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剪切波彈性定量參數在優(yōu)化乳腺結節(jié)BI-RADS分類中的價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ultrasonic shear wave quantitative parameters in optimizing BI-RADS classification of breast nodules. Methods BI-RADS classification was performed in 126 cases (132) of breast lesions before puncture or operation. Shear wave elastic imaging was performed again to obtain the quantitative parameters of shear wave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lesions. 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were regarded as gold standard. To compare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of BI-RADS classification and maximum elasticity Emax in the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lesions, and to analyz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Emax for BI-RADS 4a breast lesions. Results of 132 lesions, 82 were benign lesions (62.1%) and 50 were malignant lesions (37.9%). The quantitative parameters of shear wave in malignant lesion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benign lesion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01) .BI-RADS clas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Emax to evaluate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lesions had the highest area of ROC curve, Emax60.97kPa in evaluating BI-RADS 4a lesions could adjust 92.3 J type lesions to 3 categories. However, the false negative rate of BI-RADS 3 can be increased from 0 to 4.23. Conclusion Ultrasound BI-RADS clas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shear wave Emax can improve the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lesions. For most 4a lesions, it can reduce unnecessary puncture biopsy or surgery. However, for some of the suspected small lesions in BI-RADS 4a based on elastic imaging subtraction, we should make a comprehensive judgment to maximize the reduction of false negative cases.
【作者單位】: 福建省腫瘤醫(yī)院超聲科;
【基金】:福建省衛(wèi)計委青年科研課題(No.2015-2-6) 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資助[No.(2013)544]
【分類號】:R445.1;R737.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林浩銘;鄭翊;陳昕;劉盼盼;郭燕榮;汪天富;陳思平;;基于正交頻率脈沖編碼激勵的軟組織粘彈性定量測量[J];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報;2014年04期
2 張純林;童清平;羅福成;朱先存;左魯生;;聲觸診組織量化技術測量脾臟剪切波速度評估慢性乙型肝炎纖維化程度的初步研究[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2年02期
3 卞東林;王學梅;黃];翟齊西;;剪切波彈性成像在鑒別間葉組織源性良性腫塊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年06期
4 張明瓊;冉海濤;曹小玲;李攀;王志剛;;脾剪切波速度與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關系[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3年10期
5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原;李世愚;周蕙蘭;;剪切波分裂的實驗室觀測[A];1998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8年
2 高原;;剪切波分裂的時間變化:觀測與實驗證據[A];2001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1年
3 高原;鄭斯華;馮德益;;剪切波的多級次分裂模式[A];1992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2年
4 董梅;高玉峰;陳宇衛(wèi);唐韻恒;;剪切波波速資料管理工作初探[A];中國地震學會第五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1994年
5 曹鳳娟;高原;;郯廬斷裂北帶遼寧段剪切波分裂特征[A];中國地震學會成立三十年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劉希強;李清河;陳天長;;S波分裂中快、慢波識別方法及其運用[A];1991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七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1年
7 王培德;郭金珍;;波形極相似的地震叢集中剪切波分裂的變化[A];1998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8年
8 劉希強;周蕙蘭;鄭治真;沈萍;高原;楊選輝;李紅;馬延路;;剪切波分裂的理論和分析方法研究[A];中國地震學會第八次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0年
9 高原;Stuart Crampin;;剪切波分裂與地震預測[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4年
10 高原;鄭斯華;;剪切波分裂相關函數分析法[A];1994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劉莎;利用剪切波分裂方法研究玉樹和冰島地區(qū)各向異性[D];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
2 戴志陽;西太平洋下地幔D”層的地震波速度各向異性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3 石玉濤;南北地震帶南段地震各向異性與介質各向異性特征數值模擬初步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云逸;低劑量CT圖像的質量改善算法研究[D];鄭州大學;2015年
2 高振洋;超聲剪切波彈性成像技術檢測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彈性模量的可靠性的初步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5年
3 吳欣亮;基于剪切波變換的紋理分類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4 王敏;BI-RADS分類聯合剪切波彈性成像對乳腺3、4類結節(jié)的鑒別診斷[D];鄭州大學;2015年
5 劉庚;秦嶺造山帶和云貴高原東南緣地殼剪切波分裂[D];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2015年
6 徐榮;基于剪切波變換的圖像處理技術的研究[D];武漢紡織大學;2016年
7 太齡雪;遼寧區(qū)域地震臺網資料的地殼介質剪切波分裂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2008年
8 高紅萍;剪切波的性質分析及其應用[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3年
9 趙雯佳;基于水庫氣槍震源的剪切波分裂初步研究[D];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2013年
10 趙博;地震定位對剪切波分裂的影響分析與張家口—渤海地震帶西端地殼介質各向異性[D];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2010年
,本文編號:22226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2222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