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進運動對惡化肺部真菌感染的斑點追蹤治療
本文選題:肺 + 真菌感染; 參考:《科技通報》2014年12期
【摘要】:目的:研究漸進運動對惡化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感染過程,分析斑點追蹤指導治療方法對肺部真菌感染惡化過程的臨床指導。方法:以某運動疾病康復治療醫(yī)院從2014年1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85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為分析對象,對患者的肺部真菌感染過程進行全程監(jiān)控,對惡化過程每天進行觀察記錄,綜合提取肺部真菌感染的斑點分布特性與斑點運動特性,比較伊曲康唑、霉素B脂質體、氟康唑三種藥物代謝過程的斑點特性,給出真菌感染度及惡化趨勢,最后采用相應藥物進行治療。結果:不同感染和惡化程度的肺部真菌感染斑點分布復雜,運動特性各異,隨著真菌感染惡化加劇,斑點分布更加隨機化,且運動特性明顯加劇。結論:漸進運動對漸進惡化性的肺部真菌感染的斑點追蹤具有很好的臨床參考價值,可以依據(jù)斑點特性對肺部真菌感染惡化特性做出準確預測。
[Abstract]:Aim: to study the process of progressive exercise in the treatment of progres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and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guidance of dot-tracing therapy in the process of exacerbation of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Methods: 85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admitted from January 2014 to March 2014 in a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for sports diseases were selected as analysis objects. The whole process of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was monitored and the deterioration process was observed and recorded every da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ot distribution and motility of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were comprehensively extracted to compare the spot characteristics of itraconazole, mycin B liposome and fluconazole in the metabolic process of three drugs, and the degree of fungal infection and the tendency of deterioration were given. Finally, the corresponding drugs were used to treat the patients. Results: the distribution of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spot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infection and deterioration was complex and the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were different. With the worsening of fungal infec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spots was more random and the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were obviously aggravated. Conclusion: progressive exercise has a good clinical reference value for spot tracing of progres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and can accurately predict the deterioration of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kle.
【作者單位】: 河套學院體育教學部;
【分類號】:R51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原銘貞;高廣媛;李波;董春玲;王司儀;梁豪君;劉相良;劉笑玎;;過氧化物酶6與肺部炎癥性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年01期
2 黃剛;馬婭瓊;;肺部韋格納肉芽腫MSCT征象與ANCA的相關性及診斷價值的研究[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13年06期
3 梁輯;吳清壯;;維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李登維;何曉鵬;黃新文;韓福剛;;肺肉芽腫性多血管炎的MSCT特征及其動態(tài)分析[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4年12期
2 董奇星;;放射性肺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藥學監(jiān)護[J];生物技術世界;2014年07期
3 胥光亮;;韋格納肉芽腫(WG)患者外周血免疫B淋巴細胞和漿細胞上IL-17受體的表達意義[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4年10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金曉冰;朱臘榮;;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危險因素[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1年01期
2 張曉時,何維敬;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及其相關系統(tǒng)性血管炎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2002年02期
3 楊偉國;居軍;;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狀態(tài)研究[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年07期
4 孫晨;朱東林;吳學敏;;尿毒癥毒素認識的新進展[J];河北醫(yī)藥;2010年08期
5 尹巍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226例臨床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0年20期
6 徐麗云;林荷芹;徐光標;沈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2010年02期
7 和源;謝慶祥;;高齡活體供腎移植現(xiàn)狀[J];器官移植;2011年02期
8 胡煬琳;俞雨生;;尿毒癥相關毒素研究進展[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10年01期
9 呂文律;滕杰;鐘一紅;鄒建洲;王一梅;湯穎;龔邵敏;丁小強;;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11年03期
10 朱天照,王儀生;肺Wegener肉芽腫的HRCT表現(xiàn)[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4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賴慶文,賴麗萍,劉惟優(yōu);肺部真菌感染30例臨床分析[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2 徐勁松;蔡紹曦;黃國明;涂小文;夏國際;;肺部真菌感染的臨床特征和危險因素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06年04期
3 闞為民;杜永成;張新日;劉維萍;;肺部真菌感染危險因素的回顧性分析[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6年07期
4 呂玉蘭;胡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肺部真菌感染49例臨床分析[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6年16期
5 羅百靈;戴文鑫;胡成平;王麗靜;;肺部真菌感染87例臨床分析[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06年05期
6 彌莉雅;高虎;劉吉林;王先華;;呼吸內科老年患者并發(fā)肺部真菌感染的臨床分析[J];實用老年醫(yī)學;2007年02期
7 王紅蘭;;肺部真菌感染48例臨床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07年08期
8 陳杰;;肺部真菌感染誤診30例臨床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7年09期
9 趙愛國;孫敬濤;;肺部真菌感染與相關疾病的臨床分析[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8年08期
10 尹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繼發(fā)肺部真菌感染67例臨床分析[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9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呂康言;;肺結核繼發(fā)肺部真菌感染79例分析(摘要)[A];中華醫(y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2004年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2 張菊香;崔朝勃;;肺癌合并肺部真菌感染62例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呼吸病學術會議暨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6年
3 楊文柳;曹潔;謝巍;董麗霞;吳月清;趙海燕;李津娜;陳寶元;;支氣管肺泡灌洗液(1,3)-β-D葡聚糖檢測對肺部真菌感染診斷價值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11(第十二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4 靳秀紅;梁利紅;湯昱;;44例兒童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臨床與治療體會[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兒科呼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5 許曉峰;楊威;張學進;;痰熱清預防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化療后并發(fā)肺部真菌感染臨床觀察[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二屆岐黃論壇——血液病中醫(yī)藥防治分論壇論文集[C];2014年
6 楊文柳;曹潔;謝巍;董麗霞;吳月清;趙海燕;李津娜;陳寶元;;支氣管肺泡灌洗液(1,3)-β-D葡聚糖檢測對肺部真菌感染診斷價值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屆全國呼吸道感染學術大會暨第一屆多學科抗感染治療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7 梅海豫;程相鐸;胡光榮;;59例肺部真菌感染臨床分析[A];2005全國首屆深部真菌感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8 賀慧為;馬琳;;肺部真菌感染的診斷和治療[A];2005全國首屆深部真菌感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9 白大鵬;范立萍;李麗;;肺結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27例臨床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2006年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10 曹彬;蔡柏薔;張弘;徐凌;徐凱峰;許文兵;朱元玨;王輝;王澎;劉鴻瑞;李曉光;周朝陽;;152例肺部真菌感染:病原譜的再評價[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呼吸病學術會議暨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本報記者 慕欣;肺部真菌感染:擬診即可治療[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1年
2 解放軍空軍總醫(yī)院呼吸內科教授 張波 本報記者 魏平 整理;移植術后肺部真菌感染:早治療 延長療程[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浦宏 耿海華 ;三級診斷、四步療法對抗肺部真菌感染[N];南京日報;2012年
4 崔大濤;肺部真菌感染診治策略[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5 本報記者 曾令浩;抽絲剝繭診斷肺部真菌感染[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1年
6 衣曉峰;合理應用抗生素 防止肺結核真菌感染[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謝麗璇;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影像學特征的臨床及動物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立新;肺癌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臨床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8年
2 杜宇;肺部真菌感染危險因素及預后因素分析[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5年
3 陳剛;醫(yī)院肺部真菌感染臨床病例薈萃分析[D];南昌大學;2007年
4 張繼萍;肺結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臨床分析[D];蘇州大學;2008年
5 楊文柳;支氣管肺泡灌洗液(1,3)-β-D葡聚糖檢測對肺部真菌感染診斷價值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1年
6 趙娜;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現(xiàn)狀及危險因素分析[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9年
7 王春宇;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證型探討及其相關性因素分析[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8 毛建川;動態(tài)檢測血漿(1,3)-β-D葡聚糖在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診治中的意義[D];川北醫(yī)學院;2012年
9 高蕾;血漿(1→3)-β-D-葡聚糖檢測對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診斷價值[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10 胡志亮;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危險因素及中醫(yī)證候要素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9510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huxijib/1951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