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鑒別診斷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癡呆的價值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12-04 21:18
目的探討MRI鑒別診斷阿爾茨海默。ˋD)及血管性癡呆(VD)的應用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經(jīng)皖南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弋磯山醫(yī)院診斷為AD及VD患者臨床資料,分析患者顱腦MRI成像片上的海馬結構(HF)、胼胝體(CC)、側腦室(LV)體積進行定量分析,統(tǒng)計兩組MRI在海馬萎縮、杏仁核萎縮、腦室改變等診斷結果。結果 AD組的HF、白質(zhì)疏松(LA)體積均顯著低于VD組(P<0.05),AD組的CC、LV體積與VD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D組海馬萎縮、腦室改變發(fā)生率均顯著高于VD組(P<0.05)。結論 AD患者主要以海馬萎縮為主,VD以白質(zhì)疏松較主,兩種MRI成像各具特點。
【文章頁數(shù)】:3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方法
1.3 觀察指標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兩組不同腦室結構的體積比較
2.2 兩組MRI診斷結果比較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腦MRI診斷血管性癡呆與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效果比較[J]. 侯丹瑋,秦敏,李丹,梁靜,周天民,李書智,張明.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8(19)
[2]阿爾茨海默病與血管性癡呆患者的腦電圖結果比較[J]. 陳景云,拓煒,張晨,潘宗,吳艷華,董亮艷,田建英. 寧夏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7(10)
[3]血管性癡呆的遺傳學機制研究進展[J]. 曹宇,裴卉,劉美霞,劉建剛,李浩. 中國臨床神經(jīng)科學. 2017(05)
[4]血管性癡呆和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腦MRI對比分析[J]. 羅永良,周智美.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7(04)
[5]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癡呆的定量腦電圖研究[J]. 周成東,劉興高,成平.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7(05)
[6]阿爾茨海默病與血管性癡呆發(fā)病過程中血管因素的作用及其藥物治療[J]. 韓宛盈,岳少乾,朱金墻.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7(01)
[7]阿爾茨海默病與血管性癡呆患者腦MRI診斷的效果對比分析[J]. 郗新娟. 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 2016(24)
[8]MRI線性測量對阿爾茨海默病與血管性癡呆的鑒別診斷價值[J]. 詹孔才,萬瑤瑤,周偉強,巫恒平,龔飛中. 海南醫(yī)學. 2016(14)
[9]阿爾茨海默病與血管性癡呆患者白質(zhì)疏松的MRI定量研究[J]. 何國軍,陳俊拋,溫志波,楊波,文春燕. 中國臨床康復. 2004(28)
[10]阿爾茨海默病與血管性癡呆的臨床、神經(jīng)心理、影像學對比[J]. 韋云飛,劉建榮,趙偉佳,梁華忠. 中國臨床康復. 2003(07)
本文編號:3709008
【文章頁數(shù)】:3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方法
1.3 觀察指標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兩組不同腦室結構的體積比較
2.2 兩組MRI診斷結果比較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腦MRI診斷血管性癡呆與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效果比較[J]. 侯丹瑋,秦敏,李丹,梁靜,周天民,李書智,張明.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8(19)
[2]阿爾茨海默病與血管性癡呆患者的腦電圖結果比較[J]. 陳景云,拓煒,張晨,潘宗,吳艷華,董亮艷,田建英. 寧夏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7(10)
[3]血管性癡呆的遺傳學機制研究進展[J]. 曹宇,裴卉,劉美霞,劉建剛,李浩. 中國臨床神經(jīng)科學. 2017(05)
[4]血管性癡呆和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腦MRI對比分析[J]. 羅永良,周智美.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7(04)
[5]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癡呆的定量腦電圖研究[J]. 周成東,劉興高,成平.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7(05)
[6]阿爾茨海默病與血管性癡呆發(fā)病過程中血管因素的作用及其藥物治療[J]. 韓宛盈,岳少乾,朱金墻.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7(01)
[7]阿爾茨海默病與血管性癡呆患者腦MRI診斷的效果對比分析[J]. 郗新娟. 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 2016(24)
[8]MRI線性測量對阿爾茨海默病與血管性癡呆的鑒別診斷價值[J]. 詹孔才,萬瑤瑤,周偉強,巫恒平,龔飛中. 海南醫(yī)學. 2016(14)
[9]阿爾茨海默病與血管性癡呆患者白質(zhì)疏松的MRI定量研究[J]. 何國軍,陳俊拋,溫志波,楊波,文春燕. 中國臨床康復. 2004(28)
[10]阿爾茨海默病與血管性癡呆的臨床、神經(jīng)心理、影像學對比[J]. 韋云飛,劉建榮,趙偉佳,梁華忠. 中國臨床康復. 2003(07)
本文編號:37090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sb/370900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