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慶漢族哮喘遺傳流行病學調(diào)查和易感基因的定位初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0-22 13:42
支氣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和T淋巴細胞等多種炎性細胞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是由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因而哮喘的遺傳研究一直是哮喘發(fā)病機制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早期哮喘遺傳流行病學調(diào)查和雙胎分析提出哮喘具有遺傳趨向,并提出不同的遺傳方式;隨后又對與哮喘有密切關(guān)系的性狀如總IgE滴度、特異性IgE滴度和氣道高反應(yīng)性進行了大量的遺傳研究;隨著分子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技術(shù)的進步,使哮喘基因的染色體定位成為可能。但是哮喘是一個復雜性遺傳疾病,具有遺傳異質(zhì)性和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在不同的種族、國家甚至不同的區(qū)域遺傳對哮喘發(fā)病機制的影響都有可能不同。由于種種原因,目前我國尚未對哮喘的遺傳機制進行系統(tǒng)性研究。 本研究(1)采用遺傳流行病學調(diào)查方法分析遺傳因素對中國重慶哮喘病人的影響;(2)收集哮喘遺傳家系,分析總IgE滴度、皮膚挑刺試驗(SPT)、氣道高反應(yīng)性(BHR)和嗜酸性粒細胞(EOS)在家系成員中的相互關(guān)系和遺傳方式;(3)用連鎖分析和連鎖不平衡檢驗對哮喘易感基因進行初步定位;(4)用聚合酶鏈反應(yīng)-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檢測CC16基因、IL-4受體基因的多態(tài)性與中國重慶哮喘發(fā)病情況的關(guān)系。 主要結(jié)果如下: 1.中國重慶哮喘的遺傳度為84.65±4.47%,先證者一、二級親屬哮喘患病率分別為15.97%和4.28%,明顯高于對照組患病率2.51%。分離比結(jié)果為0.18。 2.哮喘家系一級親屬發(fā)病的相對風險為7.38,二級親屬發(fā)病的相對風險為4.52,同胞對發(fā)病的相對風險為4.47。 3.共收集28個哮喘遺傳家系,124例個體。在家系成員中哮喘病人和正常人的BHR、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以及SPT陽性有顯著差別(P0.01 和P0.05);而兩者間的總IgE和EOS無顯著差別,但總IgE在家系成員與人群中無哮喘史、無特應(yīng)癥病史的對照比較有顯著差別(P0.05)。 4. 哮喘家系成員的正常人中有8例(8/52)有BHR,此8例中伴有總IgE增高的為6例,同時伴有SPT陽性的3例。 5. 家系中哮喘病人BHR和總IgE的遺傳分布圖均為雙形態(tài)分布;個體同時存在BHR和總IgE增高的占40 %; 父母同時或父母任一方總IgE增高其子女總IgE增高 WP=9 的大于50%以上。總IgE增高同時伴有SPT陽性的占76%。 6.父母任一SPT陽性其子女SPT陽性占77.7%,與父母雙方SPT均為陰性的比較有顯著差別(P0.05);父母均為BHR對其子女BHR的影響最大,達93.75%。 7.5號、6號、9號和11號染色體標記與總IgE、SPT、BHR和EOS性狀的連鎖分析,在5號染色體的D5S419位點與BHR的lod值為1.265(重組率θ=0),在11號染色體的D11S935位點與EOS的lod值為1.149(重組率θ=0)。 8.5號、6號、9號和11號染色體與性狀的連鎖不平衡檢驗觀察到,D6S1610和D9S161位點與SPT陽性存在連鎖不平衡(P0.05);D9S161、D11S987和D11S1320與總IgE增高存在連鎖不平衡(P0.05);D9S161與BHR存在連鎖不平衡(P0.05)。 9.CC16基因第一外顯子G38A多態(tài)性檢驗,CC16基因第一外顯子多態(tài)性在重慶哮喘和正常人群的分布:突變純合子頻率兩組之間比較無顯著差異(RR1,95%CI為0.284-0.831)。突變等位基因頻率兩組之間比較無顯著差異(RR1,P0.05)。 10.IL-4R基因Q576R和S786P的多態(tài)性檢驗,在重慶哮喘和正常人群的分布:Q576R突變純合子頻率在正常人群和哮喘病人均較低。S786P突變純合子頻率兩組之間比較無顯著差異(RR1,95%CI為0.903-2.623)。突變等位基因頻率兩組之間比較無顯著差異(RR1,P0.05)。 結(jié)論: 1.中國重慶哮喘的遺傳方式符合多基因遺傳病特點,遺傳因素是哮喘發(fā)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同胞對發(fā)病的相對風險較高,可用全基因組掃描連鎖分析定位哮喘遺傳易感基因。 2.在本研究家系中BHR和總IgE的遺傳方式均以單基因遺傳方式為主,并且BHR和總IgE可能是獨立的遺傳控制?侷gE超常的遺傳方式可能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伴不完全外顯。 3.父母特應(yīng)癥增加子女特應(yīng)癥的發(fā)病風險。 4.在D5S419、D6S1610、D9S161、D11D935、D11S987和D11S1320位點附近可能存在哮喘易感基因。 5.CC16基因第一外顯子、IL-4R基因第576位和786位的多態(tài)性可能與中國重慶哮喘人群的發(fā)病無關(guān)聯(lián)。
【學位單位】:第三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03
【中圖分類】:R562.25
【部分圖文】:
后 Q576R 成 209bp 的條帶 S786P 成 281bp 的條帶 在 2%的瓊脂糖凝膠電泳后的規(guī)則的條帶出現(xiàn) 顯示 PCR 擴增成功 見圖 10 11 12圖 9 基因組 DNA 電泳圖 圖 10 CC16 基因 G38A PCR 產(chǎn)5 4 3 2 1 markerbp3 2 1 markerbp20005 4 3 2 1 markerbp21226514820272 1 markerbp2000500250100
后 Q576R 成 209bp 的條帶 S786P 成 281bp 的條帶 在 2%的瓊脂糖凝膠電泳后的規(guī)則的條帶出現(xiàn) 顯示 PCR 擴增成功 見圖 10 11 12圖 9 基因組 DNA 電泳圖 圖 10 CC16 基因 G38A PCR 產(chǎn)5 4 3 2 1 markerbp3 2 1 markerbp20005 4 3 2 1 markerbp21226514820272 1 markerbp2000500250100
第三軍醫(yī)大學博士研究生論文結(jié) 果一 人類基因組DNA檢測及CC16基因第一外顯子和IL-4R 基因PCR 擴增產(chǎn)物檢從外周血白細胞提取的人類基因組 DNA 由 3 109個堿基組成 屬于高分子分子 呈線狀雙鏈結(jié)構(gòu) 檢測 A260nm/A280nm 比值在 1.7-1.85 之間 經(jīng) 0.8凝膠電泳分析表現(xiàn)為大于 20kb 的規(guī)則條帶 無降解現(xiàn)象 說明 DNA 質(zhì)量好 純圖 9 CC16 基因第一外顯子經(jīng) PCR 擴增后成 258bp 的條帶 而 IL-4R 基因 P后 Q576R 成 209bp 的條帶 S786P 成 281bp 的條帶 在 2%的瓊脂糖凝膠電泳后的規(guī)則的條帶出現(xiàn) 顯示 PCR 擴增成功 見圖 10 11 125 4 3 2 1 markerbp2 1 markerbp200
【引證文獻】
本文編號:2851672
【學位單位】:第三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03
【中圖分類】:R562.25
【部分圖文】:
后 Q576R 成 209bp 的條帶 S786P 成 281bp 的條帶 在 2%的瓊脂糖凝膠電泳后的規(guī)則的條帶出現(xiàn) 顯示 PCR 擴增成功 見圖 10 11 12圖 9 基因組 DNA 電泳圖 圖 10 CC16 基因 G38A PCR 產(chǎn)5 4 3 2 1 markerbp3 2 1 markerbp20005 4 3 2 1 markerbp21226514820272 1 markerbp2000500250100
后 Q576R 成 209bp 的條帶 S786P 成 281bp 的條帶 在 2%的瓊脂糖凝膠電泳后的規(guī)則的條帶出現(xiàn) 顯示 PCR 擴增成功 見圖 10 11 12圖 9 基因組 DNA 電泳圖 圖 10 CC16 基因 G38A PCR 產(chǎn)5 4 3 2 1 markerbp3 2 1 markerbp20005 4 3 2 1 markerbp21226514820272 1 markerbp2000500250100
第三軍醫(yī)大學博士研究生論文結(jié) 果一 人類基因組DNA檢測及CC16基因第一外顯子和IL-4R 基因PCR 擴增產(chǎn)物檢從外周血白細胞提取的人類基因組 DNA 由 3 109個堿基組成 屬于高分子分子 呈線狀雙鏈結(jié)構(gòu) 檢測 A260nm/A280nm 比值在 1.7-1.85 之間 經(jīng) 0.8凝膠電泳分析表現(xiàn)為大于 20kb 的規(guī)則條帶 無降解現(xiàn)象 說明 DNA 質(zhì)量好 純圖 9 CC16 基因第一外顯子經(jīng) PCR 擴增后成 258bp 的條帶 而 IL-4R 基因 P后 Q576R 成 209bp 的條帶 S786P 成 281bp 的條帶 在 2%的瓊脂糖凝膠電泳后的規(guī)則的條帶出現(xiàn) 顯示 PCR 擴增成功 見圖 10 11 125 4 3 2 1 markerbp2 1 markerbp200
【引證文獻】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陸順;肺系病陰邪致病的證候演變規(guī)律[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8516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huxijib/285167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