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頜偏斜患者雙側髁突三維形態(tài)結構的對比研究
本文關鍵詞:下頜偏斜患者雙側髁突三維形態(tài)結構的對比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下頜偏斜 髁突 錐形束CT(CBCT) 三維重建
【摘要】:背景:下頜偏斜是口腔正畸患者中常見的現(xiàn)象,對患者的美觀和功能有一定的影響。有研究表明,下頜偏斜與髁突發(fā)育不對稱密切相關。了解下頜偏斜患者的髁突結構的改變,對臨床治療下頜偏斜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所以這也一直是口腔正畸學的研究熱點。以往的研究表明,成年下頜偏斜患者偏斜側的髁突與非偏斜側的髁突在形態(tài)和體積上有明顯差異,但是關于是下頜偏斜導致的髁突非對稱性改建,還是由于患者本身髁突形態(tài)的差異導致出現(xiàn)下頜偏斜,學術界仍有爭論。本研究分別測量成年下頜偏斜患者和未成年下頜偏斜患者雙側髁突的數(shù)據(jù),以了解下頜偏斜與髁突體積差異的因果關系。 傳統(tǒng)下頜偏斜的檢查通常使用x線檢測,雖然檢測較為方便,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對下頜髁狀突的表現(xiàn),因為二維成像的結構重疊等原因,失真較大,F(xiàn)臨床多采用錐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多髁突進行檢查,其產生的圖像清晰度高,成像較完整、失真度少。 目的:本研究采用CBCT對下頜偏斜患者顱面部進行掃描攝片,將所得的數(shù)據(jù)利用計算機三維成像技術處理,獲得下頜髁狀突結構的三維模型,在三維模型上對下頜偏斜患者雙側下頜髁突的標志點進行標記,并測量雙側髁突的高度、前后徑、內外徑和體積,對雙側髁突進行對比。分別測量成年下頜偏斜患者和未成年下頜偏斜患者雙側髁突的數(shù)據(jù),以了解下頜偏斜與髁突體積差異的因果關系。 方法:從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口腔醫(yī)院正畸科2009-2014年就診的患者中,選擇下頜偏斜成年患者19人(其中男性3人,女性16人,年齡范圍18-32歲,平均年齡21.5歲)。下頜偏斜未成年患者7人(其中男性2人,女性5人,年齡范圍8-17歲,平均年齡12.6歲)。所有研究對象均拍攝顱頜面CBCT,所有研究對象知情同意。研究對象按以下標準選擇:(1)頭顱正位片測量頦部偏離顱骨正中矢狀面2mmm。(2)牙尖交錯位時下頜中線偏離面中線2mm。(3)無頜面部外傷史,無頜骨骨髓炎病史,無顳下頜關節(jié)腫瘤史。(4)牙列基本完整,牙體組織無明顯的形態(tài)異常。(5)正面照時下頜頦部偏向一側,雙側顏面部明顯不對稱。將CBCT所得數(shù)據(jù)導入mimics15軟件進行圖像處理,選中髁突組織,生成三維模型并測量體積,再將三維模型導入3-matic7.0進行處理,并在模型上測量髁突的高度、前后徑、內外徑,進行雙側對比,以了解髁突形狀和體積的差異。 采用GraphPad Prism5統(tǒng)計學軟件對測量結果進行檢驗,將成年下頜偏斜患者偏斜側髁突的數(shù)據(jù)與非偏斜側髁突的數(shù)據(jù)進行配對t檢驗分析雙側髁突是否存在差異。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成年下頜偏斜患者與未成年下頜偏斜患者髁突的數(shù)據(jù)是否存在差異。采用配對t檢驗分析未成年下頜偏斜患者偏斜側髁突與非偏斜側髁突的數(shù)據(jù)是否存在差異。 結果:成年下頜偏斜患者偏斜側髁突體積1188.41±214.32mm3明顯小于非偏斜側髁突體積1568.25±279.59mm3(P0.01);偏斜側髁突內外徑16.91±1.64mm與非偏斜側髁突內外徑17.27±1.81mm無顯著性差異(P0.05);偏斜側髁突前后徑9.02±1.OOmm明顯小于非偏斜側髁突前后徑11.28±1.71mm(P0.01);偏斜側髁突高度13.11±1.70mm明顯小于非偏斜側髁突的15.83±2.46mm(P0.01)。 未成年下頜偏斜患者偏斜側髁突體積782.42±131.97mm3與非偏斜側髁突體積824.63±144.67mm3無明顯差異(P0.05);偏斜側髁突內外徑12.74±1.16mm與非偏斜側髁突內外徑13.03±1.44mmm無顯著性差異(P0.05);偏斜側髁突前后徑7.37±0.51mm與非偏斜側髁突前后徑7.71±0.99mm無顯著性差異(P0.05);偏斜側髁突高度11.05±0.87mm與非偏斜側髁突的11.49±1.22mm無顯著性差異(P0.05) 成年患者與未成年下頜偏斜患者在偏斜側髁突的體積、高度、內外徑和前后徑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在非偏斜側髁突的體積、高度、內外徑和前后徑上均有明顯差異(P0.01)。 結論:成年下頜偏斜患者雙側髁突的形態(tài)存在明顯差異;未成年下頜偏斜患者雙側髁突的形態(tài)不存在明顯差異;下頜偏斜患者的髁突在生長發(fā)育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非對稱性改建;對未成年下頜偏斜患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能防止其發(fā)生髁突非對稱性改建。
【關鍵詞】:下頜偏斜 髁突 錐形束CT(CBCT) 三維重建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83.5
【目錄】:
- 致謝4-6
- 中文摘要6-9
- ABSTRACT9-13
- 目錄13-15
- 前言15-18
- 材料與方法18-25
- 1. 研究對象18-19
- 2. 研究方法19-25
- 結果25-28
- 1. 成年下頜偏斜患者雙側髁突的對比25
- 2. 未成年下頜偏斜患者雙側髁突的對比25-26
- 3. 成年與未成年下頜偏斜患者髁突數(shù)據(jù)的對比26-28
- 討論28-31
- 1. 正常人群雙側髁突的對比28
- 2. 下頜偏斜的檢查及診斷28
- 3. 下頜偏斜與髁突改建的關系28-29
- 4. 研究的誤差分析29-30
- 5. 存在的不足30
- 6. 展望30-31
- 結論31-32
- 參考文獻32-35
- 綜述35-47
- 參考文獻42-47
- 病例報告47-80
- 病例一47-54
- 病例二54-60
- 病例三60-66
- 病例四66-73
- 病例五73-80
- 個人簡歷8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孟娟紅;張萬林;柳登高;趙燕平;馬緒臣;;牙頜面錐形束CT與普通X線檢查對顳下頜關節(jié)骨關節(jié)病診斷價值的比較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7年01期
2 程波,東耀峻,楊學文,李祖兵,張清彬;下頜骨不對稱畸形的診斷與外科治療探討[J];武漢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5年06期
3 張非煜,王建華,李曉箐,易新竹,常慧君;偏側咀嚼對大鼠顳骨關節(jié)窩改建的影響[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2003年02期
4 何玉玲,方秀斌;偏側咀嚼對顳頜關節(jié)影響的超微結構研究[J];解剖科學進展;2001年03期
5 倪琳;丁寅;羅頌椒;;兒童單側后牙反鉭患者下頜及顳頜關節(jié)的對稱性研究[J];口腔醫(yī)學;2005年06期
6 劉翔;夏文倩;穆錦全;朱林;陳文靜;;基于CBCT成像技術的顏面部不對稱分類研究初探[J];口腔醫(yī)學;2012年06期
7 李楠;段銀鐘;耿春艷;何玉宏;;早期上頜擴弓糾正單側后牙反鉭改善功能性下頜偏斜[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06年02期
8 梁海;劉進;郭鑫;;正畸治療中磨牙的拔除和保留(四十)——減數(shù)磨牙矯治牙頜面不對稱畸形[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09年03期
9 陳香;江助子;黃星星;程敏;陳婷婷;陳國新;;兒童骨性下頜偏斜患者的牙弓形態(tài)及頜骨對稱性分析[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13年07期
10 江助子;陳香;黃星星;;兒童骨性下頜偏斜早期干預的效果分析[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14年06期
,本文編號:5252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525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