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觀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哮喘患者外周血T細胞亞群與血清內源性皮質醇的相關性,為COPD和哮喘的早期干預、治療和預后提供參考依據(jù)。 方法: 選擇COPD患者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齡67.53±6.92歲,依病情分為輕癥組15例,重癥組25例。哮喘患者30例,其中男1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齡40.97±15.96歲,依哮喘癥狀控制情況分為控制組12例,未控制組18例。對照組30例均為健康體檢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63.57±8.12歲。所有對象近1個月內未口服或靜脈使用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于清晨8時抽取外周靜脈血,分別用定量流式細胞分析法檢測外周血CD3+、CD4+、CD8+T細胞絕對數(shù),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檢測血清皮質醇。多組臨床數(shù)據(jù)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方差齊采用q檢驗或方差不齊采用Games-howell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相關資料作Pearson雙變量相關分析。 結果: 1. COPD組CD3+T細胞計數(shù)比哮喘組降低(p0.05),哮喘組比對照組低但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CD4+、CD8+T細胞計數(shù)COPD組比哮喘組、對照組降低(p0.05),哮喘組比對照組低但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COPD重癥組和哮喘未控制組CD3+、CD4+、CD8+T細胞數(shù)與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血清內源性皮質醇對照組為8.47±3.02μg/dl, COPD組為3.61±1.99μg/dl,哮喘組為5.88±3.16μg/dl。血清皮質醇COPD、哮喘組比對照組低(p0.01),且COPD組低于哮喘組(p0.05)。COPD輕癥、重癥組、哮喘未控制組的血清皮質醇與對照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而哮喘控制組與對照組無統(tǒng)計學差異。 3. COPD重癥組的年齡高于輕癥組(t=-4.483,p0.01),病程長于輕癥組(t=-2.964,p0.01),COPD重癥組CD4+T細胞、血清皮質醇較輕癥組低(t=3.694,3.347,p0.01),但是CD3+、CD8+T細胞無統(tǒng)計學差異(t=1.789,-0.139,p0.05)。 4.哮喘未控制組與控制組比較,CD3+、CD4+、CD8+T細胞數(shù)增高(t=-4.363,-4.481,-2.986,p0.01),且血清皮質醇降低(t=3.955,p0.01)。 5. COPD和哮喘兩組的年齡分別與CD3+、CD4+、CD8+T細胞、血清皮質醇呈負相關(r=-0.405,-0.461,-0.264,-0.454,p0.05),兩組的病程分別與CD3+、CD4+、CD8+T細胞、血清皮質醇呈負相關(r=-0.328,-0.326,-0.203,-0.376,p0.01),兩組研究對象血清皮質醇與CD3+、CD4+、CD8+T細胞呈正相關(r=0.573,0.630,0.397,p0.01)。 結論: T細胞亞群是參與COPD和哮喘志者慢性氣道炎癥的重要細胞,病程越長,病情越重,細胞免疫變化可能也越明顯;血清皮質醇影響著患者的病情變化,隨年齡增長、病程延長而下降,且在疾病發(fā)作或加重時變化更明顯。細胞免疫紊亂和腎上腺皮質功能下降相互聯(lián)系在疾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可能起協(xié)同作用。
【學位單位】:南昌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1
【中圖分類】:R563.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牟小芬;陳素娟;蔡力力;董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T淋巴細胞值與細胞因子濃度[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06年02期
2 熊建平,畢延芹,孔祥英;模擬高原低壓艙治療對哮喘緩解期豚鼠血清皮質醇和CD4~+T淋巴細胞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04年04期
3 高金星;郭璐;余曉軍;袁曉云;;特異性免疫治療兒童哮喘的臨床探討[J];重慶醫(yī)學;2009年09期
4 楊義瓊;馬利維;楊湛;;兒童支氣管哮喘治療和管理現(xiàn)狀調查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0年24期
5 尚天榮;周志敏;;慢性阻塞性肺病穩(wěn)定期與支氣管哮喘緩解期肺通氣功能比較[J];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6年06期
6 徐永健;謝俊剛;;國內外COPD流行病學進展[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07年02期
7 楊凝;;COPD患者甲狀腺激素和皮質醇的測定及臨床意義[J];臨床肺科雜志;2009年12期
8 李風森;哈木拉提;楊劍;劉慧芳;;糖皮質激素對哮喘患者淋巴細胞亞群及其介質、內源性皮質醇的影響[J];臨床肺科雜志;2010年06期
9 周新;張杏怡;李群;;免疫增強治療可減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J];內科理論與實踐;2009年05期
10 曾偉光;邱桂鳳;范家珊;荊維麗;;探討肺功能檢測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的重要性[J];四川醫(yī)學;2009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焦維克;薛青;鄧新宇;周倫勝;許冰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皮質醇水平的動態(tài)變化[A];中華醫(yī)學會第11屆全國內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本文編號:
28165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huxijib/2816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