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膜囊MSCT影像解剖與系統(tǒng)解剖學的對照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2-01 16:45
結合系統(tǒng)解剖學,探討網膜囊在生理及積液狀態(tài)下的CT影像特點,為觀察網膜囊和網膜區(qū)病變提供CT影像解剖依據。本文收集網膜囊生理狀態(tài)下受檢者100例和積液狀態(tài)下受檢者89例,均行64層螺旋CT或雙源CT掃描,生理狀態(tài)受檢者均接受增強掃描,積液狀態(tài)65例接受增強掃描,檢查后圖像傳到工作站,將各時相數據分別進行多平面圖像重組(multiple planar reformation,MPR)、容積再現法(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薄層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thin,MIP thin)處理。通過原始軸位圖像與后處理圖像,并結合系統(tǒng)解剖學,觀察受檢者在生理及積液狀態(tài)下網膜囊主要組成韌帶和各分區(qū)的顯示情況、走行與毗鄰關系;網膜囊積液狀態(tài)下所達位置及與周圍臟器的關系;網膜孔與網膜囊大孔生理和積液狀態(tài)下的CT表現;網膜囊周壁組成韌帶及網膜囊分區(qū)的系統(tǒng)解剖學標志在CT圖像上的適用性;影響網膜囊觀察的因素,為觀察網膜囊和網膜區(qū)病變提供了影像解剖依據。結果表明:多層...
【文章頁數】: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3892451
【文章頁數】: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2.1網膜囊大體位置解剖示意圖
3圖2.1網膜囊大體位置解剖示意圖2.1.1網膜囊周壁組成2.1.1.1網膜囊前壁網膜囊前壁組成存有爭議,Romanes[4]認為肝左三角韌帶位于肝后上方,網膜囊前壁是由肝左三角韌帶、肝后表面腹膜、小網膜、胃表面腹膜和胃結腸韌帶所組成;Rohen[5]認為肝左三角韌帶位....
圖2.2小網膜連接示意圖
2.1.1.2網膜囊其它囊壁組成后壁由上至下為覆蓋膈肌、胰腺的腹膜、橫結腸系膜;上壁為襯覆于膈下面的腹膜,并在此處向左側包繞肝尾狀葉;網膜囊下壁是大網膜第二、三層愈著處及少部分脾結腸韌帶;左壁為胃脾韌帶、脾腎韌帶、脾結腸韌帶;右壁為肝十二指腸韌帶,并經網膜孔通向大腹膜腔[7]。....
圖2.4網膜囊上隱窩斷層解剖示意圖
3.1網膜囊上隱窩上隱窩位于小網膜的后上方,歸屬于尾狀葉下后間隙,上界為膈膜;下界與網膜囊前庭相延續(xù);前界為肝胃韌帶后層;后界為膈膜;左側至食管腹段;右側呈反“C”形包繞尾狀葉。網膜囊上隱膜在橫斷面標本及整體腹膜腔探查中均存在于肝尾狀葉的前方、側,呈反“C”形包繞尾狀葉,其范圍....
圖2.5網膜囊下隱窩斷層解剖示意圖
液體在此不易聚積,并由此向上到上隱窩或向下到達下隱窩。3.3網膜囊下隱窩下隱窩是前庭往左下方延伸,是網膜囊主要區(qū)域,與胃、胰等臟切(如圖2.5)。下隱窩左上界為胃胰襞及肝胰襞形成的網膜囊大界是脾動脈與網膜囊脾隱窩劃分;下界為大網膜2、3層連接處可延伸至大網膜間隙;前界為胃....
本文編號:38924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389245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