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術后并發(fā)癥的影像學診斷及介入治療
發(fā)布時間:2020-11-20 22:34
目的探討各種影像學方法在肝移植術后主要并發(fā)癥的診斷中的應用價值以及介入方法在治療LT術后主要并發(fā)癥中的臨床意義。方法回顧我院64例肝移植術后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術后并發(fā)癥的影像學表現(xiàn)、診斷及介入治療方法。結果①LT術后普通X線攝片可診斷出肺部感染、肺不張及胸腔積液等并發(fā)癥;②術后超聲檢查提示排異反應的特異性為63.1%,提示肝動脈狹窄的準確率為83.3%;成功進行超聲引導介入35例,其中肝活檢19例,胸腔穿刺11例,腹腔穿刺4例,肝門部膿腔穿刺引流1例。CT診斷1例肺結核、1例肺部轉移、2例腫瘤復發(fā);MRI診斷血管、膽管并發(fā)癥的準確率較高;DSA證實肝動脈并發(fā)癥8例,其中5例行介入治療且效果滿意;3D CE-MRA能清晰顯示肝動脈、門靜脈及膽管的解剖及周圍組織,MRA與DSA相比顯示動脈、靜脈統(tǒng)計學上有差異。③經PTC、ERCP證實膽道并發(fā)癥分別為9、10例,介入治療膽管并發(fā)癥的近期效果滿意;結論各種影像學檢查手段在肝移植術后并發(fā)癥的診斷有各自的優(yōu)點,介入治療具有微創(chuàng)、有效等特點,在肝移植術后并發(fā)癥治療中具有重要價值。
【學位單位】:昆明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7
【中圖分類】:R657.3;R445
【部分圖文】:
圖ILT術后10d雙肺感染。床旁仰圖ZLT術后4w:左下肺不張伴胸腔積臥位胸片示兩肺可見片狀滲出灶(箭)液(箭頭)2.超聲檢查及介入治療:所有LT術后患者進行了B超檢查,提示胸腹腔不同程度的積液(包括包裹性積液)(圖3),肝實質的變化(肝回聲增強或減弱,肝臟的不同程度增大等)及進出肝臟的血流情況等。本組病例中有19例出現(xiàn)肝動脈血流的緩慢,肝靜脈順應性差,肝實質回聲不均勻等表現(xiàn),提示有排異反應,經肝穿活檢其中12例得到證實(圖5);早期發(fā)現(xiàn)肝右動脈血栓形成1例,肝右動脈閉塞1例,肝動脈吻合口狹窄6例(其中5例經DSA檢查證實有狹窄),門靜脈吻合口狹窄3例。術后超聲檢查的情況見表4。其中l(wèi)例患者術后早期多次檢查肝固有動脈后未探及血流信號,CDFI未引出血流頻譜,三月后多次復查,肝動脈血流緩慢(圖4),與術后該患者進行MRI檢查結果一致。
LT術后7天,肝動脈吻合口以上未探及血流信號,CDFI未引出動脈頻譜(箭
圖ILT術后10d雙肺感染。床旁仰圖ZLT術后4w:左下肺不張伴胸腔積臥位胸片示兩肺可見片狀滲出灶(箭)液(箭頭)2.超聲檢查及介入治療:所有LT術后患者進行了B超檢查,提示胸腹腔不同程度的積液(包括包性積液)(圖3),肝實質的變化(肝回聲增強或減弱,肝臟的不同程度增大等及進出肝臟的血流情況等。本組病例中有19例出現(xiàn)肝動脈血流的緩慢,肝靜順應性差,肝實質回聲不均勻等表現(xiàn),提示有排異反應,經肝穿活檢其中12得到證實(圖5);早期發(fā)現(xiàn)肝右動脈血栓形成1例,肝右動脈閉塞1例,肝脈吻合口狹窄6例(其中5例經DSA檢查證實有狹窄),門靜脈吻合口狹窄例。術后超聲檢查的情況見表4。其中l(wèi)例患者術后早期多次檢查肝固有動脈未探及血流信號,CDFI未引出血流頻譜,三月后多次復查,肝動脈血流緩慢(4),與術后該患者進行MRI檢查結果一致。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92094
【學位單位】:昆明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7
【中圖分類】:R657.3;R445
【部分圖文】:
圖ILT術后10d雙肺感染。床旁仰圖ZLT術后4w:左下肺不張伴胸腔積臥位胸片示兩肺可見片狀滲出灶(箭)液(箭頭)2.超聲檢查及介入治療:所有LT術后患者進行了B超檢查,提示胸腹腔不同程度的積液(包括包裹性積液)(圖3),肝實質的變化(肝回聲增強或減弱,肝臟的不同程度增大等)及進出肝臟的血流情況等。本組病例中有19例出現(xiàn)肝動脈血流的緩慢,肝靜脈順應性差,肝實質回聲不均勻等表現(xiàn),提示有排異反應,經肝穿活檢其中12例得到證實(圖5);早期發(fā)現(xiàn)肝右動脈血栓形成1例,肝右動脈閉塞1例,肝動脈吻合口狹窄6例(其中5例經DSA檢查證實有狹窄),門靜脈吻合口狹窄3例。術后超聲檢查的情況見表4。其中l(wèi)例患者術后早期多次檢查肝固有動脈后未探及血流信號,CDFI未引出血流頻譜,三月后多次復查,肝動脈血流緩慢(圖4),與術后該患者進行MRI檢查結果一致。
LT術后7天,肝動脈吻合口以上未探及血流信號,CDFI未引出動脈頻譜(箭
圖ILT術后10d雙肺感染。床旁仰圖ZLT術后4w:左下肺不張伴胸腔積臥位胸片示兩肺可見片狀滲出灶(箭)液(箭頭)2.超聲檢查及介入治療:所有LT術后患者進行了B超檢查,提示胸腹腔不同程度的積液(包括包性積液)(圖3),肝實質的變化(肝回聲增強或減弱,肝臟的不同程度增大等及進出肝臟的血流情況等。本組病例中有19例出現(xiàn)肝動脈血流的緩慢,肝靜順應性差,肝實質回聲不均勻等表現(xiàn),提示有排異反應,經肝穿活檢其中12得到證實(圖5);早期發(fā)現(xiàn)肝右動脈血栓形成1例,肝右動脈閉塞1例,肝脈吻合口狹窄6例(其中5例經DSA檢查證實有狹窄),門靜脈吻合口狹窄例。術后超聲檢查的情況見表4。其中l(wèi)例患者術后早期多次檢查肝固有動脈未探及血流信號,CDFI未引出血流頻譜,三月后多次復查,肝動脈血流緩慢(4),與術后該患者進行MRI檢查結果一致。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蔣濤,劉光華,李惠明,王儉,韓希年;肝移植術前MSCT血管造影檢查[J];放射學實踐;2004年04期
2 王寶忠,肯·哈蒂,羅博特·瓊斯;肝移植術后膽系并發(fā)癥-100例經驗[J];肝膽外科雜志;1997年04期
3 王偉林,楊振帆,范上達;肝移植術后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J];肝膽外科雜志;1999年03期
4 李曉延,唐繼紅,田大廣,朱洪,李立;肝移植術后膽道并發(fā)癥發(fā)生原因及預防[J];昆明醫(yī)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5 陳凱;陳光;趙穎;劉英秀;王健;祁吉;;原位肝移植術后肝動脈狹窄的介入放射學治療[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6年02期
6 陳煥偉,甄作均,蘇樹英,許卓明;肝移植術后膽道結石及膽泥形成原因與診治[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05年02期
7 黃勇慧,楊建勇,陳偉,莊文權,余深平,陳規(guī)劃;介入放射學診療肝移植后血管并發(fā)癥的初步探討[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1年06期
8 鄭樹森,梁廷波;國內肝移植的現(xiàn)狀[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3年02期
9 汪根樹,陳規(guī)劃,何曉順,朱曉峰,陸敏強,楊揚,蔡常潔,王國棟;原位肝移植術后膽漏的診斷和治療[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4年12期
10 陳實;肝移植現(xiàn)狀與面臨的挑戰(zhàn)[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03年04期
本文編號:28920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289209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