstitial cystitis symptom index,ICSI), etc. Follow-up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irritation and device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9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permanent adjuster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permanent implantation was 100%. The interval between experience therapy and permanent implantation was 622 days and (9.6 鹵5.0) days. Postoperative follow-up was 3 ~ 8 months, (6.1 鹵1.5) months. The average number of urination before experience therapy was (34.0 鹵16.7),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after permanent implantation (18.0 鹵4.5) (t = 3.648). The mean urination volume (106.5 鹵44.6) ml, at 24 hours before ope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after permanent implantation (140.8 鹵38.3) ml (/ t). Before experience therapy, OABSS (10.8 鹵1.7), OPSI (31.6 鹵2.4), ICPI (14.4 鹵1.1), ICSI (17.1 鹵1.6),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t the last follow-up. It was (6.3 鹵3.3) minutes (t _ (5.946), (16.0 鹵3.5) (t _ (9.061), (_ (0.000) 鹵2.5) (t _ (7.667) P ~ (0.000), (_ (0.000) 鹵2.6) (t ~ (6.475), (鹵(0.000). There were no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infection, hemorrhage, nerve or vascular injury, pain at implantation site, new pain, changes in intestinal function, transient and mild adverse effects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electrode breakage, short circuit of electrode, abnormal function, etc. Component corrosion, infection and other device adverse reactions. Conclusion SNS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other refractory OAB.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泌尿外科;山東省濰坊市益都中心醫(yī)院泌尿外科;
【分類號】:R694.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張鵬;張小東;張朝華;張建忠;;預防骶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術圍手術期及術后切口局部感染的經(jīng)驗初探[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5年34期
2 沈周俊;張祥;邵遠;;膀胱過度活動癥的治療新進展[J];現(xiàn)代泌尿外科雜志;2014年10期
3 王磊;張進生;;生物反饋電刺激在膀胱排尿功能障礙治療中的進展[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4年07期
4 陳國慶;宋勇;丁留成;王建業(yè);楊勇;衛(wèi)中慶;廖利民;張耀光;;骶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術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4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茁;田曉軍;馬潞林;劉可;鄧紹暉;龐林濤;鞠文龍;王云;;骶神經(jīng)刺激治療難治性膀胱過度活動癥9例報告[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7年04期
2 劉曉峰;;慢性便秘非手術治療的進展[J];中華消化病與影像雜志(電子版);2017年02期
3 鄧明;王承緣;朱文珍;李拔森;蔡杰;馮朝燕;閔祥德;可贊;杜廣輝;王良;;3.0T MR骶神經(jīng)成像在神經(jīng)源性膀胱病因探究中的價值[J];放射學實踐;2017年01期
4 張鵬;張建忠;吳栗洋;牛會清;楊云波;張小東;;骶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治療頑固性間質性膀胱炎/盆底疼痛綜合征短期隨訪觀察[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6年48期
5 靳晶;劉江華;姜磊;劉麒麟;邱厚道;;深刺八毼穴配合艾灸治療腦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6年12期
6 廖利民;王建業(yè);;積極融入并引領亞太地區(qū)尿控事業(yè)發(fā)展[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6年12期
7 李延偉;李一冬;文建國;;骶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治療非梗阻性尿潴留的研究進展[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6年23期
8 王存志;任書文;閆一團;;穴位神經(jīng)電刺激聯(lián)合酒石酸托特羅定片治療女性膀胱過度活動癥臨床研究[J];國際中醫(yī)中藥雜志;2016年11期
9 胡yN民;金露;何韜;全晶;潘翔;楊尚琪;毛向明;來永慶;;自我評價和3日排尿日記評價膀胱過度活動癥癥狀評分的比較[J];現(xiàn)代泌尿外科雜志;2016年11期
10 王亞男;毋艷;靳香菊;劉洪月;王映紅;賀文義;;米拉貝隆原料藥主要降解產(chǎn)物的鑒定研究[J];藥物分析雜志;2016年10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嵇靜;;盆底肌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80例臨床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3年04期
2 陳國慶;廖利民;董謙;鞠彥合;吳娟;李薇;;不同頻率的陰部神經(jīng)電刺激對骶上脊髓損傷犬神經(jīng)源性膀胱功能障礙的影響[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2年09期
3 周定安;王礪;李前躍;朱紅學;王文莉;;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選擇性綠激光前列腺汽化術術后膀胱過度活動癥的療效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1年08期
4 方建偉;劉玉君;;盆底生物反饋聯(lián)合電刺激治療男性TUR-P術后尿失禁的臨床觀察[J];中國男科學雜志;2009年12期
5 張斌斌;朱麗珍;繆江偉;方偉杰;宋旭陽;;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前列腺增生癥合并膀胱過度活動癥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3年01期
6 劉會范;豐貴文;張瑞莉;王慶偉;王曉瑾;文建國;魏金星;宋東奎;;電刺激聯(lián)合盆底肌訓練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合并特發(fā)性逼尿肌過度活動的療效觀察[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9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雅賢;王翠玉;;電針配合中藥治療膀胱過度活動癥的體會[J];四川中醫(yī);2007年02期
2 譚瑩;吳清和;高啟龍;;膀胱過度活動癥的研究及治療進展[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9年04期
3 黃斌;;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膀胱過度活動癥[J];湖北中醫(yī)雜志;2009年12期
4 徐建新;呂勝啟;;膀胱過度活動癥診治的思考[J];醫(y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10年10期
5 朱八梅;章穎虹;;女性膀胱過度活動癥的心理干預[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年05期
6 楊為民;袁曉奕;;膀胱過度活動癥的診斷與治療進展[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1年01期
7 陳勇;吳雪玲;謝美霞;陳利芬;;膀胱過度活動癥對跌倒發(fā)生的影響——一項針對社區(qū)40歲以上婦女的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2年14期
8 孫嵐;;膀胱過度活動癥的診治研究進展(綜述)[J];中國城鄉(xiāng)企業(yè)衛(wèi)生;2012年05期
9 廖利民;;膀胱過度活動癥定義之我見[J];現(xiàn)代泌尿外科雜志;2013年01期
10 覃永佳;;膀胱過度活動癥的診斷進展[J];北方藥學;2013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平;顧曉箭;盧子杰;張犁;徐彥;蘇建;;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膀胱過度活動癥的體會[A];第七次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泌尿外科學術年會暨第二次廣東省中西醫(yī)結合泌尿外科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于洪波;吳宏飛;沈華;林建中;周鶴同;李保軍;張斌;李久明;衛(wèi)中慶;;165例膀胱過度活動癥的診療分析[A];第十七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3 趙永斌;胡衛(wèi)列;;膀胱過度活動癥的治療進展[A];第七次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泌尿外科學術年會暨第二次廣東省中西醫(yī)結合泌尿外科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王馭良;許克新;胡浩;張曉鵬;王曉峰;;北京地區(qū)40歲以上女性膀胱過度活動癥的流行病調(diào)查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A];第十六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5 許克新;王馭良;胡浩;張曉鵬;王曉峰;那彥群;;中國地區(qū)膀胱過度活動癥流行病學調(diào)查[A];第十七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6 李建章;;新型抗膽堿能藥物治療女性膀胱過度活動癥的臨床對比研究[A];第十七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7 鐘山;沈周俊;沈鑫源;羅芳;吳瑜璇;;壓力-流率測定在老年女性膀胱過度活動癥診斷中的應用研究[A];第十七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8 李明凱;孫艷;Noboru TOMIYA;Toby C.CHAI;羅曉星;;多胺在膀胱過度活動癥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A];中國藥理學會第十一次全國學術會議?痆C];2011年
9 李輝;王偉高;王榮江;鐘歡;邵四海;俞彬;陳曉農(nóng);湯健兒;;多受體途徑治療膀胱過度活動癥[A];2006年浙江省泌尿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10 金錫御;宋波;楊勇;廖利民;衛(wèi)中慶;王平;方祖軍;許傳亮;劉潤明;宋希雙;杜廣輝;吳士良;李龍坤;沈宏;何舜發(fā);鄭少斌;黎瑋;;膀胱過度活動癥臨床診治指南[A];貴州省醫(y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山西太原 麗人;膀胱過度活動癥[N];上海中醫(yī)藥報;2013年
2 沈建武;尿急當心膀胱過度活動癥[N];健康時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朱國旺;膀胱過度活動癥—— 一種鮮為人知的常見病[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4 記者 閆煈;三成醫(yī)生不知何為膀胱過度活動癥[N];健康報;2010年
5 記者 張燦燦;膀胱過度活動癥最愛盯上中老年人[N];健康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朱國旺;八成以上膀胱過度活動癥患者未就診[N];中國醫(yī)藥報;2012年
7 本報記者 李穎;膀胱也有多動癥[N];科技日報;2013年
8 李煒;針灸可治膀胱過度活動癥[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6年
9 記者 朱國旺;我國首次發(fā)布膀胱過度活動癥大規(guī)模流調(diào)結果[N];中國醫(yī)藥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朱國旺;應堅持長期藥物治療[N];中國醫(yī)藥報;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小娟;2型糖尿病患者膀胱過度活動癥的現(xiàn)狀、危險因素及其對生活質量的影響[D];山東大學;2015年
2 李靜靜;膀胱過度活動癥患者認知行為干預效果的隨機對照試驗[D];山東大學;2015年
3 何璐;兒童膀胱過度活動癥尿動力學的相關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4 趙亞男;咪達那新的合成設計與結構表征[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5 姜安超;萆參分清飲加減聯(lián)合琥珀酸索利那新治療前列腺電切術后膀胱過度活動癥的臨床研究[D];云南中醫(yī)學院;2016年
6 周瑞蘭;疏肝滋腎法治療絕經(jīng)后女性膀胱過度活動癥的臨床療效觀察[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7 王曦X;認知行為干預對中老年膀胱過度活動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D];鄭州大學;2016年
8 馮全得;膀胱尿道同步測壓在兒童膀胱過度活動癥中的應用研究[D];鄭州大學;2016年
9 劉超;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膀胱過度活動癥的臨床觀察[D];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10 付佳涵;膀胱過度活動癥的可能發(fā)病機制及診療新進展[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3247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mjlw/2324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