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鏈球菌耐氟菌株中耐酸相關基因atpABCDEFGH突變的檢測及意義
發(fā)布時間:2017-07-27 13:00
本文關鍵詞:變形鏈球菌耐氟菌株中耐酸相關基因atpABCDEFGH突變的檢測及意義
更多相關文章: 變形鏈球菌 耐酸相關基因atpABCDEFGH 基因突變
【摘要】:目的: 齲病是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是牙體硬組織的慢性進行性感染性疾病,普遍發(fā)生于各個年齡段。在各種發(fā)病因素中,粘附在牙齒表面的牙菌斑是引起齲病發(fā)生發(fā)展的始動因子。牙菌斑中含有各種各樣的細菌,細菌以口腔中的食物殘留為為底物產酸,而變形鏈球菌作為主要病原菌,與齲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人們就開始陸續(xù)使用氟化物及其產品來防止齲病。氟化物防齲主要是因為氟化物能降低牙釉質脫礦程度、促進牙釉質再礦化;同時抑制口腔中致齲菌的生長和產酸過程。氟化物的防齲作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真實有效的。但口腔中長期的局部高濃度氟環(huán)境可以引起變形鏈球菌耐氟菌株的出現。國內外學者研究證明變形鏈球菌耐氟菌株擁有更強的致齲性和對氟化物的抗性,這賦予了耐氟菌株在高氟環(huán)境下繼續(xù)生存、產酸、促進牙釉質脫礦的能力,大大降低了氟化物防齲的效果。F0F1-ATP酶是由兩個結構域構成的功能蛋白,可將變形鏈球菌細胞內ATP分解,產生的能量將細胞內的質子泵出細胞,維持細胞內PH值穩(wěn)定,使細菌免受外界酸性環(huán)境的破壞而繼續(xù)生存。已經有實驗證明變形鏈球菌耐氟菌株的耐酸相關基因dltC,Dgk,comD,ccpA發(fā)生了個別位點的突變,可能與變形鏈球菌耐氟菌株相應蛋白功能活性增強密切相關,確切相關性有待后續(xù)研究。本實驗對變形鏈球菌耐氟菌株另一耐酸相關基因atpABCDEFGH進行突變位點的檢測,探究是否發(fā)生堿基突變,若堿基突變證明耐氟菌株F0F1-ATP酶活性增強是由于基因突變所致;若堿基未發(fā)生突變,則推測耐氟菌株F0F1-ATP酶活性增強是由于耐氟菌株在高氟環(huán)境下的適應性改變,或其他相關蛋白活性改變導致的連鎖反應,具體機制有待研究。為研發(fā)更有效的防齲、治齲方法提供理論基礎。 方法: 1.變形鏈球菌耐氟菌株UA159-FR的鑒定 2.UA159-FR全基因組提取 3.PCR擴增目的基因 4.重組質粒的構建:目的基因與PMD-18T載體連接,轉化入大腸桿菌感受態(tài)細胞中。 5.質粒的提取,目的基因的鑒定 6.送檢測序 結果: 1.實驗用菌為UA159-FR鑒定成功 2.成功構建重組質粒 3.完成UA159-FR中atpABCDEFGH的基因序列測定,將測序結果與Genbank上公布的變形鏈球菌UA159的atpABCDEFGH序列進行對比發(fā)現:將S.mutans UA159-FR中的基因atpABCDEFGH與S.mutans UA159通過blastn比對,發(fā)現所有堿基均未發(fā)生突變。 結論: UA159-FR中基因atpABCDEFGH的序列測定成功,未發(fā)現突變位點。但國內外學者研究證明UA159-FR中的F0F1-ATP酶活性有所增強,本實驗未發(fā)現突變位點,推測蛋白酶活性增強可能與基因甲基化有關,或者與其他相關蛋白功能改變有關。本實驗證明F0F1-ATP酶活性增強與基因突變無關,但為進一步研F0F1-ATP酶的結構功能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變形鏈球菌 耐酸相關基因atpABCDEFGH 基因突變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81.1
【目錄】:
- 附件4-5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2
- 第1章 引言12-15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15-55
- 2.1 實驗材料15-16
- 2.1.1 細菌和載體15
- 2.1.2 儀器設備15
- 2.1.3 試劑及溶液15-16
- 2.2 實驗方法16-23
- 2.2.1 設計引物16-17
- 2.2.2 S.mutans UA159-FR 的復蘇,培養(yǎng)和鑒定17
- 2.2.3 FOREGENE 細菌 DNA 少量提取試劑盒提取 S.mutans UA159-FR 全基因組17-18
- 2.2.4 以 S.mutans UA159-FR 全基因組作為模板 PCR18-19
- 2.2.5 瓊脂糖凝膠電泳鑒定 PCR 產物19
- 2.2.6 Magen 瓊脂糖凝膠 DNA 回收試劑盒回收后 PCR 產物19-20
- 2.2.7 鑒定回收后 PCR 產物20
- 2.2.8 回收后 PCR 產物與 pMB18-T 載體連接20
- 2.2.9 連接產物轉化至大腸桿菌感受態(tài)細胞中20-21
- 2.2.10 Magen 常規(guī)質粒提取試劑盒提取重組質粒21-22
- 2.2.11 重組質粒 PCR,瓊脂糖凝膠電泳鑒定22-23
- 2.2.12 重組質粒送檢測序23
- 2.2.13 該實驗重復三次23
- 2.3 結果23-55
- 2.3.1 S.mutans UA159-FR 培養(yǎng)23-24
- 2.3.2 atpAB/C/D/EF/GH PCR 產物24-25
- 2.3.3 大腸桿菌培養(yǎng)25
- 2.3.4 重組質粒的提取與鑒定25-26
- 2.3.5 分析測序結果26-37
- 2.3.6 附圖37-55
- 第3章 討論55-61
- 3.1 S.MUTANS 及 S.MUTANS FR 的研究意義55-56
- 3.2 F0F1-ATP 酶的研究意義56-58
- 3.3 S.MUTANS FR 耐酸相關基因 ATPABCDEFGH 的研究意義58-59
- 3.4 基因突變的研究意義59-61
- 第4章 結論61-62
- 參考文獻62-66
- 導師簡介66-67
- 作者簡介67-68
- 致謝6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張志民;任寶華;張家穎;高心;王成坤;;變形鏈球菌耐氟菌株中耐酸相關基因dgk突變的檢測及臨床意義[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年05期
2 劉莉;張志民;王麗穎;鄭鵬;李會;;變形鏈球菌耐氟菌株中耐酸相關基因gluA突變的檢測及其意義[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年01期
3 張志民;任寶華;張家穎;高心;王成坤;;變形鏈球菌耐氟菌株中耐酸相關基因dltC突變的檢測及臨床意義[J];口腔生物醫(yī)學;2010年01期
4 盛江筠,劉正;變形鏈球菌和遠緣鏈球菌耐氟菌株DNAG+C含量測定[J];上海口腔醫(yī)學;2001年01期
5 盛江筠,黃正蔚,劉正;變形鏈球菌耐氟菌株與親代菌株質子移位膜ATP酶活性的比較[J];上?谇会t(yī)學;2005年01期
6 盛江筠,劉正;變形鏈球菌耐氟菌株的誘導及產酸性的實驗研究[J];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2000年02期
7 黃曉晶,劉天佳,陳國弟,辛軍平,陳舟;變形鏈球菌(血清型C)臨床分離株AP-PCR基因分型[J];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2001年04期
8 于丹妮,陳錦英,殷曉萍,司進;變形鏈球菌耐氟株質子移位ATP酶活性的體外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5年01期
,本文編號:5815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58151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