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診斷和治療的百年演變史
本文選題:前列腺癌診斷 + 腫瘤標志物; 參考:《上海醫(yī)學》2017年07期
【摘要】:正前列腺癌(PCa)是歐美男性發(fā)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也是中國近年來發(fā)病率、病死率升高速度最快的惡性腫瘤,已成為老年男性的健康難題之一。近百年來,出現(xiàn)了很多PCa的診斷和治療的方法,臨床醫(yī)師的觀念發(fā)生變革,這些變革既是醫(yī)學進步的結果,也是人類對腫瘤性疾病不斷認知、探索過程的記錄。以下簡要回顧這一歷史。1 PCa的診斷1.1腫瘤標志物發(fā)現(xiàn)于1935年的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是最早應用于PCa診斷的腫瘤標志物,但
[Abstract]:Positive prostate cancer (PC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cie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It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rapidly increasing malignant tumor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which has become one of the health problems for the elderly men. In the last hundred years, there have been many method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Ca, and the concept of clinicians has changed. These changes are not only the result of medical progress, but also the record of human beings' cognition and exploration of tumor diseases. Here is a brief review of the history of 1. 1 tumor marker of PCa found in 1935 as the first tumor marker to be used in the diagnosis of PCa.
【作者單位】: 上海長海醫(yī)院泌尿外科;
【分類號】:R737.2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段永順,鄭少斌;前列腺癌診斷技術的進展[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0年06期
2 孫富國,葛金山,陳文彬,連渝平;54例前列腺癌診斷與治療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0年06期
3 曾春明 ,李立志 ,王得慧 ,鐘海;21例前列腺癌診斷分析[J];中國醫(yī)師雜志;2002年07期
4 張平安,李艷,徐樸,蘇漢文,張杰;血清不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及其比值在早期前列腺癌診斷中的意義[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3年15期
5 賀斌;張和平;苗玲;;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在前列腺癌診斷的臨床意義[J];兵團醫(yī)學;2006年01期
6 孫長成;孔垂?jié)?李澤良;楊春明;;游離前列腺特異性抗原/總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應用[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6年07期
7 張元芳;;重視前列腺癌診斷和治療的研究[J];臨床外科雜志;2008年02期
8 ;《前列腺癌診斷治療指南》解讀[J];泌尿外科雜志(電子版);2009年02期
9 王行環(huán);劉同族;;提高認識規(guī)范診療——《前列腺癌診斷標準》解讀[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1年04期
10 熊汝成;;前列腺癌診斷中幾個問題[J];男性學雜志;198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建業(yè);劉明;王建龍;王鑫;陳鑫;馬宏;王建龍;朱生才;萬奔;;1995-2008年北京醫(yī)院泌尿外科前列腺癌診斷治療狀況變遷[A];第十六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王建業(yè);;解讀2007中國前列腺癌診斷治療指南[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老年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3 孫傳洋;臧亞晨;單玉喜;沈均康;陽東榮;薛波新;高潔;崔勇;;單體素1H-MRS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作用[A];第十五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4 張云飛;王學梅;;成簇點狀強回聲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應用[A];慶祝中國超聲診斷50年暨第十屆全國超聲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5 李佳;胡兵;;超聲彈性成像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初步研究[A];慶祝中國超聲診斷50年暨第十屆全國超聲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6 洪鍇;馬潞林;黃毅;王國良;肖春雷;盧劍;田曉軍;;提高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后控尿的臨床研究(附51例報告)[A];第十五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7 劉春媚;黃品同;張旭;王堯;譚延斌;向可偉;耿艷華;朱江;;超聲引導下前列腺系統(tǒng)穿刺聯(lián)合磁共振可疑病灶靶向穿刺在提高前列腺癌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A];2012年浙江省超聲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8 那彥群;;解讀2007版前列腺癌診斷治療指南[A];2008年浙江省泌尿外科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9 朱江;劉學明;劉精銳;洪玉榮;羅志艷;杜傳軍;;超聲引導下前列腺異;芈暯Y節(jié)活檢對提高前列腺癌診斷率價值研究[A];2008年浙江省超聲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10 李建春;;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A];2012年浙江省超聲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劉云濤;前列腺癌診斷研究有新說[N];中國醫(yī)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張志鵬;多參數(shù)磁共振及ERG/PTEN表達特點對前列腺癌診斷及預后的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6年
2 章緒輝;3.0T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應用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年
3 陳翼;PET/CT顯像在肺癌及前列腺癌診斷中的應用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2年
4 王萱;應用磁共振T2WI和DWI在PSA<20μg/L的患者中前列腺癌診斷的影像分級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迪力亞爾·吐爾洪;經(jīng)直腸超聲、超聲造影與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成像在前列腺癌診斷中臨床價值比較[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李培永;磁共振DWI與MRS成像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價值研究[D];青海大學;2016年
3 趙華為;超聲造影和磁共振增強在前列腺癌診斷中價值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7年
4 羅勇;前列腺癌診斷方法的臨床應用[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5年
5 孫莉;磁共振波譜成像對前列腺癌診斷價值的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9年
6 何亮;熒光原位雜交技術在前列腺癌診斷中應用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3年
7 閆晨宇;超高場磁共振成像對前列腺癌診斷價值的臨床研究[D];鄭州大學;2009年
8 鄧小華;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及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對前列腺癌診斷及預后的臨床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9 蔡曉峰;超聲造影對前列腺癌診斷的臨床應用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9年
10 蒲永昌;尿液PCA3基因檢測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意義[D];佳木斯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9642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mjlw/1964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