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對前列腺癌細胞的作用及機制
本文選題:前列腺腫瘤 切入點:胰島素 出處:《山東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目的: 建立雄激素非依賴前列腺癌細胞系,觀察胰島素對三種前列腺癌細胞系LNCaP-AI、PC-3)增殖、活力、遷移與侵襲能力的影響,并探討其可能機制。 方法: 本研究分為兩部分。(1)去雄激素環(huán)境下連續(xù)培養(yǎng)前列腺癌LNCaP細胞,建立雄激素非依賴前列腺癌細胞系LNCaP-AI;(2)胰島素分別刺激LNCaP、 LNCaP-AI、PC-3三種細胞,采用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跡(Western Blotting)、免疫細胞化學(immunocytochemistry, ICC)法檢測胰島素受體表達變化;細胞計數(shù)法、四唑鹽法(MTT)、細胞劃痕試驗、細胞侵襲試驗驗(Transwell)分別檢測細胞接受刺激前后增殖、活力、遷移和侵襲能力的變化;Western Blotting檢測細胞接受刺激前后Ras、ERK1/2、MEK1/2蛋白的表達變化以觀察MAPK信號通路的活性變化。 結果: (1)6個月后成功建立LNCaP-AI細胞系。該細胞可在去雄環(huán)境下正常成長、傳代、凍存及復蘇,與LNCaP相比,細胞形態(tài)發(fā)生改變,雄激素受體表達升高,胰島素受體表達無明顯變化;(2)胰島素刺激可使三種細胞的胰島素受體在mRNA及蛋白水平表達均增加;胰島素對LNCaP細胞的增殖、活力、遷移及侵襲均有所抑制,對PC-3細胞有明顯促進作用,而LNCaP-AI細胞在胰島素刺激前后增殖、活力、遷移及侵襲均無明顯變化;胰島素可降低LNCaP細胞Ras的表達及ERK、MEK的磷酸化水平,促進PC-3細胞Ras的表達及ERK、MEK的磷酸化水平,而對LNCaP-AI細胞無明顯作用。 結論: 胰島素可通過胰島素受體影響Ras-MEK-ERK信號通路的活化從而抑制LNCaP細胞的增殖、活力、遷移及侵襲,促進PC-3細胞的增殖、活力、遷移及侵襲,但對LNCaP-AI細胞無明顯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he androgen independent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 was established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insulin on the proliferation, activity,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three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s LNCaP-AIPC-3, and to explore its possible mechanism. Methods:. The present study wa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1) LNCaP cells of prostate cancer were cultured continuously in androgen free environment, androgen independent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 LNCaP-AIP-2) was induced by insulin, and three kinds of cells, LNCaP, LNCaP-AIPC-3, were induced by insulin, respectively. The expression of insulin receptor was detected by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al-Time PCR, Western blotting, immunocytochemistryassay (ICCC), cell counting, tetrazolium salt method and cell scratch test. Cell invasion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changes of cell proliferation, activity, migration and invasion ability before and after stimulation. Western Blotting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Raser ERK1 / 2 MEK1 / 2 protein before and after stimulation to observe the activity of MAPK signaling pathway. Results:. After 6 months, LNCaP-AI cell line w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The cell line could grow, subculture, cryopreservation and resuscitation in deandrogenic environment. Compared with LNCaP, the cell morphology was changed, androgen receptor expression was increased. Insulin receptor expression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Insulin stimulation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insulin receptor at the level of mRNA and protein, and insulin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activity,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LNCaP cells. LNCaP-AI cells showe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proliferation, activity, migration and invasion before and after insulin stimulation, and insulin could de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Ras and phosphorylation of ERK in LNCaP cells. Promote the expression of Ras and phosphorylation of ERK in PC-3 cells, but have no effect on LNCaP-AI cells. Conclusion:. Insulin can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activity,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LNCaP cells by affecting the activation of Ras-MEK-ERK signaling pathway, and promote the proliferation, activity,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PC-3 cells, but it has no obvious effect on LNCaP-AI cells.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737.2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彬,陳上云,冉建民,陳怡霓,勞干誠,郭堅,劉薇,林燕珊,曾利劍;真胰島素對觀察胰島素抵抗與胰島B細胞功能的意義——附128例報告[J];新醫(yī)學;2002年07期
2 游捷,陳瑤,黃培基,林哲章;血清可溶性腫瘤壞死因子受體與胰島素抵抗的關系[J];中華內(nèi)分泌代謝雜志;2002年01期
3 楊凌輝,鄒大進;肥胖致胰島素抵抗的機制[J];中華內(nèi)分泌代謝雜志;2002年03期
4 管立學,王敬先,王景明,陳亮,朱國明,王瑞麗;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基因多態(tài)性與胰島素抵抗的臨床應用研究[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2年02期
5 劉鐵迎;微血管內(nèi)皮異常與胰島素抵抗[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2年01期
6 蔡紅衛(wèi);脂聯(lián)素與胰島素抵抗的研究進展[J];重慶醫(yī)學;2002年11期
7 時海波,程雷,徐其昌;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與胰島素抵抗[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3年05期
8 盧德成,羅佐杰;肥胖與胰島素抵抗有關調(diào)控因素的研究進展[J];臨床薈萃;2003年16期
9 周昭明;小劑量胰島素治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68例觀察[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3年12期
10 王繼旺;吸煙與胰島素抵抗[J];國外醫(yī)學(內(nèi)分泌學分冊);200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晨鐘;張素華;舒昌達;任偉;;氯喹對胰島素抵抗大鼠胰島素降解酶基因及酶蛋白表達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次全國內(nèi)分泌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2 劉鐵迎;高鑫;江孫蘇;孫璇;周庭川;姚君厘;余丹青;雪怡;;肥胖患者胰島素抵抗和血漿vWF水平的變化[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次全國內(nèi)分泌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3 都健;劉國良;;胰島素抵抗大鼠內(nèi)皮依賴性血管舒張功能及其發(fā)生機制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次全國內(nèi)分泌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4 曲波;;中醫(yī)藥防治胰島素抵抗的研究進展[A];第七次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糖尿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5 李光偉;;胰島素抵抗評估[A];第八次全國婦產(chǎn)科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6 郭正宇;尹衛(wèi)東;宋硯明;鄧小健;;褪黑素改善胰島素抵抗大鼠海馬胰島素信號通路障礙[A];湖南省生理科學會2008年度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7 張榮;單慧敏;趙三妹;許榮q;;高脂飼料誘導的大鼠胰島素抵抗及與血清瘦素的關系[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C];2002年
8 柴國祿;譚麗艷;楊玉紅;劉晶礫;李麗疆;;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胰島素抵抗與血漿血管緊張素Ⅱ及內(nèi)皮素的關系[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次全國內(nèi)分泌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9 陳瑩;高彥彬;;中醫(yī)藥對胰島素抵抗及胰島素抵抗綜合征的研究進展[A];第七次全國中醫(yī)糖尿病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10 孫琳;班博;于世鵬;孫冰;趙秀貞;;胰島素抵抗、血脂與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關系[A];第三屆全國老年醫(yī)學進展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孟懷東;“致命四重奏”與胰島素抵抗[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2 ;應正確認識胰島素[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6年
3 ;哪些人不宜過早應用胰島素[N];醫(yī)藥導報;2008年
4 劉燕玲;中醫(yī)藥防治胰島素抵抗[N];健康報;2002年
5 本報記者趙晴晴;胰島素治療后為何發(fā)胖?[N];健康時報;2003年
6 本報特約記者 徐夕;“口服植物胰島素”并不存在[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5年
7 河南省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副主任醫(yī)師 劉龍誕邋陳錦屏 整理;胰島素抵抗試試增敏劑[N];健康報;2007年
8 董飛俠;解開胰島素抵抗密碼[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6年
9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主任醫(yī)生 姚我清;胰島素抵抗的藥物治療[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6年
10 指導專家 全軍糖尿病診治中心、306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副主任 劉彥君 博士;現(xiàn)在開始,讓您的胰島素活起來![N];醫(yī)藥導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曉凌;高脂飲食大鼠的胰島素抵抗及肝脂肪酸的代謝[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8年
2 吳勉云;高脂誘導胰島素抵抗機理及花生四烯酸對胰島素抵抗預防作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3 萬學東;褪黑素對體內(nèi)體外高脂誘導胰島素抵抗的預防作用及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4 易瑋;針刺對胰島素抵抗干預作用的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2年
5 邵偉娟;胰島素對小鼠早期胚胎發(fā)育的程序化影響及相關分子機理的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6 劉蓉;胰島素油溶液的制備及性質(zhì)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7 張治國;乙酸調(diào)節(jié)脂代謝及乙酸、醋粉預防胰島素抵抗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8 關宇光;不同運動時間對胰島素抵抗大鼠尾加壓素Ⅱ及其受體影響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7年
9 張靜;游離脂肪酸致胰島素抵抗的作用機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4年
10 完強;乙醇對大鼠骨骼肌胰島素敏感性的影響及機制探討[D];山東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婷;胰島素抵抗大鼠硫化氫/胱硫醚γ—裂解酶體系的實驗觀察[D];山東大學;2007年
2 甘宇;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真胰島素水平與血脂的關系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3年
3 楊衛(wèi)紅;高糖和胰島素對鼠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增殖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4 李小寧;骨骼肌組織磷脂酰肌醇3激酶表達與妊娠期糖尿病胰島素抵抗關系研究[D];青島大學;2008年
5 侯連國;胰島素抵抗與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脂肪酸代謝相關基因轉(zhuǎn)錄水平的改變[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9年
6 鄧娟;圍術期胰島素抵抗相關影響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學;2009年
7 李海東;蛋白質(zhì)酪氨酸硝化對胰島素磷酸化信號的影響[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8 張紅玉;哈薩克族肥胖、胰島素抵抗與糖調(diào)節(jié)異常的關系[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9年
9 劉慧琳;胰島素抵抗與絕經(jīng)后骨質(zhì)疏松癥的關系初探[D];四川大學;2005年
10 張俊防;真胰島素、胰島素原與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6051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mjlw/1605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