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用于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的臨床觀察
本文關鍵詞:右美托咪定用于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的臨床觀察
【摘要】:第一部分:右美托咪定局部輔用于臂叢神經阻滯的適宜劑量探討目的:探討右美托咪定復合局麻藥用于臂叢神經阻滯時的適宜劑量。方法:選擇ASAⅠ或Ⅱ級擇期上肢手術的患者100例,年齡18-60歲,體重50-80kg。隨機分為5組(n=20):單純局麻藥組(C組)、實驗組(Dl、D2、D3、D4組)。經超聲引導下肌間溝入路行臂叢神經阻滯,局麻藥配方為1%利多卡因+0.375%左布比卡因20ml。C組肌間溝注射局麻藥+1ml生理鹽水,Dl-4組肌間溝分別注射局麻藥+1ml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D1組:25ug、D2組:50ug、D3組:75ug、D4組:100ug】。記錄患者入室(T0)、注藥完畢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以及手術開始即刻(T5)、30min(T6)、手術結束(T7)時的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及Ramsay鎮(zhèn)靜評分;記錄臂叢神經感覺和運動阻滯起效、持續(xù)時間。結果:與C及D1組比較,D2-4組感覺及運動神經阻滯持續(xù)時間延長(P0.05);與D2組比較,D4組感覺及運動神經阻滯持續(xù)時間延長(P0.05);C與D1組比較上述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感覺及運動神經阻滯起效時間各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D1、D2組比較,D3、D4組T1-5時點Ramsay評分顯著升高(P0.05),D4組過度鎮(zhèn)靜發(fā)生率高;D2組、D3組在T6、T7時點Ramsay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50ug或75ug右美托咪定復合利多卡因及左布比卡因混合液用于超聲引導下臂叢神經阻滯能夠延長感覺及運動神經阻滯時間,并產生適度的鎮(zhèn)靜作用。第二部分:右美托咪定不同用藥途徑對臂叢神經阻滯的影響目的:比較右美托咪定分別經局部及靜脈給藥時對臂叢神經阻滯效果的影響。方法:選擇ASAⅠ或Ⅱ級擇期上肢手術的患者60例,年齡18-60歲,體重50-80kg。隨機分為三組(n=20):單純局麻藥組(C組)、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局部給藥組(D組)及靜脈組(IV組)。經超聲引導下肌間溝入路行臂叢神經阻滯。C組肌間溝注射1%利多卡因+0.375%左布比卡因20ml+生理鹽水1ml;D組肌間溝注射1%利多卡因+0.375%左布比卡因20ml+DEX50ug(1ml);IV組肌間溝用藥同C組,并于阻滯開始時靜脈泵注DEX50ug(生理鹽水稀釋至15ml,十分鐘泵注完畢)。記錄患者入室(T0)、臂叢神經阻滯完畢10min(T1)、15min(T2)、30min(T3)以及手術開始即刻(T4)、30min(T5)、手術結束(T6)時的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及Ramsay鎮(zhèn)靜評分。記錄臂叢神經感覺和運動阻滯的起效、持續(xù)時間以及鎮(zhèn)痛時間。結果:與C組和IV組比較,D組感覺和運動神經阻滯持續(xù)及鎮(zhèn)痛時間明顯延長(P0.05);與IV組比較,D組Ramsay評分在T1-4時點降低(P0.05)。結論:與靜脈給藥相比,50ug右美托咪定經局部輔用于臂叢神經阻滯時,阻滯持續(xù)時間及鎮(zhèn)痛時間延長。
【學位授予單位】:皖南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61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金永濤,高峰;臂叢神經阻滯時注藥壓力對麻醉效果的影響[J];實用手外科雜志;2005年01期
2 華薇;廖志容;;Y型密閉式靜脈留置針在臂叢神經阻滯中的應用[J];西部醫(yī)學;2007年05期
3 趙宗菊,王鐵軍,錢世榮;關于臂叢神經阻滯效果的分析[J];臨床麻醉學雜志;1995年05期
4 張生鎖,劉國凱,潘賢必;臂叢神經阻滯及其在疼痛治療的應用[J];疼痛學雜志;1998年04期
5 楊磊,李紅寶,王書強;高位臂叢神經阻滯法的臨床應用[J];濰坊醫(yī)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6 楊宏華,王彥邦,李相寶,王春華;臂叢神經阻滯加芬太尼上肢術后鎮(zhèn)痛[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00年02期
7 朱蔚琳,靳小建;臂叢神經阻滯加派替啶用于術后鎮(zhèn)痛的觀察[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1年06期
8 彭勤華;臂叢神經阻滯不全的處理體會[J];宜春醫(yī)專學報;2001年01期
9 蔡靚羽;小兒臂叢神經阻滯的臨床觀察[J];鎮(zhèn)江醫(yī)學院學報;2001年06期
10 劉鐵民,姜泳;改良肌間溝入路臂叢神經阻滯效果觀察[J];中國局解手術學雜志;200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梁沅;彌娜;毛學文;張國慶;;超聲實時監(jiān)測下臂叢神經阻滯的研究[A];中國超聲醫(yī)學工程學會肌肉骨骼系統(tǒng)超聲專業(yè)委員會第二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2 徐旭仲;;臂叢神經超聲解剖和超聲引導的臂叢神經阻滯[A];2008年第七次華東六省一市麻醉學學術會議暨浙江省麻醉學術年會論文匯編(上冊)[C];2008年
3 馬光兵;;全麻聯(lián)合臂叢神經阻滯在游離足趾再造拇手指術中的臨床應用[A];中華醫(yī)學會第10屆全國顯微外科學術會議暨世界首例斷肢再植成功50周年慶典論文集[C];2013年
4 劉剛;任金嬋;孫寶梓;于剛;王曉芳;曹開梅;吳延寧;;高頻超聲引導下臂叢神經阻滯的臨床研究[A];山東省第十六次麻醉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5 劉曉晴;;不同濃度利多卡因用于于臂叢神經阻滯的療效觀察[A];2009年西部麻醉學術論壇論文匯編[C];2009年
6 劉樂樂;鮑紅光;史宏偉;張媛;;音樂療法對于減輕臂叢神經阻滯穿刺痛的前瞻性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疼痛學分會第八屆年會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論文集[C];2009年
7 李佩盈;車薛華;顧華華;梁偉民;;影響鎖骨下臂叢神經阻滯效果的因素分析[A];2008年第七次華東六省一市麻醉學學術會議暨浙江省麻醉學術年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8年
8 那輝;姜曉紅;張繼彤;李煥秋;雷曉龍;;超聲引導臂叢神經阻滯的臨床應用[A];中國超聲醫(yī)學工程學會第三次全國淺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聲醫(yī)學學術會議(高峰論壇)論文匯編[C];2011年
9 蔣學斌;徐旭仲;;喙突徑路鎖骨下臂叢神經阻滯的發(fā)展史和研究現(xiàn)狀[A];2006年浙江省麻醉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10 徐旭仲;;超聲引導下的臂叢神經阻滯[A];2005年浙江省麻醉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衣曉峰;治療肩周炎:臂叢神經阻滯加手法松解[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倩倩;不同負荷劑量右美托咪定對臂叢神經阻滯患者的鎮(zhèn)靜效應[D];濱州醫(yī)學院;2015年
2 黃婷婷;右美托咪定用于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的臨床觀察[D];皖南醫(yī)學院;2016年
3 鄭玫玫;后路臂叢神經阻滯的臨床應用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劉石磊;超聲引導臂叢神經阻滯在肥胖患者中的應用[D];延邊大學;2014年
5 支燕;超聲引導鎖骨下臂叢神經阻滯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6 余倩;超聲聯(lián)合神經刺激儀引導下連續(xù)臂叢神經阻滯用于兒童術后鎮(zhèn)痛的臨床觀察[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4年
7 劉素平;不同阿片類藥物配伍羅哌卡因在臂叢神經阻滯術后鎮(zhèn)痛的效果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2年
8 蔣衛(wèi)光;右美托咪定復合羅哌卡因在連續(xù)臂叢神經阻滯術后鎮(zhèn)痛中的臨床應用[D];吉林大學;2014年
9 石偉;右美托咪定聯(lián)合羅哌卡因在臂叢神經阻滯中的應用[D];暨南大學;2015年
10 趙加;布比卡因復合右旋美托咪啶在臂叢神經阻滯術后鎮(zhèn)痛中的應用[D];吉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2219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1221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