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期聲門區(qū)喉癌手術前后喉功能客觀評估研究
本文關鍵詞:T1期聲門區(qū)喉癌手術前后喉功能客觀評估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喉癌是頭頸部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手術是其主要的治療手段。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逐漸提高。既徹底切除腫瘤,又盡可能保留喉功能,是現(xiàn)代喉外科的發(fā)展趨勢,也是目前喉外科的研究重點。對于喉成形術后的喉功能評價,目前國內外采用的指標多是針對呼吸功能的拔管率及針對發(fā)音功能的主觀發(fā)音效果評級,缺乏系統(tǒng)、客觀的評價標準。本研究通過綜合運用螺旋CT仿真內鏡成像、電子喉鏡、聲音頻譜分析等客觀檢查手段,觀察T1期聲門區(qū)喉癌患者喉部分切除術后喉部的結構變化以及喉發(fā)音、呼吸功能情況,以期建立客觀的檢查指標,進一步促進喉成形手術的改進,提高患者的生活及發(fā)音質量。 方法:選取病理確診、接受喉部分切除術的25例T1期聲門區(qū)喉癌患者,性別均為男性,術前均采用多層螺旋CT增強掃描及仿真內鏡成像處理,經德國艾克松EndoSTROB五官科多功能診斷手術系統(tǒng)客觀檢查并記錄患者的資料,測量患者術前聲門最大開放面積及聲帶突間距離,并記錄手術前患者嗓音情況。術后3個月再次記錄患者術后喉的形態(tài)學變化以及發(fā)音功能情況,即分別測量其術后聲門最大開放面積及聲門后部最大橫徑,以及術后嗓音變化情況。應用Praat軟件分析系統(tǒng)對T1期聲門區(qū)喉癌患者分別進行標準化嗓音聲學測試。嗓音聲學分析參數包括基頻微擾(Jitter)、振幅微擾(Shimmer)、聲門噪聲能量(NNE)、諧噪比(HNR)。比較不同聲門面積對嗓音的影響,采用SPSS17.0版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結果: 1.手術后聲門面積與聲門后部最大橫徑較手術前明顯減小,且其減小的差異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12.365,14.173,P值均為0.000均0.05。 2.手術前后嗓音聲學分析,結果顯示手術前后基頻微擾(Jitter),振幅微擾(Shimmer),諧噪比(HNR)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1.731,0.200,2.621,P值分別為0.096,0.843,0.081均0.05,而只有手術前后聲門噪聲能量(NNE)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值為10.502,P值為0.0000.05。 3.T1期聲門區(qū)喉癌行喉部分切除術后,聲門最大開放面積與聲門后部最大橫徑呈線性相關,回歸系數R為0.689,P值為0.000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喉部分切除術后聲門開放面積與聲門后部最大橫徑行統(tǒng)計學回歸分析,方程為S聲門開放面積=-0.618+12.363d聲門后部最大橫徑 5.根據本研究,聲門后部最大橫徑在4.7-12.7mm時,才有可能既拔除氣管套管,又能獲得較好的術后嗓音。 結論:螺旋CT仿真內鏡成像技術可高度模擬出真實活體解剖結構,運用其自帶測量系統(tǒng)對聲門區(qū)進行測量,為準確測量聲門數據提供一個簡便的方法。本研究量化了T1期聲門區(qū)喉癌手術治療后拔除氣管套管所需要的最小的聲門面積以及保持較好發(fā)音水平的聲門最大開放面積,將聲門測量數據與嗓音聲學測試數據結合起來可以更為準確及客觀的評估喉癌術后患者的喉功能。
【關鍵詞】:T1期聲門區(qū)喉癌 聲門 聲門面積 動態(tài)喉鏡 嗓音聲學測試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739.65;R816.96
【目錄】: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符號說明10-11
- 前言11-15
- 資料與方法15-18
- 結果18-20
- 討論20-26
- 結論26-27
- 附圖27-29
- 附表29-30
- 參考文獻30-34
- 綜述34-43
- 參考文獻40-43
- 致謝43-44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文章44-45
- 附件4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林子萍,徐其昌;喉部分切除術中喉功能修復術式的選擇[J];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0年01期
2 張立強,欒信庸,潘新良,解光,許風雷,劉大昱,雷大鵬;喉切除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研究[J];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3年05期
3 董頻,孫臻峰,王桑,張佳,王強,王文棟;不做氣管切開的喉部分切除術[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4年04期
4 鄭鎮(zhèn)和;喉癌單純手術治療與手術加放射治療的療效評價[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2年10期
5 劉秀麗;楊和鈞;;人聲帶結構的年齡變化[J];國外醫(yī)學.耳鼻咽喉科學分冊;1990年05期
6 曲春燕;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在喉科的應用[J];國外醫(yī)學.耳鼻咽喉科學分冊;1997年05期
7 楊蘊,鄧建華,蔡悅成,李曙平,莫宋平;110例喉癌術后放療及單純手術療效比較[J];廣州醫(yī)藥;2003年04期
8 黃忠雄,余永忠,周海軍;喉部螺旋CT仿真內鏡成像的臨床應用[J];中醫(yī)藥導報;2005年04期
9 胡連生,趙玉紅,楊式麟;嗓音頻率微擾的檢測及臨床意義[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1993年01期
10 雷科,楊旭,沈建中,龔靜蓉;成人嗓音聲學參數正常參考值的研究[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0年06期
本文關鍵詞:T1期聲門區(qū)喉癌手術前后喉功能客觀評估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202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420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