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場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胰腺癌中的應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11 16:59
【摘要】:目的:探討正常胰腺及胰腺癌的磁共振表現,分析高場磁共振灌注成像對胰腺癌的診斷價值。 方法:對33例臨床診斷胰腺癌的患者進行高場強下磁共振灌注掃描成像;颊吣挲g41-76歲,中位年齡56.2歲,其中女14例,男19例。所有患者均經手術病理證實或者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綜合診斷確診,其中發(fā)生于胰頭部24例,胰腺體尾部9例。依據國際抗癌協(xié)會UICC對胰腺癌的臨床分期(1992):Ⅰ期2例,Ⅱ期11例,Ⅲ期15例,Ⅳ期5例。在3.0T MR下對所有患者先行常規(guī)MR平掃,再行動態(tài)增強灌注成像(PWI)掃描,最后行常規(guī)增強掃描。MR平掃使用體部相控陣表面線圈對上腹部及整個胰腺進行掃描,橫軸位采用T1WI-TS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WI-VIBE脂肪抑制序列、T2WI-Blade脂肪抑制序列和彌散加權成像(b=50、b=800),冠狀位采用T2WI-Haste序列半傅里葉采集單次激發(fā)快速自旋回波。PWI采用Turbo-flash2D序列對選定層面連續(xù)掃描50個動態(tài),每個動態(tài)掃描6層,共產生300幅圖像,對比劑釓噴酸葡胺(Gad-DTPA),劑量0.2mmol/Kg,以高壓注射器通過手背靜脈或肘正中靜脈團注對比劑和同等量的生理鹽水,注射速率3ml/s。采用德國西門子mean curve軟件對所得圖像進行后處理,得出時間-信號曲線和信號強度值,并計算出灌注參數斜率(Slop)、峰值(PE)、達峰時間(TTP)及信號增強率(SR)。 結果:33例患者在胰頭部或胰腺體尾部均可見到明顯的異常信號區(qū)域,,其中24例患者發(fā)現胰頭區(qū)或胰腺頭頸部有腫塊,4例患者在胰腺體尾部有腫塊,邊界不清,腫瘤實性成分在T1WI呈低信號、T2WI呈略高信號、T2WI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號、DWI呈高信號表現,部分較大腫塊內出現壞死成分,在T1WI呈現低信號、T2WI呈現高信號表現;余5例患者未發(fā)現明顯腫塊,僅表現為胰腺體尾部彌漫性腫大,信號異常,呈T1WI低信號、T2WI稍高信號,胰腺導管迂曲擴張。20例患者出現胰腺導管迂曲擴張,膽總管和胰腺導管擴張,形成雙管征。以上病例中12例出現肝臟多發(fā)轉移,15例淋巴結轉移,11例腸系膜上血管或門靜脈受侵。 胰腺癌患者的瘤體區(qū)TIC呈緩慢持續(xù)上升趨勢,無明顯波峰,灌注參數Slop、PE、SR均小于瘤體周邊區(qū)及正常區(qū),而TTP明顯延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瘤體周邊區(qū)及正常區(qū)TIC早期均快速上升達峰值,但PE及Slop低于正常區(qū),TTP較正常區(qū)延遲,正常區(qū)在達峰值后呈下降趨勢,而瘤體周邊區(qū)達峰值后維持一個平臺期或有緩慢上升趨勢。同時Ⅰ期、Ⅱ期和Ⅲ期、Ⅳ期胰腺癌的病變區(qū)Slop、TTP及SR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病變區(qū)TIC走形趨勢基本一致,均呈緩慢持續(xù)上升狀態(tài),無明顯波峰,病變壞死區(qū)TIC呈一條近似平直曲線。 結論:高場強MR成像軟組織分辨率高,能夠清晰地顯示腫瘤與正常胰腺的邊界及形態(tài),使得腫瘤組織與正常胰腺組織的信號對比更明顯,同時常規(guī)增強掃描及PWI可反映腫瘤內部血流灌注狀態(tài),了解血流動力學改變,從而提高腫瘤檢出率及定性診斷的準確率。
【圖文】:
紅色代表正常胰腺組織,藍色代表主動脈區(qū);圖1-6為時間-信號曲線(TIC),正常胰腺組織曲線呈快速上升,達峰值后緩慢下降趨勢;腫瘤實性部分曲線呈緩慢持續(xù)上升趨勢,無明顯峰值出現,腫瘤區(qū)較周邊區(qū)及正常區(qū)明顯呈低灌注表現;圖1-7為手術后病理圖,胰頭部高分化腺癌,癌組織呈浸潤性生長,侵及胰腺及十二指腸壁基層,膽總管切緣未見癌浸潤,胃切緣及十二指腸切緣未見癌,胃大小彎側、小腸周圍及胰周淋巴結未見轉移癌。圖1-8為大體標本,手術所見:腫瘤位于胰腺頭部及鉤突部,大小約3cmX4cm,侵及門靜脈側壁。病理診斷:胰頭部高分化腺癌圖1-1T2WI 圖1-2 T1WI-FS 圖1-3 DWI 圖1-4 T1WI-FS +C圖 1-5 PWI 圖 1-6 TIC 圖 1- 7 病理圖片 圖 1-8 大體標本
胰頭部高分化腺癌,癌組織呈浸潤性生長,侵及胰腺及十二指腸壁基層,膽總管切緣未見癌浸潤,胃切緣及十二指腸切緣未見癌,胃大小彎側、小腸周圍及胰周淋巴結未見轉移癌。圖1-8為大體標本,手術所見:腫瘤位于胰腺頭部及鉤突部,大小約3cmX4cm,侵及門靜脈側壁。病理診斷:胰頭部高分化腺癌圖1-1T2WI 圖1-2 T1WI-FS 圖1-3 DWI 圖1-4 T1WI-FS +C圖 1-5 PWI 圖 1-6 TIC 圖 1- 7 病理圖片 圖 1-8 大體標本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445.2;R735.9
本文編號:2658781
【圖文】:
紅色代表正常胰腺組織,藍色代表主動脈區(qū);圖1-6為時間-信號曲線(TIC),正常胰腺組織曲線呈快速上升,達峰值后緩慢下降趨勢;腫瘤實性部分曲線呈緩慢持續(xù)上升趨勢,無明顯峰值出現,腫瘤區(qū)較周邊區(qū)及正常區(qū)明顯呈低灌注表現;圖1-7為手術后病理圖,胰頭部高分化腺癌,癌組織呈浸潤性生長,侵及胰腺及十二指腸壁基層,膽總管切緣未見癌浸潤,胃切緣及十二指腸切緣未見癌,胃大小彎側、小腸周圍及胰周淋巴結未見轉移癌。圖1-8為大體標本,手術所見:腫瘤位于胰腺頭部及鉤突部,大小約3cmX4cm,侵及門靜脈側壁。病理診斷:胰頭部高分化腺癌圖1-1T2WI 圖1-2 T1WI-FS 圖1-3 DWI 圖1-4 T1WI-FS +C圖 1-5 PWI 圖 1-6 TIC 圖 1- 7 病理圖片 圖 1-8 大體標本
胰頭部高分化腺癌,癌組織呈浸潤性生長,侵及胰腺及十二指腸壁基層,膽總管切緣未見癌浸潤,胃切緣及十二指腸切緣未見癌,胃大小彎側、小腸周圍及胰周淋巴結未見轉移癌。圖1-8為大體標本,手術所見:腫瘤位于胰腺頭部及鉤突部,大小約3cmX4cm,侵及門靜脈側壁。病理診斷:胰頭部高分化腺癌圖1-1T2WI 圖1-2 T1WI-FS 圖1-3 DWI 圖1-4 T1WI-FS +C圖 1-5 PWI 圖 1-6 TIC 圖 1- 7 病理圖片 圖 1-8 大體標本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445.2;R735.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夏進東;周翔平;;胰腺癌的多層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9年05期
本文編號:26587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265878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