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例酒精戒斷綜合癥臨床分析
本文關鍵詞:40例酒精戒斷綜合癥臨床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浙江大學》 2015年
40例酒精戒斷綜合癥臨床分析
王揚懿
【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酒精戒斷綜合癥的臨床特點,提高臨床醫(yī)師對酒精戒斷綜合癥的診治水平和重視程度,盡早予以對癥治療,改善患者的預后,減少不良后果的發(fā)生。 方法: 對2008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在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住院的40例臨床診斷為酒精戒斷綜合癥的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分別按照是否嗜酒,是否戒酒,以10年為間隔的年齡段分組,利用SPSS19.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前述各分組之間的各項比較項目進行四格表Fisher確切概率法雙側檢驗,對持續(xù)變量進行方差分析。 結果: 40例患者臨床癥狀最常見的是譫妄(42.5%),其次是幻覺(27.5%)、癲癇(17.5%)及輕度癥狀(12.5%)。停酒原因中,醫(yī)源性停酒占62.5%,自行停酒占37.5%。醫(yī)源性停酒以酒精相關性疾病為主(68%),其中主要為腦卒中(32%)、消化道疾病(24%)和酒精性腦病(12%)。嗜酒組共26例,最常見癥狀為酒精戒斷性譫妄(46%),其次為酒精戒斷性癲癇(28%)、酒精性幻覺(19%)和輕度癥狀(7%)。非嗜酒組共14例,最常見癥狀為酒精性幻覺(43%)。其次為酒精戒斷性譫妄(36%)和輕度癥狀(21%)。兩組在輕度癥狀、酒精性幻覺、酒精戒斷性譫妄比例之間的差異未發(fā)現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是,兩組在酒精戒斷性癲癇比例之間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嗜酒患者中,臨床表現為酒精戒斷性癲癇比例更高(P0.05)。嗜酒組的主要年齡段相對低齡,5歲-50歲為主,而非嗜酒組的主要年齡段以50歲-55歲為主。通過電話隨訪,共獲得18例回訪記錄。其中,戒酒組受教育程度分布以初中為主,共7例,其次是小學2例、高中1例。非戒酒組學歷分布以初中為主,共5例。其次是小學2例、高中1例。兩組均沒有高中以上學歷的患者。比較戒酒組與非戒酒組受教育程度上的差異,兩組在小學、初中、高中比例之間的差異末發(fā)現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戒酒組的工作狀態(tài)以工作為主,共6例,無業(yè)的有4例。非戒酒組的工作狀態(tài)以工作為主,共6例,無業(yè)2例。比較戒酒組與非戒酒組在工作上的差異,兩組在失業(yè)、工作比例之間的差異未發(fā)現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戒酒組的居住地點以農村為主,共8,。居住在城市的有2例。非戒酒組的居住地點以農村為主,共7例,居住在城市的有1例。比較戒酒組與非戒酒組在居住地上的差異,兩組在農村、城市比例之間的差異未發(fā)現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段的癥狀持續(xù)時間之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段的譫妄震顫及酒精戒斷性癲癇的在組間比例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50-59歲組年齡段的譫妄震顫的比例最高(50%),其次為60歲組(37.5%)、40-49歲組(35.7%)、30-39歲組(20%)。30-39歲組的酒精戒斷性癲癇比例最高(40%),其次為40-49歲組(35.7%)、50-59歲組(0%)、60歲組(0%)。本研究中,未發(fā)現復發(fā)患者。 結論: 導致酒精戒斷綜合征發(fā)生的主要誘因是醫(yī)源性停酒。69%的醫(yī)源性停酒原因是酒精相關性疾病。酒精戒斷綜合征常見人群是45-55歲來自農村的學歷為初中的嗜酒男性,就診過程中需評估酒精戒斷綜合征發(fā)生的概率。嗜酒或者年輕患者(30-39歲)更易發(fā)生癲癇癥狀。高齡患者(50歲)易出現嚴重的酒精戒斷癥狀如譫妄震顫。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49.6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鄭流波;潘仰中;蔡運昌;柳桂娥;張玉瓊;;貴州省社區(qū)人群飲酒行為及影響因素流行病學調查[J];貴州醫(yī)藥;2009年07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忠祥,徐應琴,胡福永;杏丁注射液對普通型偏頭痛的治療作用[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5年04期
2 高先鳳;;川芎嗪穴位注射對腦梗死肢體功能恢復的療效觀察[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8年06期
3 周婷;程紅亮;李飛;陳赟;陳幸生;;“額三針”為主治療血管性癡呆療效觀察[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0年11期
4 楊文明;洪亮;汪美霞;汪瀚;王時光;鮑遠程;楊興濤;張波;;肝豆扶木湯對實驗性Wilson病模型大鼠肝銅、血清銅及肝組織自由基代謝的影響[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0年11期
5 楊文明;洪亮;董婷;王時光;鮑遠程;楊興濤;張波;汪瀚;;肝豆扶木湯對實驗性Wilson病模型大鼠肝損害的保護作用[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0年11期
6 曹會波;李永祥;韋正祥;;補腎活血化痰法擬方聯合西藥治療血管性癡呆療效觀察[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1年12期
7 陳小轉;曲玉強;祁俊;楊雄杰;甘麗;;醒腦治癱膠囊治療急性腦梗死52例臨床分析[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1年12期
8 黃秀娟;劉芝修;解光川;陳柳;馮潔;;護理干預預防腦出血并發(fā)癥療效觀察[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1年12期
9 王芳;;DSA腦血管造影患者的護理體會[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10 王平;;腦血管病導致殘障后康復護理的早期干預[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秀梅;肖朝陽;;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多發(fā)性硬化38例療效觀察[A];江西省第七次中西醫(yī)結合危重病、急救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辛隨成;張清川;張蓓;吳旭麗;;針刺治療38例多發(fā)性硬化周圍神經損傷的肌電圖變化[A];中國針灸學會臨床分會全國第十九屆針灸臨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辛隨成;張清川;張蓓;吳旭麗;;針刺治療38例多發(fā)性硬化周圍神經損傷的肌電圖變化[A];2011中國針灸學會年會論文集(摘要)[C];2011年
4 陳佩順;黃臻;陳家鳳;張婉容;譚碧東;;基于運動控制的運動療法對腦卒中后平衡共濟失調的影響[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十四次腦血管病康復學術會議暨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九次養(yǎng)生康復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5 楊文明;;毒邪在肝豆狀核變性致病中的作用[A];中醫(yī)藥理論與應用研究——安徽中醫(yī)藥繼承與創(chuàng)新博士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8年
6 狄萬軍;;自擬頭痛方治療偏頭痛臨床療效觀察[A];甘肅省中醫(yī)藥學會2010年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7 周少華;席剛明;;A型肉毒毒素治療面肌痙攣的肌電圖瞬目反射研究[A];湖北省神經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8 董久耀;席剛明;;腦電生物反饋放松訓練法治療失眠癥的護理體會[A];湖北省神經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9 董久耀;席剛明;莊風娟;趙斌;;光量子血療治療偏頭痛的療效觀察[A];湖北省神經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10 周少華;席剛明;張瓊;馬進;;面肌痙攣的肌電圖和磁共振血管成像研究[A];湖北省神經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鄭暉;基于針刺治療偏頭痛隨機對照試驗的經穴效應特異性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2 羅清源;新易筋療法治療根性坐骨神經痛的臨床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聶志玲;壽爾智膠囊對阿爾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神經元突觸損傷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D];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4 肖向建;肌萎縮側索硬化體外培養(yǎng)模型的建立[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5年
5 曹克剛;腦痛立停分散片治療偏頭痛的作用與機理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6 馬愛梅;PGP和MRP在難治性癲癇耐藥機制中作用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7 許蕾;氧化應激在免疫介導的脊髓運動神經元損傷過程中意義的探討[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6年
8 賴名慧;加味四妙散治療多發(fā)性肌炎/皮肌炎的臨床與實驗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9 劉鳳英;難治性癲癇患者腦溶酶體、線粒體及突觸功能相關基因異常表達[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7年
10 侯衛(wèi)華;經顱彩色多普勒超聲在顱內動脈狹窄診斷中的應用價值[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婷;頭痛寧對電刺激三叉神經節(jié)大鼠腦膜血流與CGRP的影響[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何治中;礞石鎮(zhèn)風丸治療出血性中風(痰熱腑實證)的臨床療效研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3 付菊花;復智膠囊治療血管性癡呆的臨床研究[D];河南中醫(yī)學院;2010年
4 楊清;針刺配合中藥濕熱敷法與單純針刺法治療面神經炎的臨床觀察[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5 崔志強;針刺配合中藥濕熱敷法與單純中藥濕熱敷法治療面神經炎的臨床觀察[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6 高大鵬;頭體針配合循經遠近配穴法治療面神經炎的臨床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7 趙業(yè)勤;抗栓膠囊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的臨床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8 宋長紅;中醫(yī)養(yǎng)生理論指導的護理措施對腦卒中患者ADL能力的影響[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9 郭寶;溫膽湯治療痰濁型頭痛(偏頭痛)的臨床觀察[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10 盛梅;吳鞠通論治神志異常證的思想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王琦;胡志;秦俠;李光琳;丁宏;唐根富;張冬梅;方豪;;安徽省樅陽縣農村居民飲酒模式及相關因素對照研究[J];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2006年02期
2 楊平鎮(zhèn),李夫國;棗莊市居民吸煙、飲酒狀況分析[J];華南預防醫(yī)學;2005年01期
3 黃紅娥;林昆;;潮汕地區(qū)部分人群吸煙及飲酒情況調查[J];華南預防醫(yī)學;2006年04期
4 朱穎俐;汪麗萍;張錫斌;關秀蓮;丁冬;付洪博;侯艷;張晶波;張迪;李芬;王世申;;吉林省15歲及以上居民飲酒行為的現狀分析[J];華南預防醫(yī)學;2007年03期
5 江萍,趙根明,孫建平;上海市長寧區(qū)社區(qū)人群高血壓和高血脂意識及其影響因素的KAP調查[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1年08期
6 王麗娜;栗華;曹麗;張新亮;朱俊卿;;河北省成年居民飲酒與高血壓的流行病學調查[J];現代醫(yī)學;2007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石愛萍;酒戒斷綜合癥28例臨床觀察[J];浙江預防醫(yī)學;2000年10期
2 李小靜;;新生兒戒斷綜合癥的護理體會[J];中外婦兒健康;2011年04期
3 頓金庚;李楊;祖雄兵;齊范;齊琳;;性功能戒斷綜合癥[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07年20期
4 陳薇;;運動與戒煙的國外研究評述[J];運動;2011年09期
5 黃細銘,陳沛;一例吸毒產婦的新生兒戒斷綜合癥報告[J];海南醫(yī)學;2004年01期
6 丁啟方;王靜;;抗精神病藥的戒斷綜合癥[J];河北醫(yī)學;2006年11期
7 俞經農;;逍遙散用于戒毒治驗1例[J];云南中醫(yī)學院學報;1990年03期
8 韓勇;王汝展;韓春美;;抗抑郁藥物依賴及戒斷綜合癥研究[J];臨床醫(yī)藥實踐;2010年16期
9 劉娟;田磊;羅永芬;;針灸治療海洛因戒斷綜合癥臨床研究進展[J];針灸臨床雜志;2008年02期
10 王偉權;;降壓藥戒斷綜合癥[J];湖北醫(yī)藥導報;1989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尹瑩;;針刺治療毒品急性期戒斷綜合癥的療效觀察[A];中國特種針法應用與針灸臨床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王瑋;經皮穴位電刺激治療酒精戒斷綜合癥的臨床療效觀察[D];山東大學;2010年
2 王揚懿;40例酒精戒斷綜合癥臨床分析[D];浙江大學;2015年
3 闞英南;良性對稱性脂肪瘤病與“類酒精戒斷現象”的相關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相關機構
>吉林大學
>浙江大學
>山東大學
相關作者
>王瑋 >闞英南
>王揚懿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網數字出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華大學 84-48信箱 大眾知識服務
京ICP證040441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京)字008號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新出發(fā)京批字第直0595號
訂購熱線: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務熱線: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線咨詢:
傳真:010-62780361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0475號
本文關鍵詞:40例酒精戒斷綜合癥臨床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144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sb/214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