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血流成像評價頸動脈斑塊內(nèi)新生血管的價值
發(fā)布時間:2021-12-22 09:16
<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均逐年升高,發(fā)病年齡趨于年輕化,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存和生活質(zhì)量。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心、腦血管疾病形成的病理生理基礎。缺血性腦血管病占全部腦血管病的60%~80%,大部分缺血性腦血管病是由于頸動脈的易損斑塊破裂、脫落而導致顱內(nèi)動脈發(fā)生栓塞,只有少數(shù)為頸動脈的管腔狹窄而引起遠端動脈缺血所導致的腦梗死,故及時準確診斷頸動脈斑塊的易損性成為必要。研究表明,斑塊的易損性主要來源于斑塊內(nèi)新生血管的形成[1],
【文章來源】:中國藥物與臨床. 2020,20(23)
【文章頁數(shù)】:3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儀器與方法:
1.3 斑塊內(nèi)新生血管分級標準及圖像分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超微血管成像在頸動脈斑塊新生血管評價中的應用價值[J]. 莎日圖,紅華,劉婧,王麗娜,郎瑞,孫愛童.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雜志. 2017(04)
[2]常規(guī)血管超聲與微血管成像技術診斷頸動脈狹窄的對比研究[J]. 袁嘉,勇強,張蕾,穆潔,劉海芳. 中國循環(huán)雜志. 2016(06)
[3]超聲微血流成像技術檢測頸動脈斑塊內(nèi)新生血管的價值[J]. 郭玉平,張春梅,吳向菊,董丹,陳偉男. 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 2016(06)
[4]頸動脈潰瘍斑塊內(nèi)新生血管的超聲微血流成像研究[J]. 邢媛媛,勇強,袁嘉,張蕾,鄭敏. 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 2015(08)
[5]瑞舒伐他汀藥物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血氣指標與頸動脈斑塊的影響研究[J]. 涂富蓮.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5(08)
[6]超聲造影觀察頸動脈斑塊易損性的研究[J]. 丁昱,馮蕾,張海鐘,孫琰,林翠云,韓劍虹. 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15(04)
[7]超微血流成像技術診斷頸動脈斑塊新生血管的價值[J]. 勇強,張蕾,袁嘉,穆潔,邢媛媛,牛宏珍,鄭敏. 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 2014(12)
本文編號:3546152
【文章來源】:中國藥物與臨床. 2020,20(23)
【文章頁數(shù)】:3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儀器與方法:
1.3 斑塊內(nèi)新生血管分級標準及圖像分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超微血管成像在頸動脈斑塊新生血管評價中的應用價值[J]. 莎日圖,紅華,劉婧,王麗娜,郎瑞,孫愛童.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雜志. 2017(04)
[2]常規(guī)血管超聲與微血管成像技術診斷頸動脈狹窄的對比研究[J]. 袁嘉,勇強,張蕾,穆潔,劉海芳. 中國循環(huán)雜志. 2016(06)
[3]超聲微血流成像技術檢測頸動脈斑塊內(nèi)新生血管的價值[J]. 郭玉平,張春梅,吳向菊,董丹,陳偉男. 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 2016(06)
[4]頸動脈潰瘍斑塊內(nèi)新生血管的超聲微血流成像研究[J]. 邢媛媛,勇強,袁嘉,張蕾,鄭敏. 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 2015(08)
[5]瑞舒伐他汀藥物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血氣指標與頸動脈斑塊的影響研究[J]. 涂富蓮.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5(08)
[6]超聲造影觀察頸動脈斑塊易損性的研究[J]. 丁昱,馮蕾,張海鐘,孫琰,林翠云,韓劍虹. 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15(04)
[7]超微血流成像技術診斷頸動脈斑塊新生血管的價值[J]. 勇強,張蕾,袁嘉,穆潔,邢媛媛,牛宏珍,鄭敏. 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 2014(12)
本文編號:35461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354615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