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參酮ⅡA降低高鹽喂食所致高血壓的中樞機制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任曉霞;康玉明;;中樞氧化應激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9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譚興;焦寶明;金茜玫;王瑋;王偉忠;;降低孤束核超氧陰離子具有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壓力交感反射的作用[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13年10期
2 陳俊文;吳禹池;楊敏;梁暉;林啟展;;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心病二級預防的研究進展[J];廣東醫(yī)學;2014年12期
3 張琪;譚穎穎;;腦內活性氧抑制對醋酸去氧皮質酮-鹽型高血壓大鼠交感神經活動的影響[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年11期
4 張濤;張娟紅;徐麗婷;;中藥丹參類制劑臨床研究及應用進展[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5年03期
5 甘文云;王騰;李海明;王運;李春苗;;丹參川芎嗪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肺源性心臟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臨床醫(yī)學;2015年02期
6 廖玉華;余嫻;;缺血心肌自分泌細胞因子的機制與免疫調節(jié)[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5年06期
7 張翠英;章洪;程慧平;郭麗麗;王階;;丹參中水溶性和脂溶性效應組分的提取優(yōu)化工藝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4年07期
8 周昱;張長翼;;丹參酮ⅡA聯(lián)合辛伐他汀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療效觀察[J];汕頭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15年01期
9 楊慧美;晁滿香;趙雅茹;屈軍;李艷艷;張更;;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對慢性腎臟病伴隨高血壓作用機制研究進展[J];神經解剖學雜志;2015年04期
10 董娟妮;閆高穎;楊洋;王世祥;鄭靜;劉勤社;鄭曉暉;;HPLC法同時測定樂脈膠囊中9種成分[J];中成藥;2013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尹李虎;王宏宇;;中醫(yī)“治未病”理論與血管疾病早期預防[A];首屆中西醫(yī)血管病學大會論文匯編[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春梅;丹參、川芎提取物對高脂喂養(yǎng)去卵巢大鼠血脂和骨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2 馬飛;吲達帕胺通過腎臟EET降壓的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3 高永剛;丹參注射液對鐵超載所致心臟、肝臟損傷的保護作用及鈣通道抑制作用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4年
4 玄承鸞;比較分析熟扁豆提取物與生扁豆提取物的抗血管緊張素Ⅱ誘導的高血壓及心肌肥厚作用[D];吉林大學;2014年
5 喬云;舒脈膠囊干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內血管新生的作用及機理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6 梁俊青;離子通道基因SLC12A3多態(tài)性和內蒙古地區(qū)蒙古族原發(fā)性高血壓的關聯(lián)研究[D];首都醫(yī)科大學;2014年
7 錢俊;丹參的葉綠體和線粒體基因組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4年
8 毛帥;丹蔞片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心室重構的影響及機制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9 雷靜;不同肥胖指標與高血壓易感性的關聯(lián)研究及肥胖對高血壓靶器官損傷的影響[D];中南大學;2014年
10 王新玲;新疆鼠尾草抗血栓作用物質基礎及其作用機制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緯緯;室旁核salusin-β在高血壓發(fā)病中的作用與機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3年
2 魯海燕;丹參素異丙酯對異丙基腎上腺素誘導大鼠心臟纖維化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西北大學;2013年
3 孫秋麗;丹參毛狀根培養(yǎng)條件優(yōu)化及其誘導效應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4 權偉;丹酚酸B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3年
5 杜秋國;丹參預處理對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時葡萄糖調節(jié)蛋白78/94表達的影響[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年
6 劉清偉;卡維地洛對心肌梗死大鼠TLR4信號通路以及心肌細胞凋亡的影響[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2年
7 郁丹紅;丹參二萜醌組分整體藥劑學性質表征及其固體分散體微丸的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8 王慧娟;紅花黃色素在體內的穩(wěn)定性及藥動學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9 李丹霞;杭白菊不同栽培類型遺傳差異性、穩(wěn)定性和質量評價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3年
10 鄭春麗;系統(tǒng)藥理學在新藥開發(fā)及草藥作用機制探究的應用[D];西北大學;201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小帆,王培娜,王文琳;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不同產地丹參中丹參酮Ⅱ_A的含量[J];河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03年01期
2 倪健,任天池,康玉玲,王和東;經舒顆粒中丹參酮Ⅱ_A的含量測定[J];中國中藥雜志;2004年07期
3 胡迪,王光忠;丹參不同部位丹參酮Ⅱ_A含量比較[J];中藥材;2005年01期
4 曲桂武,解飛霞,岳喜典,劉影,李桂生;丹參酚酸B和丹參酮Ⅱ_A在丹參根中的分布[J];中藥研究與信息;2005年01期
5 舒小華,周美娟,戴美華,張麗群;活血化瘀顆粒中丹參酮Ⅱ_A含量測定方法的探討[J];中成藥;2005年04期
6 梁貴鍵;張華;張蔚君;張福成;朱莉;;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抗痤霜中丹參酮ⅡA的含量[J];空軍總醫(yī)院學報;2006年03期
7 王舉濤;彭代銀;劉金旗;金傳山;;不同產地丹參中丹參酮Ⅱ_A的含量比較[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8年03期
8 陳文瑛;唐富天;陳少銳;劉培慶;;丹參酮Ⅱ_A對動脈粥樣硬化的防御作用研究[J];中國藥房;2008年12期
9 張驊;張民;徐鵬;蘇仁意;;丹參酮ⅡA磺酸鈉臨床應用進展[J];臨床肺科雜志;2008年08期
10 劉蒙蒙;趙亮;張萌;劉麗麗;;正交實驗優(yōu)選丹參酮ⅡA的提取方法[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09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隋麗華;張留根;;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復方丹參酮乳膏中丹參酮ⅡA的含量[A];2009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九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09年
2 隋麗華;張留根;;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復方丹參酮乳膏中丹參酮ⅡA的含量[A];2010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0年
3 錢佳華;宋崎;馬能溢;;丹參分散片中總丹參酮和丹參酮Ⅱ_A的含量測定方法研究[A];2008年中國藥學會學術年會暨第八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08年
4 榮華;周曉東;;丹參酮ⅡA磺酸鈉治療眼底出血48例療效觀察[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屆全國眼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5 李媛;劉善文;李華榮;馬文波;潘廷才;朱林燕;葉文才;王立偉;陳麗新;;丹參酮ⅡA激活的低分化鼻咽癌細胞氯通道[A];中國藥理學會第十一次全國學術會議?痆C];2011年
6 畢躍峰;關若飛;趙靜;陳園園;阿有梅;劉宏民;;基于拼合原理的丹參酮ⅡA與苯甲酸類衍生物的合成研究[A];2011年全國藥物化學學術會議——藥物的源頭創(chuàng)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7 張俊虎;薛克昌;史寧;譚生建;遲家平;姜莉;吳久鴻;;HPLC同時測定丹參酮含片中隱丹參酮和丹參酮ⅡA含量[A];第九屆全國中藥和天然藥物學術研討會大會報告及論文集[C];2007年
8 俞杭平;范順武;虞和君;陳劍;趙興;;丹參酮Ⅱ_A凝膠預防硬膜外粘連的實驗研究[A];2006年浙江省骨科學術會議暨浙江省脊柱脊髓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9 蒙誠躍;周淑芳;;丹參酮ⅡA對人增生性瘢痕作用的實驗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10 陳曉鋒;唐禮江;朱敏;沈衛(wèi)峰;杜于茜;;丹參酮ⅡA對外周血內皮祖細胞數(shù)量和功能的影響[A];2006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胡迪 王光忠;湖南研究表明:丹參須根部丹參酮ⅡA含量最高[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2 賴加林;中藥采收季節(jié)與藥用質量[N];云南政協(xié)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欽;中藥超分子技術研究[D];遼寧中醫(yī)學院;2005年
2 唐超;丹參酮IIA對小鼠腦血管內皮細胞內皮素系統(tǒng)的影響[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8年
3 付云銳;丹參酮ⅡA對腎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2年
4 周靜;丹參酮IIA對自殺基因旁觀者效應增效作用及機制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5 李思銘;丹參酮ⅡA磺酸鈉對冠心病血瘀證炎癥反應增強患者的干預作用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6 吳侃;丹參酮IIA抑制UVB照射誘導的HaCaT細胞急性損傷的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4年
7 楊萍;丹參酮ⅡA及Prohibitin蛋白在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0年
8 李永勝;丹參酮ⅡA對腹主動脈縮窄高血壓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及分子生物學機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9 屠恩遠;丹參酮ⅡA對肥厚心肌信號轉導系統(tǒng)蛋白激酶B通路的影響[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10 付超美;丹七緩釋膠囊的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延上;丹參中丹參酮的提取工藝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2 郝棟;丹參酮ⅡA促血管新生作用的實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3 陳少兵;丹參有效部位的制備工藝與穩(wěn)定性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7年
4 楊雪;馬索羅酚和丹參酮ⅡA對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小鼠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抗氧化應激作用[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4年
5 張玉方;丹參酮ⅡA磺酸鎂的合成及藥效學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8年
6 夏崢嶸;丹參酮IIA抑制前列腺癌細胞株生長和誘導凋亡的試驗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7 劉欣;丹參酮ⅡA對血管內皮損傷的類雌激素樣保護效應及機制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8 新吉樂;丹參酮ⅡA微乳逆轉腫瘤多藥耐藥的活性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0年
9 相會欣;注射用丹參酮ⅡA磺酸鉀的研制[D];沈陽藥科大學;2007年
10 盧超;丹參酮乳房灌注劑制備工藝及質量標準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4年
,本文編號:25801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580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