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點追蹤顯像技術在心臟再同步化治療中的應用性研究
【學位單位】:第四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9
【中圖分類】:R541.6;R445.1
【部分圖文】:
圖 1 CRT 術前、術后縱向、徑向、環(huán)向應變曲線圖a1 術前側壁基底部較間隔心尖部收縮期最大縱向應變峰值明顯延遲為 310ma2 術后 3 個月側壁基底部較間隔心尖部收縮期最大縱向應變峰值延遲為 15b1 術前左室前壁中部、心尖部收縮期徑向應變曲線呈負向波b2 術后 3 個月徑向應變曲線均呈正向波,側壁基底部收縮期徑向應變峰值壁基底部延遲為 126ms
圖 2 a CRT 術前二尖瓣環(huán)位移曲線圖 黃線代表間隔側二尖瓣環(huán)位移, 藍線代表側壁位移,間隔與側壁二尖瓣環(huán)運動幅度及達峰時間不一致,間隔處二尖瓣環(huán)位移明顯低于側壁b CRT 術后 1 個月二尖瓣環(huán)位移曲線圖 黃線代表間隔側二尖瓣環(huán)位移,藍線代表側壁位移,間隔與側壁二尖瓣環(huán)運動幅度一致且均較術前明顯增高,達峰
間隔與側壁二尖瓣環(huán)運動幅度及達峰時間不一致,間隔處二尖瓣環(huán)位移明顯低于側壁b CRT 術后 1 個月二尖瓣環(huán)位移曲線圖 黃線代表間隔側二尖瓣環(huán)位移,藍線代表側壁位移,間隔與側壁二尖瓣環(huán)運動幅度一致且均較術前明顯增高,達峰時間一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Voon W.-C.;郭俊;;舒張期二尖瓣環(huán)流速圖終點與QRS波起始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用于預測左室舒張末壓力的效用[J];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心臟病學分冊);2007年07期
2 牟蕓!310003,徐啟彬,鄭哲嵐,姚磊;多普勒組織成像技術觀察二尖瓣環(huán)運動評估左室收縮功能[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1999年12期
3 武小薇,張一娜,秦燕,溫彬斌;定量組織速度成像對正常老年人二尖瓣環(huán)運動的分析[J];心臟雜志;2004年04期
4 王晶明;高建宏;白新艷;洪淑清;毛建亭;袁雪紅;;應用多普勒組織成像評價梗阻性黃疸左心室舒張功能[J];心臟雜志;2006年04期
5 葉軍;任苓;廖偉;葛貽瓏;陳衛(wèi)華;肖文勝;游宇光;凌月蓉;謝謹捷;;應用二尖瓣環(huán)運動速度評價高血壓患者左室舒張功能[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6 葉軍;任苓;廖偉;葛貽瓏;陳衛(wèi)華;游宇光;凌月蓉;;應用二尖瓣環(huán)運動速度評價高血壓患者左室舒張功能的研究[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09年04期
7 嚴萍萍,李勇,張文芳,范維琥,戴瑞鴻;超聲心動圖測量二尖瓣環(huán)位移評價左室舒張功能[J];上海生物醫(yī)學工程;1997年01期
8 張秋元,王樂華,黃旰寧,李春丹,范會文;定量組織速度成像用于左室舒張功能的評價[J];中國熱帶醫(yī)學;2005年04期
9 賀聲;沈燕華;張云山;李明旭;李鴻雁;;前負荷改變對腎透析患者二尖瓣環(huán)多普勒組織成像頻譜波形的影響[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05年12期
10 高電薩;秦儉;馮靜;廖慧;王志華;陳運貞;;二尖瓣環(huán)運動組織速度顯像對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的評價[J];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2008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章一;基于供應鏈一體化的物流敏捷化實現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2 施壯華;深度知覺線索沖突及其知覺填補的機制[D];浙江大學;2002年
3 何偉;同步化、抗氧化、γ射線照射對動物腫瘤細胞作用及細胞周期調控因子反應機制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5年
4 朱磊;基于三維超聲的小兒心臟二尖瓣運動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5 蔣磊;泛素結合酶基因UbcH10調控腦膠質瘤細胞惡性生物學行為的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8年
6 周國嶺;細胞分裂中染色質活性和轉錄狀態(tài)記憶機制的研究[D];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2006年
7 樊紅光;用磁共振成像技術評價心室重建術對左室形態(tài)和功能的影響[D];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2010年
8 彭佑共;前列腺癌細胞DU145同步化誘導的DNA損傷反應通路和PI3K通路對凋亡抑制因子基因表達的影響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9 王偉鵬;術中組織多普勒成像在左心功能監(jiān)測中的作用[D];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2007年
10 周杰;復雜系統(tǒng)中的信息傳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袁嵐;心肌細胞同步化節(jié)律的實驗觀察及其動力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翁文超;超聲心動圖評價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心力衰竭1例[D];浙江大學;2011年
3 李雪;斑點追蹤顯像技術在心臟再同步化治療中的應用性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9年
4 高志清;同步化腫瘤細胞氧化損傷機理的初步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4年
5 程蕓;慢性心衰病人心臟再同步化療效的多普勒Tei指數評價方法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6 李鎮(zhèn);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前后血清N端腦鈉肽,基質金屬蛋白酶2、9水平及意義[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2年
7 張鵬;心臟再同步化治療術后心臟的電學重構與機械重構[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2年
8 楊雨;三維斑點追蹤成像技術的面積應變參數與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反應性的相關性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9 丁成彥;慢性心衰心臟同步性檢測超聲新技術及再同步化治療觀察[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2年
10 胡春芳;慢性心衰患者心臟再同步化治療術后隨訪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8833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2883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