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呼吸道感染患者C-反應蛋白的臨床價值探討
本文選題:C-反應蛋白 + 下呼吸道感染; 參考:《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4年18期
【摘要】:目的探討血清C-反應蛋白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臨床價值。方法選擇61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別在治療前后予以檢測血清C-反應蛋白(CRP),血沉(ESR)及血白細胞(WBC),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CRP敏感度為98.36%,WBC+ESR綜合指標判斷敏感度為34.43%,兩種指標判斷經(jīng)χ2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7.03,P0.01),即下呼吸道感染治療前采用CRP指標判斷下呼吸道感染的敏感度高于WBC+ESR綜合指標判斷。治療后CRP敏感度為49.18%,WBC+ESR綜合指標判斷敏感度為0.33%,兩種指標判斷經(jīng)χ2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6.04,P0.01),即下呼吸道感染治療后采用CRP指標判斷下呼吸道感染的敏感度仍高于WBC+ESR綜合指標判斷。結論 CRP水平與結合患者的癥狀和體征,可以指導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療。C-反應蛋白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判斷及療效較血常規(guī)及ESR敏感有效,可作為觀察療效和判斷預后的指標,避免抗生素過早停用貽誤病情,同樣也增加了有效避免抗生素過度使用產(chǎn)生耐藥性的方法?芍笇Э咕幬锏暮侠硎褂煤凸芾。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Methods 61 patients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ere examined for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CRP),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and white blood cell (WBC)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sensitivity of CRP was 98.36 and the sensitivity of ESR was 34.43.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indexe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蠂 ~ 2 = 37.03, P 0.01). That is, the sensitivity of CRP index to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WBC before the treatment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ESR comprehensive index judgment. After treatment, the sensitivity of CRP was 49.18 and the sensitivity of ESR comprehensive index was 0.33. The two indexes were tested by 蠂 2.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蠂 2, 26.04, P 0.01, that is, the sensitivity of using CRP index to judg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fter treatment was still higher than that of WBC ESR comprehensive index. Conclusion the level of CRP and the symptoms and signs of patients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can be guided by the treatment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C- reactive protein is more sensitive than blood routine and ESR in judging and curative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t can be used as an index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judge the prognosis, to avoid the prematurely stopping of antibiotics, and to increase the effective methods to avoid the drug resistance caused by the overuse of antibiotics. It can guide the rational use and management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作者單位】: 貴州省黔南州人民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
【分類號】:R5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呂愛玲,時新杰;糖尿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臨床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5年01期
2 董宗祈;小兒肺炎的抗生素選擇、劑量與用法[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1年01期
3 韋懷新,劉久山;環(huán)丙沙星治療下呼吸道感染40例療效觀察[J];人民軍醫(yī);1994年10期
4 ;問:下呼吸道感染的標本采取方法有哪些?[J];中華兒科雜志;1995年03期
5 郝邯生,胡文芝,李立津,吳瑾,陳光瑾,王燕,吳琦,繳穩(wěn)苓;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不動桿菌感染[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1996年02期
6 陳美臘;腦出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預防及護理[J];衡陽醫(yī)學院學報(醫(yī)學版);1999年04期
7 陳秋華,林靜,肖艾華;下呼吸道感染的細菌學分析[J];前衛(wèi)醫(yī)藥雜志;1999年03期
8 劉曉青,肖正倫;不動桿菌下呼吸道感染的探討[J];廣州醫(yī)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9 李景吾,陳潮欽,王少彬,李安慶;機械通氣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與預后[J];華西醫(yī)學;2000年03期
10 道彩梅,阿斯亞·吐爾遜,楊凱,謝曉園;下呼吸道感染痰標本細菌學檢查和耐藥菌株的觀察[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和斌;陸小霞;夏維;孫繼民;;兒童下呼吸道感染痰檢細菌分布和耐藥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五次全國兒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上冊)[C];2010年
2 馬紅松;沈忠海;;血清前降鈣素水平在下呼吸道感染病人中的應用價值[A];2006年浙江省檢驗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3 吳壽山;;淺析老年肺結核和下呼吸道感染并存[A];中國防癆雜志2003第25卷增刊——2003年中國防癆協(xié)會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4 于樹云;畢玲;司進;單志英;葛庚芝;吳鴻范;;陰溝腸桿菌致下呼吸道感染及耐藥性分析[A];2004年全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5 李舜舞;曾欣榮;;三種治療下呼吸道感染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A];中華醫(yī)院管理學會第十一屆全國醫(yī)院感染管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4年
6 劉鳳娟;苗朝霞;沈曉莉;;老年食管賁門癌術后下呼吸道感染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A];全國第九屆老年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7 李琦;;肺結核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特點及治療[A];中華醫(y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2006年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8 祝國紅;陳志敏;唐蘭芳;;5歲以下小兒下呼吸道感染非典型病原體的檢測[A];第六屆江浙滬兒科學術會議暨兒科學基礎與臨床研究進展學術班論文匯編[C];2009年
9 劉智成;汪憲安;;47例下呼吸道感染病例分析與干預措施[A];中國醫(yī)院協(xié)會第十四屆全國醫(yī)院感染管理學術年會資料匯編[C];2007年
10 杜娟;黃金蓮;;193株嬰幼兒痰培養(yǎng)分離菌的種類及藥敏分析[A];第六屆江浙滬兒科學術會議暨兒科學基礎與臨床研究進展學術班論文匯編[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君;磷霉素鈉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下呼吸道感染的療效研究[N];農(nóng)村醫(yī)藥報(漢);2007年
2 程明;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原因[N];農(nóng)村醫(yī)藥報(漢);2006年
3 羅剛邋通訊員 黃余紅 王繼榮;治療下呼吸道感染:走出中國道路[N];健康報;2007年
4 魏開敏;甲硝唑治下呼吸道感染效佳[N];健康報;2006年
5 魏開敏;甲硝唑輔助治療下呼吸道感染[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6年
6 佚名;頭孢噻肟鈉治療小兒下呼吸道感染的療效觀察[N];農(nóng)村醫(yī)藥報(漢);2009年
7 副主任醫(yī)師 魏開敏;甲硝唑輔治下呼吸道感染效佳[N];大眾衛(wèi)生報;2006年
8 萬同己;下呼吸道感染的經(jīng)驗性治療[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9 蔣月榮;關注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7年
10 傅德明;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治療下呼吸道感染[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曉燕;呼吸道病毒高通量懸浮芯片檢測方法的建立及新現(xiàn)呼吸道病毒的分子特征分析[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劉文培;在湖南地區(qū)分離的人偏肺病毒株的基因分型及其候選疫苗的初步研究[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8年
3 石和鵬;碳青霉烯類抗生素比阿培南(Biapenem)與1,3,4-VA二唑型新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5年
4 官振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副流感嗜血桿菌感染的臨床和致病性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0年
5 趙林清;新發(fā)現(xiàn)的人類Boca病毒與兒科呼吸道感染相關性的初步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9年
6 李霞;副粘病毒Tianjin株在嬰幼兒下呼吸道感染情況調查及噬菌體抗體文庫的構建篩選[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9年
7 梁建衛(wèi);清肺解毒法治療小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臨床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8 楊京華;小兒肺炎病證規(guī)律及肺炎合劑對RSV感染A549細胞后趨化因子影響的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9 李蕾;SPC-A1細胞應答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敏感基因zlg10的克隆、表達及功能探討[D];武漢大學;2005年
10 張利群;人呼吸道合胞病毒M2-1基因轉染對人肺腺癌PAa和A549細胞的影響及其分子機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瑤;機械通氣新生兒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學特點及其危險因素分析[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張瑾;住院兒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監(jiān)測及耐藥譜分析[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4年
3 王大璇;環(huán)介導等溫擴增技術在下呼吸道感染常見病原體檢測中的應用[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2年
4 余蓉;血液病患兒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相關因素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3年
5 郗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藥性監(jiān)測[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4年
6 劉芳;近兩年某三甲醫(yī)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1年
7 樊慧珍;下呼吸道感染常見致病菌基因診斷的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4年
8 方怡;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基因診斷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yī)大學;2003年
9 伏瑾;腸道病毒感染在兒童手足口病及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10年
10 郭佳;呼吸內(nèi)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8279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huxijib/1827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