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急性肺損傷的臨床效果
本文選題: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 + 急性肺損傷。 參考:《廣東醫(yī)學》2014年14期
【摘要】:目的觀察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NIPPV)治療急性肺損傷(ALI)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因各種病因發(fā)生ALI的患者50例,分成A、B兩組各25例。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系統(tǒng)治療,此外B組給予高流量氧療,A組早期行NIPPV支持,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病情變化、血氣分析、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例數(shù)、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例數(shù)、死亡例數(shù)、機械通氣時間及住院時間等指標。結果 (1)通氣前兩組患者PaO2、pH、PaCO2及RR水平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通氣2 h后PaO2、PaCO2、RR水平與通氣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通氣48 h與脫機24 h后PaO2、pH值、PaCO2及RR水平均較通氣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同期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A組進展為ARDS例數(shù)、VAP例數(shù)、死亡例數(shù)、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均明顯低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 NIPPV治療ALI可有效減少氣管插管率、縮短住院時間,降低臨床病死率,且具有一定經(jīng)濟學價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V)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lung injury (Ali).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ALI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n = 25) and group B (n = 25).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given routine systemic therapy, and group B received NIPPV support at the early stage of high flow oxygen therapy. The patients' condition, blood gas analysis and progression to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dea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and hospital stay.Results (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aco _ 2 and RR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ventilatio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ao _ 2 Paco _ 2C _ 2C _ 2C _ 2 and Pao _ 2 PCO _ 2P _ (0.05) after 2 hours of ventilation. Paco _ 2 and R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ventilation at 48 h after ventilation and 24 h after weaning.The forme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same period. The progression of ARDS in group A was as follows: (1)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ARD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P < 0. 05),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number of deaths, the tim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cost of hospitaliz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P 0.01).Conclusion NIPPV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ate of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shorten the hospital stay, and reduce the clinical mortality.
【作者單位】: 廣東省中山市人民醫(yī)院呼吸內科;
【分類號】:R563.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德斌,劉樹芬,張劭夫,蔣永艷,陳秋華;血清鐵蛋白水平預測急性肺損傷發(fā)生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1999年04期
2 王和枚,丁日高,阮金秀;急性肺損傷的中性粒細胞作用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02年06期
3 張芳,錢桂生,汪曉莉,吳學玲,雷撼;脂多糖致大鼠急性肺損傷肺組織中糖皮質激素受體的表達及活性變化[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5年04期
4 朱運奎,張紹儀,張世范,高偉,賈樹斌,劉庭忠;山莨菪堿對高原內毒素急性肺損傷防治作用的實驗研究[J];西北國防醫(yī)學雜志;1994年03期
5 段德卿,簡化眉,曾廣泳;創(chuàng)傷性急性肺損傷42例診治分析[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1997年05期
6 傅祖紅,姚虞蓉;NAC對急性肺損傷治療保護作用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呼吸系統(tǒng)分冊;1999年04期
7 張琪琳,丁玉妹,肖中;急性肺損傷所致低氧血癥的雙水平正壓通氣治療[J];中國急救醫(yī)學;2002年10期
8 朱光發(fā);核因子-κB與急性肺損傷關系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呼吸系統(tǒng)分冊;2002年02期
9 高曉玲;氧自由基在急性肺損傷發(fā)病中的作用[J];國外醫(yī)學.呼吸系統(tǒng)分冊;2002年06期
10 夏小萍,曾因明,徐福濤;己酮可可堿對大鼠內毒素性急性肺損傷iNOS和NO的影響[J];江蘇臨床醫(yī)學雜志;2002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錢桂生;;SIGIRR對小鼠內毒素性急性肺損傷的保護作用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11(第十二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2 武慶平;金勝威;劉東;桂平;尚游;馮丹;姚尚龍;;急性肺損傷研究新思路抗炎和促炎癥消退相結合[A];2010中華醫(yī)學會全國麻醉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3 胥武劍;董宇超;朱瑩;洪偉峻;寧允葉;蔡在龍;李強;;Nogo-B在小鼠急性肺損傷中的保護性作用及其可能機制[A];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11(第十二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4 謝襯梨;蕭正倫;黎毅敏;莫紅纓;趙一菊;;生長素釋放肽對急性肺損傷小鼠核因子-κB和纖溶系統(tǒng)的干預作用[A];第三屆重癥醫(yī)學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5 皋源;王云霞;李玟;鄧羽霄;王祥瑞;;羥乙基淀粉130/0.4對急性肺損傷大鼠肺組織TLR4表達的影響[A];第三屆重癥醫(yī)學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6 劉寧;顧勤;鄭以山;;急性肺損傷小鼠可溶性髓系細胞觸發(fā)受體-1的表達規(guī)律及其對肺部炎性反應的影響[A];第三屆重癥醫(yī)學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7 董丹江;鄭以山;顧勤;;NK細胞在急性肺損傷中的變化規(guī)律及其與sTREM-1的相關性研究[A];第三屆重癥醫(yī)學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8 魏凱峰;;急性肺損傷中西醫(yī)發(fā)病機制及中醫(yī)治療研究[A];中醫(yī)藥防治感染病之研究(九)——第九次全國中醫(yī)藥防治感染病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9年
9 孫軍;高忠和;方陳;楊玲;韓忠朝;;臍帶間充質干細胞(UMSC)治療急性肺損傷(ALI)[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屆全國哮喘學術會議暨中國哮喘聯(lián)盟第三次大會論文匯編[C];2010年
10 趙智剛;唐忠志;劉非凡;程青;楊劍虹;彭森;陸衛(wèi)華;鄔明;;N-乙酰半胱氨酸對急性肺損傷組織的保護作用[A];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分會第十三次全國急診醫(yī)學學術年會大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Calfactant在兒科急性肺損傷中的療效[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5年
2 熊學莉邋通訊員 曾理;急性肺損傷早診早治降低病死率[N];健康報;2008年
3 武警總醫(yī)院急救醫(yī)學中心主任 王立祥邋孫鯤 整理;控制ARDS要五早[N];健康報;2008年
4 白毅;我國防化研究獲進展[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5 曾理;感染是導致ALI/ARDS的主要因素[N];中國醫(yī)藥報;2008年
6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的治療[N];農村醫(yī)藥報(漢);2007年
7 曹東義、王生茂、郭雙庚、王振瑞、王麗;炎癥反應是外感熱病共同的病理基礎[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年
8 馮友根;彈性蛋白酶抑制劑西維來司鈉[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9 ;拉扎堿類藥預防肺損傷研究近況[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10 李斌;“吸入”一氧化氮可明顯改善非典癥狀[N];人民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秦鑫;汽化吸入全氟化碳對行機械通氣肺損傷小豬肺外臟器的保護作用[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6年
2 戢新平;體位改變對兔油酸型急性肺損傷的影響[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4年
3 黃澤清;骨形態(tài)生發(fā)蛋白-4在酸吸入致大鼠急性肺損傷中的作用及作用機制探討[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6年
4 李波;小鼠急性肺損傷時期促炎癥消退介質脂氧素的變化及調節(jié)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5 李洪霞;內毒素致急性肺損傷中炎癥介質/抗炎介質失衡機制及白介素10、地塞米送的保護作用[D];軍醫(yī)進修學院;2001年
6 樊毫軍;腹腔或靜脈注射全氟化碳對大鼠急性肺損傷預防作用的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6年
7 朱峰;丙酮酸乙酯對急性壞死性胰腺炎大鼠急性肺損傷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7年
8 肖貞良;GRKs參與大鼠急性肺損傷發(fā)生機制的實驗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3年
9 高偉;經(jīng)氣管灌注脂多糖致老齡大鼠急性肺損傷時肺蛋白質組變化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4年
10 宋琳;攜帶缺氧誘導有絲分裂因子的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對急性肺損傷的作用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曉玲;膽紅素對抗內毒素誘導致大鼠急性肺損傷的實驗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2年
2 趙曉巍;不同肺保護性通氣策略對減輕急性肺損傷模型通氣機相關肺損傷的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4年
3 張秀敏;不同誘因急性肺損傷模型大鼠肺內外炎癥動態(tài)變化[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1年
4 陳小莉;雷米普利對急性肺損傷時核因子-κB活性的影響[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5年
5 簡文;山莨菪堿治療創(chuàng)傷性急性肺損傷分子生物學機制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2年
6 何發(fā)明;小潮氣量通氣對油酸型急性肺損傷的保護作用[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2年
7 程瑾;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質聯(lián)合己酮可可堿在鹽酸誘導的兔急性肺損傷中的作用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0年
8 陳剛;急性肺損傷(ALI)患者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角細胞生長因子(KGF)和肝細胞生長因子(HGF)水平變化的意義[D];蘇州大學;2006年
9 蔣德生;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對急性肺損傷時核因子-κB的影響[D];蘇州大學;2008年
10 李冰冰;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灌洗對家兔鹽酸誤吸性肺損傷治療效果的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7521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huxijib/1752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