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1H-MRS評價顳葉癲癇患者杏仁核代謝物比值

發(fā)布時間:2018-10-17 17:40
【摘要】:目的采用1 H-MRS探討顳葉癲癇(TLE)患者雙側杏仁核的各代謝物比值改變。方法對15例TLE患者(TLE組)和15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對照組)行杏仁核1 H-MRS掃描,比較兩組杏仁核的N-乙酰天門冬氨酸(NAA)/[膽堿復合物(Cho)+肌酸(Cr)]、NAA/Cr、NAA/Cho和Cho/Cr比值,分析TLE患者雙側杏仁核各代謝物比值與癲癇病程和發(fā)病年齡的相關性。結果 TLE組患側杏仁核NAA/(Cho+Cr)和NAA/Cr比值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均明顯減低(P均0.05);TLE組患側杏仁核NAA/(Cho+Cr)、NAA/Cr、NAA/Cho和Cho/Cr比值與TLE組對側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TLE組對側杏仁核NAA/(Cho+Cr)、NAA/Cr和NAA/Cho比值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均明顯減低(P均0.05)。TLE組雙側杏仁核NAA/(Cho+Cr)、NAA/Cr和NAA/Cho比值與癲癇病程及發(fā)病年齡均無相關性(P均0.05)。結論 TLE患者雙側杏仁核存在顯著的代謝異常,雙側杏仁核可能作為傳導通路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參與TLE的發(fā)病過程。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metabolite ratios in bilateral amygdaloid nucleus in patients with temporal lobe epilepsy (TLE) by 1 H-MRS. Methods A total of 15 patients with TLE (TLE group) and 15 healthy volunteers (normal control group) were scanned with 1 H-MRS of amygdala. The ratios of (NAA) / [choline complex (Cho) creatine (Cr)], NAA/Cr,NAA/Cho and Cho/Cr in amygdala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atio of various metabolites of amygdala and the course of epilepsy and the age of onset in patients with TLE. Results the ratio of NAA/ (Cho Cr) and NAA/Cr in the amygdala of the TL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tio of NAA/ (Cho Cr), NAA/Cr,NAA/Cho and Cho/Cr in the amygdaloid nucleus between the TLE group and the TLE group (all P 0.05); TLE) and the NAA/ (Cho) in the contralateral amygdala. The ratio of Cr), NAA/Cr and NAA/Cho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atio of NAA/ (Cho Cr), NAA/Cr and NAA/Cho in the amygdaloid nucleus and the course of epilepsy and the age of onset in the). TLE group (P 0.05). Conclus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in the bilateral amygdala in patients with TLE. The bilateral amygdaloid nucleus may be a link in the conduction pathway and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LE.
【作者單位】: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影像中心;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放射科;
【分類號】:R742.1;R445.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劉夢奇;吳杞柱;李峻;龔啟勇;月強;;兒童及青少年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杏仁體磁共振波譜研究[J];放射學實踐;2012年07期

2 王明月;李蜀渝;周高峰;廖偉華;李國良;肖波;;部分性繼發(fā)全身強直-陣攣發(fā)作癲癇患者雙側丘腦的氫質子磁共振波譜研究[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年11期

3 齊靜,杜湘珂,王德航,謝敬霞;顳葉癲癇的~1HMRS和MRI對比研究[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0年02期

4 王亮,李坤成,李勇杰,盧德宏,王玉平,張國君;顳葉癲癇的~1H MRSI和MRI體積測量研究[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5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康俊玲;俸軍林;;氫質子磁共振波譜與癲癇的研究進展[J];華夏醫(yī)學;2011年05期

2 邱炳輝,歐陽輝,漆松濤;磁共振波譜在癲癇疾病中的臨床應用[J];國外醫(yī)學.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分冊;2001年02期

3 趙丹;徐紀文;馬軍峰;張麗;王桂松;周洪語;田鑫;徐虎;;磁共振波譜分析在難治性顳葉癲癇術前病灶綜合定位中的應用研究[J];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外科雜志;2009年03期

4 王怡;黎海濤;;特發(fā)性全身性癲癇的臨床與磁共振波譜研究進展[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06年07期

5 郭世萍,魚博浪,孫親利,范帆,張明,王斐;正常人腦氫質子磁共振波譜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5年05期

6 陳靜,張曉琴,王娟,成祥林;磁共振質子波譜與利物浦癇性發(fā)作嚴重程度量表對癇性腦損傷程度評估的一致性比較[J];中國臨床康復;2005年29期

7 莫茵;田偉;;磁共振波譜在癲癇研究中的運用[J];醫(yī)學綜述;2008年18期

8 王亮,李坤成,李勇杰,盧德宏,王玉平,張國君;顳葉癲癇的~1H MRSI和MRI體積測量研究[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5年01期

9 有慧,陸菁菁,任連坤,李小圳,馮逢,孟春玲,金征宇;應用FAIR技術評價難治性和非難治性顳葉癲癇灌注異常[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5年05期

10 謝晟;肖江喜;王偉;黃一寧;蔣學祥;;腦血管疾病患者腦萎縮的MR隨訪研究[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8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湯翔宇;7 Tesla 磁共振功能成像對癲癇大鼠腦損傷的長期跟蹤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2 尹建忠;大鼠Li-Pilocarpine癲癇模型的代謝與形態(tài)學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3年

3 邱士軍;~1H-MRS化學位移成像在鼻咽癌放療后放射性腦損傷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yī)大學;2003年

4 張慶詩;咀嚼運動對腦功能影響的磁共振波譜和功能性核磁成像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4年

5 鄭兆聰;顳葉癲癇的術前無創(chuàng)定位臨床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6年

6 常會民;難治性精神病的手術治療及海馬磁共振質子波譜成像的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09年

7 湯翔宇;7 Tesla磁共振功能成像對癲癇大鼠腦損傷的長期跟蹤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靜濤;兒童與青少年癲癇癇性發(fā)作與海馬代謝物異常相關性磁共振波譜探討[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儲衛(wèi)華;紅藻氨酸對體外培養(yǎng)的星形膠質細胞作用[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5年

3 李彩霞;基于人體大腦實體切片的三維重建及定量分析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4 臧婷臻;卒中后癲癇的臨床特點及發(fā)病機制探討[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7年

5 朱榮彥;體外培育牛黃對海人酸致癇大鼠的干預作用[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8年

6 王怡;特發(fā)性全面強直陣攣發(fā)作型癲癇~1H-MRS與DWI的初步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7年

7 秦江波;正常成人不同年齡組海馬氫質子磁共振波譜測定[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9年

8 滕宏偉;腦腫瘤氫質子磁共振波譜的臨床應用研究[D];南通大學;2008年

9 康俊玲;癲癇患者氫質子磁共振波譜的臨床應用研究[D];桂林醫(yī)學院;2012年

10 代國;氫質子磁共振波譜在顳葉癲癇患者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唐鶴菡;月強;陳佳;龔啟勇;呂粟;宋彬;;利用空間飽和技術提高杏仁體波譜質量[J];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年02期

2 劉樹良,李坤成,王亮,楊小平;MRI體積測量內嗅皮層萎縮診斷Alzheimer病的價值[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0年06期

3 吳建偉,宋兆祺,陳君坤,譚啟富,李蘇建,盧光明,張宗軍,劉瑜秀;正常中國成人MRI海馬結構體積測定[J];中華放射學雜志;1998年04期

4 齊靜,杜湘珂,王德航,謝敬霞;顳葉癲癇的~1HMRS和MRI對比研究[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0年02期

5 李文華,張永平,俞炬明,何慧瑾;兒童顳葉中內側硬化所致顳葉癲癇的MRI研究[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3年10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錢靜;王玉瑋;;杏仁核的研究及其與孕期應激的關系[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7年05期

2 王一芳;石海明;焦冬生;王正偉;許愛剛;蘇寶珍;賴福生;;杏仁核毀損范圍與難治性精神分裂癥療效的關系探討[J];東南國防醫(yī)藥;2007年03期

3 劉聰慧;俞國良;;杏仁核在認知過程中的作用[J];生理科學進展;2009年04期

4 盧樹斌 ;曾玲 ;謝惠明 ;蘇承華 ;高玉林;劉蔭仁;;刺激皮層體感Ⅱ區(qū)對杏仁核痛單位電活動的影響及其與針刺的關系[J];廣西醫(yī)學院學報;1991年03期

5 李濤;杏仁核簇解剖的研究現(xiàn)狀[J];國外醫(yī)學.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分冊;2002年05期

6 菲菲 ,飛飛;危險警報器:杏仁核[J];飛(科幻世界少年版);2003年11期

7 陶嶸;張亞林;;杏仁核在條件恐懼中神經生物學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6年01期

8 劉鼎;姚樹橋;;杏仁核對情緒顯著性長時記憶鞏固過程的調節(jié)[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6年07期

9 胡輝華;常會民;汪華僑;;杏仁核的計算機三維重建及體積測量與臨床意義[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1年05期

10 盧洪煊,柴東喬,田菊霞;杏仁核三維空間形態(tài)與位置的研究[J];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外科雜志;199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游明瑤;伍國鋒;蔣乃昌;;杏仁核點燃模型顳葉腦組織病理形態(tài)學的觀察[A];第十一屆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2 孫紅柳;張世紅;鐘凱;許正浩;方琦;吳登唱;張建祥;陳忠;;谷氨酰胺合成酶功能改變對杏仁核電點燃癲癇形成過程作用[A];Proceedings of the 8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9年

3 王海濤;劉昊;徐愛軍;李世英;李冉;闞泉;;卒中后抑郁大鼠杏仁核神經元存在細胞凋亡[A];中國解剖學會2011年年會論文文摘匯編[C];2011年

4 王爽;吳登唱;張世紅;諸葛正兵;丁美萍;陳忠;;低頻率電刺激對杏仁核電點燃癲癇的作用[A];Proceedings of the 7th Biennial Meeting and the 5th Congres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7年

5 蔣麗珠;劉晨;;條件恐懼刺激對成年大鼠杏仁核區(qū)神經干細胞增殖及分化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第九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6 張浩;;電刺激大鼠杏仁核建立癲癇點燃模型及其技術分析[A];湖北省暨武漢市病理生理學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7 劉昊;王海濤;徐愛軍;李冉;闞泉;李世英;張晉霞;張蕊;;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馬、杏仁核神經元自噬現(xiàn)象增加[A];中國解剖學會2011年年會論文文摘匯編[C];2011年

8 劉慶憲;于文;;癇寧合劑對大鼠杏仁核點燃模型抗癇作用實驗研究[A];2010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大會摘要集[C];2010年

9 朱國慶;鐘明奎;趙樂章;張景行;;杏仁核中一氧化氮對睡眠—覺醒的影響[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10 岳旺;仲偉珍;趙永娟;王蕾;張立志;邵伯芹;;MK-801對大鼠杏仁核點燃的抑制作用[A];第六屆全國藥理學教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記者 謝培;發(fā)怒表現(xiàn)男女有別,原來是“杏仁核”有差異[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2 記者 陳青 通訊員 孫國根;藥物復吸與腦區(qū)杏仁核有關[N];文匯報;2011年

3 記者 孫國根;干預杏仁核多巴胺系統(tǒng)或可減少“藥物復吸”[N];健康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呂媛;虛擬智能人測出男女情感有差異[N];北京科技報;2004年

5 陳勇;異常大腦杏仁核是罪魁禍首[N];醫(yī)藥經濟報;2005年

6 孫國根;復旦大學等研制可消除不良記憶藥物[N];健康報;2007年

7 撰文 邁克爾·比哈爾;美科學家教你如何“封堵大腦”消除恐懼[N];中國教師報;2008年

8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浙江大學跨學科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黃達強;大腦杏仁基底外側核受損可導致“病態(tài)”利他行為[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9 清華大學玉泉醫(yī)院性醫(yī)學科主任醫(yī)師 馬曉年;性交頭痛不可怕[N];保健時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鐘明天;抑郁認知易感者負性情緒信息加工的杏仁核激活及腦功能連接特征[D];中南大學;2011年

2 尹一飛;重組激活基因1在杏仁核中的表達及其功能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3 安曉雷;杏仁核多巴胺D2受體及其相關神經遞質和受體對棕色田鼠行為調節(jié)的作用[D];陜西師范大學;2014年

4 陳福俊;藍斑對杏仁復合體神經活動的影響及在學習記憶中的作用[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蔣艷;生酮飲食對杏仁核點燃癲癇形成的作用及相關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6 孫紅柳;低頻率電刺激海馬CA3區(qū)對大鼠杏仁核電點燃癲癇的作用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7 王爽;低頻率電刺激深部腦區(qū)對杏仁核電點燃癲癇的作用[D];浙江大學;2008年

8 王璞;NRG1/ErbB4通過GABA能系統(tǒng)抑制外側杏仁核的LTP[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鳳羽;杏仁核網絡神經元異;顒訉е陆箲]癥的機理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2 龍耀斌;刺激兔前額葉對杏仁核痛單位電活動的影響及其機制的初步探討[D];廣西醫(yī)科大學;2000年

3 蘇逸;對羥基苯甲醇對大鼠杏仁核點燃的影響[D];浙江大學;2013年

4 邢飛;基于高分辨力MRI人腦杏仁核的形態(tài)測量及功能成像[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4年

5 王芳;小鼠杏仁核神經元編碼焦慮[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劉彬;杏仁核多巴胺能神經元功能在帕金森病中的意義研究[D];青島大學;2001年

7 蔣穎;個人熟悉性和恐懼表情在面孔知覺過程中對杏仁核激活相互作用的fMRI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杜璽;杏仁核注射5-HT對慢性應激抑郁大鼠胃運動的影響及行為和胃運動之間的關系[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9 安述明;α CaMKⅡ在小鼠杏仁核突觸可塑性及靈活性學習中的作用[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郭艷艷;BKCa通道參與杏仁核突觸可塑性調節(jié)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0年

,

本文編號:227744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227744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b3f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