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您診斷》病例98答案:小腦發(fā)育不良性神經節(jié)細胞瘤一例
本文選題:小腦疾病 + 小腦腫瘤; 參考:《放射學實踐》2015年04期
【摘要】:正病例資料患者,男,53歲。無明顯誘因出現左耳聽力下降,未行特殊處理。1個月前突發(fā)左側肢體麻木、乏力伴行走不穩(wěn)。外院顱腦MRI提示小腦左半球占位性病變。入院后神經系統(tǒng)檢查:左側肌張力稍低,右側肌張力正常;指鼻試驗、輪替試驗、跟膝試驗及Romberg征均陽性。MRI平掃示左側小腦半球內片狀混雜長T2信號影,邊界不清,內見多發(fā)條樣等T2信號。增強掃描示病灶無明顯強化(圖1、2)。DWI示病變呈不均勻高信號(圖3),ADC圖示病灶呈稍高信號(圖4)。1 H-MRS示NAA輕度降低,NAA/Cr為
[Abstract]:The patient was 53 years old. There was no obvious inducement of left ear hearing loss and no special treatment. Craniocerebral MRI in the outer hospital indicated the space occupying lesions in the left hemisphere of the cerebellum. Nervous system examination after admission: left muscle tension was slightly lower, right muscle tension was normal, finger nose test, rotation test, heel knee test and Romberg sign were all positive. MRI plain scan showed flaky mixed long T2 signal in left cerebellar hemisphere with unclear boundary. There were multiple clockwise isotropic T 2 signals. Enhancement scan showed no obvious enhancement (Fig. 1 / 2). DWI showed that the lesion showed heterogeneous hyperintensity (Fig. 3) the lesion showed slightly higher signal intensity (Fig. 4. 1 H-MRS showed a slight decrease in NAA / NAA / Cr ratio).
【作者單位】: 廣州軍區(qū)武漢總醫(yī)院放射科;
【分類號】:R739.4;R445.2;R730.44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謝珊珊;程敬亮;張勇;;MRI診斷Lhermitte-Duclos病1例[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4年04期
2 張宗軍;季學滿;吳波;印紅霞;朱宗明;盧光明;;小腦發(fā)育不良性節(jié)細胞瘤的CT和MRI診斷(4例報告及文獻復習)[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09年03期
3 張妍芬;戚擁軍;趙立峰;高思佳;;Lhermitte-Duclos病3例影像學診斷及鑒別診斷[J];腫瘤學雜志;2008年12期
4 陳利軍;陳士新;趙志友;郭芳瓊;;Lhermitte-Duclos病1例[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0年04期
5 張鵬飛;張蕊;宋寶山;常麗;馮建龍;白漢斌;;小腦發(fā)育不良性節(jié)細胞瘤的CT與MRI的診斷價值[J];現代醫(yī)用影像學;2012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蔡林鴻;PTEN抑制劑對脊髓損傷神經保護作用的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2 蔡林鴻;PTEN抑制劑對脊髓損傷神經保護作用的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凱,錢勇先,林家瑞,金德勤;快速磁共振波譜成像的研究進展[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04年04期
2 黃敏;盧松濤;;磁共振波譜成像技術的研究現狀及發(fā)展趨勢[J];生物醫(yī)學工程研究;2006年02期
3 徐惠;李傳福;厲保秋;任慶國;張曉明;于紅鸞;;磁共振波譜成像在食蟹猴腦研究中的應用[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年10期
4 田鐵橋;張琥;劉波;;影響頸髓磁共振波譜成像質量因素分析[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1年08期
5 周麗;李晨曦;解燕昭;劉青蕊;;磁共振波譜成像技術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中的臨床應用[J];現代電生理學雜志;2012年04期
6 孫家棟;;磁共振波譜成像技術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yī)療設備;2013年07期
7 徐凱,詹應鍵,林家瑞,金德勤;奇異值分解在磁共振波譜成像中的應用[J];上海生物醫(yī)學工程;2003年03期
8 葉偉;于明琨;;磁共振波譜成像在神經外科的應用[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9年04期
9 于春雨;耿德勤;;磁共振波譜成像在神經系統(tǒng)疾病早期診斷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徐州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10 徐惠;李傳福;孫向東;張曉明;;食蟹猴腦紋狀體、丘腦磁共振波譜成像正常表現[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黃勇;劉克;李志銘;;二維和三維磁共振波譜成像技術在頭部掃描的臨床應用[A];2010中華醫(y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第十八次全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2 黃敏;盧松濤;詹應建;林家瑞;金德勤;;基于相位編碼和靈敏度編碼的磁共振波譜成像技術及重建方法比較[A];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3 陳雁;余小多;申皓;歐陽漢;周純武;;育齡期女性子宮的3D 1H磁共振波譜成像[A];中華醫(yī)學會第16次全國放射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4 葉偉;于明琨;;磁共振波譜成像在中腦損傷預后判斷中的價值[A];第七屆全國創(chuàng)傷學術會議暨2009海峽兩岸創(chuàng)傷醫(yī)學論壇論文匯編[C];2009年
5 張獻文;況時祥;李王杏安;;磁共振波譜成像檢測VD大鼠海馬區(qū)神經元、膠質細胞的代謝及腦通湯的干預作用[A];貴州省第六屆中西醫(yī)結合神經科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姜興岳;磁共振波譜成像及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在外傷性腦損傷的應用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2 黃敏;并行磁共振波譜成像理論及圖像重建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振光;大鼠面神經損傷后面神經核團神經元凋亡的磁共振波譜成像研究[D];昆明醫(yī)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19783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1978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