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散血葛根湯聯(lián)合神經(jīng)阻滯對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血脈瘀阻證患者的臨床療效
發(fā)布時間:2021-06-17 17:29
目的:觀察加味散血葛根湯聯(lián)合神經(jīng)阻滯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血脈瘀阻證的臨床療效,探討其機制。方法:12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給予大黃蟄蟲片+神經(jīng)阻滯,觀察組給予加味散血葛根湯+神經(jīng)阻滯,療程均為4周。觀察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簡化McGill疼痛量表、總體印象變化量表、中醫(yī)證狀),血清疼痛介質[內皮素-1(ET-1),前列腺素E2(PGE2),P物質(SP),環(huán)氧化酶-2(COX-2)],血黏度指標[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中切黏度(M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漿黏度(PV)]。比較兩組臨床療效,隨訪12個月復發(fā)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結果:研究過程中對照組脫落5例,觀察組脫落1例。觀察組總有效率96.6%(57/59),高于對照組的74.5%(41/55()χ2=5.729,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觀察組簡化McGill疼痛量表,總體印象變化量表,中醫(yī)癥狀,疼痛介質(ET-1,PGE2,SP,COX-2),血黏度(HBV,MBV,LBV,PV)明顯降低(P<0.05)。隨訪12個月,觀察組(顯效+有效)復發(fā)率7.0%(4/57...
【文章來源】: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20,26(2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
1.2.2 中醫(yī)辨證標準
1.3 納入標準
1.4 排除及脫落標準
1.5 治療方法
1.6 觀察指標
1.6.1 臨床癥狀
1.6.2 疼痛介質
1.6.3 血黏度指標
1.6.4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療效、隨訪12個月復發(fā)率
1.7 療效判定
1.8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患者Mc Gill和PGIC評分比較
2.3 兩組患者中醫(yī)癥狀比較
2.4 兩組患者疼痛介質比較
2.5 兩組患者血黏度比較
2.6 兩組患者隨訪情況比較
2.7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柴胡疏肝散聯(lián)合加巴噴丁治療PHN患者的療效及對炎癥指標、疼痛相關物質及神經(jīng)相關因子的影響[J]. 王楠楠,付金霞,張賀男,車飛,王建東. 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 2019(24)
[2]帶狀皰疹后神經(jīng)痛治療進展[J]. 張萬云,賀純靜. 臨床皮膚科雜志. 2019(11)
[3]川芎有效成分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J]. 羅仁書,何治勇. 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 2018(09)
[4]賴新生辨治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經(jīng)驗[J]. 李景,彭沖,鄭嘉怡,王玉妹,舒冉,賴新生. 中醫(yī)雜志. 2018(16)
[5]蛇丹愈后丸聯(lián)合加巴噴丁治療氣虛血瘀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的臨床觀察[J]. 王麗,方玉甫,李慶娟,耿慶娜,周國秀.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8(08)
[6]帶狀皰疹后神經(jīng)痛診療中國專家共識[J]. 于生元,萬有,萬琪,馬柯,王家雙,盧振和,劉延青,劉小立,劉慧,劉若卓,鄧列華,李焰生,陳向軍,陳軍,張達穎,鄭寶森,趙華,常建民,黃東,傅志儉,熊東林,樊碧發(fā). 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 2016(03)
[7]簡化McGill疼痛評分表的臨床應用評價[J]. 羅躍嘉. 中國康復. 1992(04)
本文編號:3235615
【文章來源】: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20,26(2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
1.2.2 中醫(yī)辨證標準
1.3 納入標準
1.4 排除及脫落標準
1.5 治療方法
1.6 觀察指標
1.6.1 臨床癥狀
1.6.2 疼痛介質
1.6.3 血黏度指標
1.6.4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療效、隨訪12個月復發(fā)率
1.7 療效判定
1.8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患者Mc Gill和PGIC評分比較
2.3 兩組患者中醫(yī)癥狀比較
2.4 兩組患者疼痛介質比較
2.5 兩組患者血黏度比較
2.6 兩組患者隨訪情況比較
2.7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柴胡疏肝散聯(lián)合加巴噴丁治療PHN患者的療效及對炎癥指標、疼痛相關物質及神經(jīng)相關因子的影響[J]. 王楠楠,付金霞,張賀男,車飛,王建東. 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 2019(24)
[2]帶狀皰疹后神經(jīng)痛治療進展[J]. 張萬云,賀純靜. 臨床皮膚科雜志. 2019(11)
[3]川芎有效成分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J]. 羅仁書,何治勇. 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 2018(09)
[4]賴新生辨治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經(jīng)驗[J]. 李景,彭沖,鄭嘉怡,王玉妹,舒冉,賴新生. 中醫(yī)雜志. 2018(16)
[5]蛇丹愈后丸聯(lián)合加巴噴丁治療氣虛血瘀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的臨床觀察[J]. 王麗,方玉甫,李慶娟,耿慶娜,周國秀.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8(08)
[6]帶狀皰疹后神經(jīng)痛診療中國專家共識[J]. 于生元,萬有,萬琪,馬柯,王家雙,盧振和,劉延青,劉小立,劉慧,劉若卓,鄧列華,李焰生,陳向軍,陳軍,張達穎,鄭寶森,趙華,常建民,黃東,傅志儉,熊東林,樊碧發(fā). 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 2016(03)
[7]簡化McGill疼痛評分表的臨床應用評價[J]. 羅躍嘉. 中國康復. 1992(04)
本文編號:32356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323561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