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女性自然妊娠及輔助生殖技術子代的安全性
本文選題:高齡 切入點:自然妊娠 出處:《中國實用婦科與產(chǎn)科雜志》2017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近年來,隨著生育年齡的推遲,高齡妊娠不斷增多,輔助生殖技術的需求不斷增大,其子代安全性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關注,相關研究亦逐漸增多。對于高齡婦女,如何降低子代出生缺陷、規(guī)避風險以達到優(yōu)生目的的前提是了解高齡自然妊娠及輔助生殖技術可能造成的風險。文章將對高齡婦女自然妊娠與輔助生殖技術的子代安全性進行歸納總結。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lay of childbearing age, the number of advanced pregnancy is increasing, the demand for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is increasing, and the safety of their offspring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ow to reduce birth defects in offspring, The premise of avoiding risk in order to achieve eugenic goal is to understand the possible risks caused by natural pregnancy and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in elderly wome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afety of natural pregnancy and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in elderly women.
【作者單位】: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yī)院婦產(chǎn)科;
【分類號】:R714.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Sullivan E.A;Black D;李躍萍;;1996~2000年澳大利亞輔助生殖技術相關妊娠中早產(chǎn)及低體重兒的研究[J];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婦產(chǎn)科學分冊);2005年10期
2 朱亮;杜建新;;輔助生殖技術的預后[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6年10期
3 王一飛;;對輔助生殖技術的幾點思考[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chǎn)科雜志;2006年12期
4 宿凌云;李云秀;馬艷萍;章曉梅;;輔助生殖技術后宮內(nèi)宮外同時妊娠15例臨床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7年09期
5 ;輔助生殖技術新信息[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8年07期
6 ;全球每年有20多萬嬰兒因輔助生殖技術而誕生[J];醫(yī)學研究雜志;2009年06期
7 杜珍媛;;倫理框架下輔助生殖技術的法律構建[J];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09年05期
8 武健;;輔助生殖技術可能帶來的相關刑事法律問題研究[J];中國衛(wèi)生法制;2010年03期
9 周燦權;黃孫興;;淺析我國輔助生殖技術發(fā)展中的幾個問題[J];廣東醫(yī)學;2010年19期
10 張彩霞;王丹丹;覃瑤琴;;輔助生殖技術健康教育中溝通的作用[J];中國婦幼保健;2011年1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雅峰;;輔助生殖技術中男科醫(yī)生的職責[A];中華醫(yī)學會生殖醫(yī)學分會人類精子庫管理學組第三屆年會全國男性生殖醫(yī)學和精子庫管理新進展第四次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2 金哲;徐翠;;中醫(yī)藥在輔助生殖技術中的應用概況[A];全國第八次中醫(yī)婦科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3 戴繼燦;;男性不育的輔助生殖技術處理:潛在風險與思考[A];第七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男科學術會議及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男科提高班論文匯編及講義[C];2011年
4 胡麗娜;王芳;羅小東;吳藝佳;;輔助生殖技術中的性心理及其對策研究[A];中國性學會第五屆年會學術論文集[C];2003年
5 張明敏;;中醫(yī)藥在現(xiàn)代輔助生殖技術中的應用[A];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生殖健康學術研討會論文及摘要集[C];2004年
6 鐘影;;男性輔助生殖技術的進展[A];第一屆全國不孕不育與生殖健康高級論壇(成都)論文集[C];2006年
7 盧桂英;;護理管理在輔助生殖技術中心的實施[A];全國婦產(chǎn)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8 鄧波;章曉梅;;輔助生殖技術的管理問題[A];第一屆中華醫(yī)學會生殖醫(yī)學分會、中國動物學會生殖生物學分會聯(lián)合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9 黃荷鳳;;輔助生殖技術的生殖遺傳安全性[A];2011年浙江省婦產(chǎn)科學學術年會暨“婦產(chǎn)科常見疾病的臨床研究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11年
10 張松英;;輔助生殖技術并發(fā)癥的手術處理[A];2011中國婦產(chǎn)科學術會議暨浙江省計劃生育與生殖醫(yī)學學術年會暨生殖健康講習班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曾亮亮;專家呼吁加強管理輔助生殖技術[N];經(jīng)濟參考報;2006年
2 張昊邋特約記者 孫揚 通訊員 姚永玲;輔助生殖技術日漸成熟[N];健康報;2007年
3 顏秋雨 熊吉瑩;輔助生殖技術進入全面質量管理時代[N];健康報;2011年
4 記者 甘貝貝;輔助生殖技術專項整治將開展[N];健康報;2012年
5 記者 胡建輝;我國暫緩輔助生殖技術審批[N];法制日報;2013年
6 ;專家呼吁:盡快規(guī)范輔助生殖技術[N];中國婦女報;2004年
7 鄧朝暉;淺談輔助生殖技術的發(fā)展[N];大眾衛(wèi)生報;2004年
8 記者 靖九江;輔助生殖技術向微觀和個體化方向發(fā)展[N];中國醫(yī)藥報;2010年
9 記者 胡文華;輔助生殖技術服務市場有章可循[N];中國醫(yī)藥報;2001年
10 本報記者:張曉晶 ;輔助生殖技術遇上“并發(fā)癥”[N];經(jīng)濟參考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劉建國;補腎調(diào)周法在輔助生殖技術中的作用及臨床干預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2 杭馥;輔助生殖技術的安全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涂玲;輔助生殖技術從業(yè)機構倫理管理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4 殷莉;輔助生殖技術子代安全性評估[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5 鄭英明;輔助生殖技術對子代基因組穩(wěn)定性的影響及其相關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6 樂芳;輔助生殖技術對小鼠生長發(fā)育和血脂代謝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7 倪運萍;輔助生殖技術子代染色體11p15.5區(qū)印記控制區(qū)甲基化狀態(tài)的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0年
8 楊慧軍;輔助生殖技術中受精障礙的預測及補救[D];山東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陽陽;輔助生殖技術之倫理反思[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單政;基于案例的輔助生殖技術監(jiān)管現(xiàn)狀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5年
3 路杰;輔助生殖技術子代生長發(fā)育情況及相關影響因素分析[D];鄭州大學;2015年
4 杜娟;甲狀腺功能異常及抗體陽性對女性不孕及輔助生殖技術結局的影響[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吳岳;輔助生殖技術法的比較分析及文化根源探究[D];天津大學;2014年
6 姬妍;我國人卵交易的倫理法律問題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6年
7 李建瓊;輔助生殖技術中發(fā)現(xiàn)上皮性卵巢癌的病例分析和文獻復習[D];浙江大學;2016年
8 陳治宇;重慶市輔助生殖技術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相關問題的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5年
9 倪水雄;輔助生殖技術與生育文化[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10 劉天戟;輔助生殖技術相關問題調(diào)查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6436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643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