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塵螨特異性免疫治療哮喘合并變應性鼻炎患兒的肺功能動態(tài)變化
本文關鍵詞: 兒童 支氣管哮喘 特異性免疫治療 塵螨 出處:《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14年S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動態(tài)觀察1年塵螨特異性免疫治療對哮喘合并變應性鼻炎患兒的肺功能影響,探討SIT治療前的肺功能狀態(tài)可否影響SIT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2011年2月至11月在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yī)院哮喘中心就診的塵螨致敏的輕、中度哮喘合并變應性鼻炎患兒70例,男52例,女18例,年齡4~14歲。根據(jù)患兒及其家長意愿選擇使用舌下特異性免疫治療(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或SCIT(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采用SLIT的患兒57例,采用SCIT的患兒13例。在基線期(2-4周)、治療后3個月、6個月、9個月及12個月,對患兒進行臨床評估;應用癥狀用藥日記卡記錄患兒每日哮喘及鼻炎癥狀評分及用藥評分;應用最大呼氣流量-容積曲線測定方法監(jiān)測患兒肺功能;每日進行最高呼氣流量值(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PEFR)測定;根據(jù)我國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評估哮喘控制情況并調(diào)整控制治療藥物的治療級別。根據(jù)哮喘合并變應性鼻炎患兒在治療后3個月、6個月、9個月和12個月與基線期癥狀用藥計分的變化率進行分組,包括治療有效組(治療后癥狀用藥計分減低)和治療無效組(治療后癥狀用藥計分升高)。分析影響療效的各因素(性別、年齡、哮喘病程、鼻炎病程、治療途徑、基線期哮喘控制評估、基線期鼻炎評估、基線期癥狀用藥評分、FEV1%pred、FEV1/FVC%、MMEF%pred、PEF%pred在兩組間的差異。結果 (1)塵螨特異性免疫治療對哮喘合并鼻炎患兒肺功能的影響:共計54例哮喘合并變應性鼻炎患兒完成1年隨訪,16例患兒在治療不同時點出組。PEFR實測值/預計值、FEV1%pred、MMEF%pred、PEF%pred均較治療前有改善。肺功能指標FEV1%pred和MMEF%pred在治療后3月(分別為105.44%±13.07%、81.77%±18.10%)均高于治療前(分別為101.96%±12.66%、74.80%±19.3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EF%pred在治療后3月(101.74%±16.61%)、9月(101.90%±16.01%)和12月(99.24%±16.24%)均高于治療前(95.41%±15.1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影響塵螨特異性免疫治療臨床療效的因素分析:通過分析各影響因素對治療有效組和治療無效組的差異,結果表明影響塵螨特異性免疫治療臨床療效的因素包括哮喘病程、基線期PEF%pred以及基線期癥狀用藥評分。哮喘病程在治療后3月(治療有效組和無效組分別為2.80±1.70、4.32±2.34)和治療后6月(治療有效組和無效組分別為2.79±1.63、4.58±2.48)可以影響臨床療效,哮喘病程越短,SIT臨床療效越好;基線期PEF%pred在治療后6月(治療有效組和無效組分別為91.52±12.45、104.35±17.68)和治療后9月(治療有效組和無效組分別為92.46±11.92、104.61±20.93)可以影響臨床療效,基線期PEF%pred越低,SIT臨床療效越好;基線期癥狀用藥評分在治療后3月(治療有效組和無效組分別為5.83±2.19、3.83±1.90)、治療后6月(治療有效組和無效組分別為5.82±2.14、3.56±1.89)、治療后9月(治療有效組和無效組分別為5.84±2.10、2.80±1.14)和治療后12月(治療有效組和無效組分別為5.53±2.26、3.55±1.75)均可以影響臨床療效,基線期癥狀用藥評分越高,SIT臨床療效越好。結論 1年塵螨特異性免疫治療可以改善哮喘合并變應性鼻炎患兒的肺功能。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ust mite - specific immunotherapy on pulmonary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asthma complicated with allergic rhinitis .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reatment group and ineffective group ( 2.80 鹵 12.45 , 4.32 鹵 17.68 ) and in the latter two months after treatment ( 2.79 鹵 12.45 , 4.32 鹵 2.34 ) and in the latter two months after treatment ( 2.79 鹵 12.45 , 4.32 鹵 2.34 ) and in the latter two months after the treatment ( 5.84 鹵 2.10 , 2.80 鹵 1.14 ) an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 5.53 鹵 2 . 19 , 2.80 鹵 1.14 ) respectively .
【作者單位】: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yī)院過敏反應科;
【分類號】:R562.25;R765.2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青;吳雨霖;祁沁紅;;特異性免疫治療不良反應的預防[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9年16期
2 李雪嬌;;特異性免疫治療聯(lián)合玉屏風顆粒治療特應性皮炎的療效觀察[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年07期
3 徐蕾;趙超;肖文;梁碧霞;張滿芬;;特異性免疫治療對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響[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07年05期
4 康小會;;特異性免疫治療在哮喘等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刊;2008年05期
5 高金星;郭璐;余曉軍;袁曉云;;特異性免疫治療兒童哮喘的臨床探討[J];重慶醫(yī)學;2009年09期
6 郭永康;徐紅;;變應性鼻炎特異性免疫治療的新進展[J];實用臨床醫(yī)學;2009年10期
7 任霞斌;閻萍;蔣勇峰;;變應性鼻炎的特異性免疫治療[J];世界臨床藥物;2010年11期
8 王瑾;吳昊;;特異性免疫治療變應性支氣管哮喘62例療效觀察[J];安徽醫(yī)藥;2011年08期
9 關曾文;;肉瘤的免疫與免疫治療[J];青海醫(yī)藥雜志;1980年01期
10 Lytle GH;哈獻文;;乳腺癌的免疫治療——細胞特異性免疫治療的回顧[J];國際腫瘤學雜志;199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程雷;;舌下含服特異性免疫治療[A];中華醫(yī)學會2011年全國變態(tài)反應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2 李承新;唐利;;變應原特異性免疫治療的臨床應用進展[A];2010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3 董秀芹;;結節(jié)性癢疹的特異性免疫治療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2011年全國變態(tài)反應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4 李孟榮;王曉寧;林劍;張海鄰;金可;李迎春;姜晗丹;王瓊艷;李昌崇;;16例次變應原特異性免疫治療患者發(fā)生使用腎上腺素全身過敏反應案例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2011年全國變態(tài)反應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5 王思勤;尚茜;馬希濤;;特異性免疫治療對支氣管哮喘合并過敏性鼻炎的臨床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2011年全國變態(tài)反應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6 文忠;于超生;申聰香;賴肖芬;王軍旗;楊柯柯;;83例單螨及雙螨過敏性鼻炎舌下特異性免疫治療臨床療效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2011年全國變態(tài)反應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7 0liverCromwell;;變應原特異性免疫治療的方法與機理[A];第一屆全國變態(tài)反應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1年
8 婁月妍;王怡葦;王菁蘭;郭胤仕;;過敏性鼻炎及哮喘特異性免疫治療嚴重不良反應事件的評估[A];中華醫(yī)學會2011年全國變態(tài)反應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9 朱曉明;王磊;薛丹;魏慶宇;;補脾益氣中藥聯(lián)合特異性免疫治療變應性鼻炎的療效觀察[A];中華醫(yī)學會2011年全國變態(tài)反應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10 王巍;朱曉明;葉晶;魏慶宇;;補脾益氣中藥聯(lián)合特異性免疫治療變應性鼻炎的療效(摘要)[A];第五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變態(tài)反應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劉洋;如何看待特異性免疫治療的獲益及風險[N];健康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 劉洋;特異性免疫治療:過敏性疾病患者的希望之光[N];健康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劉洋;特異性免疫治療和藥物治療互為補充[N];健康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王雪敏;特異性免疫治療AR[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0年
5 武漢協(xié)和醫(yī)院耳鼻咽喉科過敏反應室 孔維佳 陳建軍;脫敏后還過敏“根”在哪[N];健康報;2011年
6 田庚善;乙肝病毒攜帶者的診治[N];健康報;2002年
7 魏開敏;抗喘藥的臨床使用[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8 趙 軍 馮 躍;結直腸癌的免疫治療進展[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3年
9 彭勇;我國首支治療性乙肝疫苗進入臨床[N];經(jīng)濟參考報;2004年
10 彭勇;我國首支治療性乙肝疫苗進入Ⅱ期臨床[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張全明;屋塵螨特異性免疫治療抑制IgE易化變應原結合的檢測方法的建立和驗證[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2 唐慧;CC型趨化因子與慢性蕁麻疹發(fā)病關系的探討以及特異性免疫治療的臨床和實驗室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3 朱學偉;TLR9配體CpG寡核苷酸鼻內(nèi)預免疫對豚鼠鼻變態(tài)反應抑制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4 呂云霞;變應性鼻炎的血清蛋白質(zhì)組學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5 石春蕊;非抗組胺藥物治療慢性蕁麻疹的循證研究及蘭州地區(qū)發(fā)病相關因素調(diào)查[D];蘭州大學;2011年
6 張怡;主動吸煙對變應性鼻炎患者的影響[D];武漢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葉敏如;中醫(yī)藥聯(lián)合標準化特異性免疫治療對小兒哮喘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2 彭萬勝;特異性免疫治療兒童哮喘療效評價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0年
3 于金香;特異性免疫治療對哮喘大鼠氣道重塑的影響[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0年
4 黃婭娜;哮喘兒童中止皮下特異性免疫治療原因及現(xiàn)狀分析[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3年
5 代麗;兒童哮喘塵螨特異性免疫治療704例全身不良反應觀察[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2年
6 丁俊杰;上海地區(qū)變應性鼻炎患者吸入變應原譜分析及35例特異性免疫治療2年的療效分析[D];蘇州大學;2013年
7 陳小雪;成人支氣管哮喘特異性免疫治療臨床療效的系統(tǒng)評價[D];蘭州大學;2008年
8 任麗娜;28例變應性哮喘特異性免疫治療臨床觀察[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8年
9 李立紅;特異性免疫治療對慢性蕁麻疹患者IL-18和IL-10血清水平影響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6年
10 吳麗華;大連地區(qū)變應性鼻炎變應原調(diào)查和78例特異性免疫治療效果分析[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5331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huxijib/1533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