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肺扶陽祛痰方治療COPD穩(wěn)定期的臨床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5-14 08:10
探討溫肺扶陽祛痰方配合常規(guī)西藥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的臨床療效。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符合納入標準的96例COPD穩(wěn)定期(脾腎兩虛、痰濁中阻證)患者分為對照組、治療組各48例,對照組予西藥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案基礎上聯(lián)合溫肺扶陽祛痰方治療,兩組患者均治療3個月。經(jīng)3個月規(guī)律治療后,觀察兩組患者6 min步行距離實驗(6MWD)、生活質(zhì)量評估(CAT)、肺功能指標(FVC、FEV1/FVC、FEV1%)、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CD4+、CD8+、CD4+/CD8+比值以及血清IgG、IgM、IgA免疫學指標、炎性因子IL-17和IL-23的變化進行評分和記錄。采用SPSS.23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3個月規(guī)律治療后,兩組患者的CAT評分較治療前比較均有明顯下降(P<0.05),經(jīng)組間比較,治療組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的6MWD較治療前比較均有延長(P<0.05),組間比較,治療組的治療效果要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的FVC、FEV1/FVC...
【文章來源】: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45(04)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1.2 COPD 西醫(yī)診斷與中醫(yī)辨證標準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
1.4 治療方案
1.5 觀察指標及檢測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生活質(zhì)量評估(CAT)評分比較
2.2 治療前后6MWD比較
2.3 肺功能指標比較
2.4 免疫指標比較
2.5 外周血清IL-17、IL-23比較
2.6 安全性評價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益氣消癥通絡方聯(lián)合西藥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 BODE指數(shù)及CRP的影響[J]. 任素霞,陶赟臻,張美玲. 陜西中醫(yī). 2020(07)
[2]長期家庭氧療聯(lián)合綜合康復護理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干預效果分析[J]. 趙花,劉建紅. 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 2020(06)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繼發(fā)肺部感染的炎性因子及 TLR7/IL-23/IL-17信號通路作用[J]. 潘燕蝶,潘小丹,李潔,陳榮,韓忠.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20(07)
[4]T淋巴細胞介導的免疫失衡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fā)病中的作用[J]. 曹玉雪,吳金峰,李秋平,董競成. 老年醫(yī)學與保健. 2020(01)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201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治療與預防全球策略解讀[J]. 王曉娟,方向陽.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9(18)
[6]國醫(yī)大師洪廣祥溫法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經(jīng)驗探析[J]. 龔年金,蘭智慧,朱偉,張元兵,劉良徛. 中華中醫(yī)藥雜志. 2019(03)
[7]附子與干姜配伍的藥理學研究進展[J]. 張璐,王建,趙艷玲. 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 2018(11)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T細胞免疫機制變化初探[J]. 曾文,秦雯,胡大春,李梅華,唐樹榮. 重慶醫(yī)學. 2018(17)
[9]肉桂的化學成分、藥理活性及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 林紅強,周柏松,譚靜,王涵,吳福林,劉金平,李平亞. 特產(chǎn)研究. 2018(02)
[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J]. 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 2014(02)
本文編號:3185304
【文章來源】: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45(04)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1.2 COPD 西醫(yī)診斷與中醫(yī)辨證標準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
1.4 治療方案
1.5 觀察指標及檢測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生活質(zhì)量評估(CAT)評分比較
2.2 治療前后6MWD比較
2.3 肺功能指標比較
2.4 免疫指標比較
2.5 外周血清IL-17、IL-23比較
2.6 安全性評價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益氣消癥通絡方聯(lián)合西藥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 BODE指數(shù)及CRP的影響[J]. 任素霞,陶赟臻,張美玲. 陜西中醫(yī). 2020(07)
[2]長期家庭氧療聯(lián)合綜合康復護理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干預效果分析[J]. 趙花,劉建紅. 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 2020(06)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繼發(fā)肺部感染的炎性因子及 TLR7/IL-23/IL-17信號通路作用[J]. 潘燕蝶,潘小丹,李潔,陳榮,韓忠.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20(07)
[4]T淋巴細胞介導的免疫失衡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fā)病中的作用[J]. 曹玉雪,吳金峰,李秋平,董競成. 老年醫(yī)學與保健. 2020(01)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201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治療與預防全球策略解讀[J]. 王曉娟,方向陽.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9(18)
[6]國醫(yī)大師洪廣祥溫法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經(jīng)驗探析[J]. 龔年金,蘭智慧,朱偉,張元兵,劉良徛. 中華中醫(yī)藥雜志. 2019(03)
[7]附子與干姜配伍的藥理學研究進展[J]. 張璐,王建,趙艷玲. 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 2018(11)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T細胞免疫機制變化初探[J]. 曾文,秦雯,胡大春,李梅華,唐樹榮. 重慶醫(yī)學. 2018(17)
[9]肉桂的化學成分、藥理活性及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 林紅強,周柏松,譚靜,王涵,吳福林,劉金平,李平亞. 特產(chǎn)研究. 2018(02)
[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J]. 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 2014(02)
本文編號:31853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huxijib/318530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