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對比劑長期不良反應的功能磁共振與臨床評估
本文選題:滲透壓 + 黏稠度 ; 參考:《東南大學》2017年博士論文
【摘要】:第一部分功能磁共振評價碘對比劑的腎損傷研究目的運用功能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無創(chuàng)性評價大劑量等滲對比劑碘克沙醇與低滲對比劑碘普羅胺對大鼠腎臟影響的差異。材料與方法本研究已得到東南大學醫(yī)學院實驗動物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將72只雄性SD大鼠分為5組,分別為生理鹽水組、碘普羅胺組、碘普羅胺+生理鹽水組、碘克沙醇組、碘克沙醇+生理鹽水組。靜脈內注射碘對比劑劑量為8gI/kg體重。注射碘對比劑后18天內進行如下檢查:腎臟計算機斷層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定量功能MRI檢測包括彌散加權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及血氧水平依賴(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d,BOLD)磁共振成像、實驗室檢查(血清肌酐值)、組織學檢查(H-E染色)。測量各個時間點的腎臟皮質、外髓、內髓的CT值、表觀彌散系數(shù)(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及R2*值,并進行組間及組內比較;統(tǒng)計學分析使用方差分析、Mann-Whitney檢驗以及線性回歸分析,P 0.05認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在腎皮質,BOLD顯示在注射碘克沙醇后18天內持續(xù)的R2*值增高以及持續(xù)的ADC值降低。相比于碘普羅胺組,碘克沙醇組在1到18天內的腎臟校正△R2*顯著更高(P0.04),校正△ADC也在第6天時顯著高于碘普羅胺組(P = 0.01)。碘克沙醇組同時還表現(xiàn)出更顯著的腎皮質CT值增高及病理上的空泡化,這種改變持續(xù)至注藥后18天。靜脈水化可降低碘普羅胺及碘克沙醇對腎臟造成的改變,但對碘克沙醇作用更顯著。各時間點血清肌酐值組內和組間比較差異均無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相比碘普羅胺,高劑量的碘克沙醇會造成大鼠腎臟更顯著的功能MRI (包括DWI和BOLD)的改變,結合碘克沙醇更長時間的腎臟內滯留,這提示了高劑量的碘克沙醇可能會造成比碘普羅胺更嚴重且持久的腎臟損傷。第二部分碘對比劑用于冠脈造影術后長期副作用的對比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觀察冠脈造影患者使用低滲對比劑或等滲對比劑后所造成長期死亡率、腎損傷及心血管事件之間的差異。材料與方法:回顧性分析2006.01-2013.07期間在本院心內科行冠脈造影的12611例住院患者,冠脈造影所使用對比劑包括低滲對比劑碘海醇及碘普羅胺,等滲對比劑碘克沙醇。收集患者人口統(tǒng)計學信息、實驗性檢查、基礎疾病史、住院期間用藥記錄,記錄每一種對比劑造成的主要結局(全因死亡率)和次要結局(90天后腎損傷及心血管事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傾向性評分匹配或逆概率加權法降低組間選擇偏倚。分析校正偏倚前后低滲組與等滲組間長期副反應發(fā)生率的差異。統(tǒng)計學分析使用SPSS 19.0、R 3.3.0統(tǒng)計軟件完成。結果:在對協(xié)變量進行校正之前,低滲對比劑組造成的長期全因死亡率顯著較等滲對比劑組低(風險比0.28, 95%置信區(qū)間0.23-0.34),而對協(xié)變量校正后,兩組間長期死亡率差異無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低滲對比劑亞組中,碘普羅胺傾向于比碘海醇造成更低的長期腎損傷發(fā)生率。在腎功能不全亞組中,患者注射低滲對比劑后長期死亡率傾向于比等滲對比劑更高(回歸校正風險比1.80, 95%置信區(qū)間0.95-3.42;逆概率加權校正風險比1.57,95%置信區(qū)間 0.99-2.48)。結論:本研究提示在總體人群中,使用低滲和等滲對比劑造成的長期全因死亡率差異無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但對于腎功能不全患者,使用等滲對比劑的長期死亡率可能較低滲對比劑更低。
[Abstract]:The renal cortex , external pulp , CT value ,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 ADC ) , and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 H - E staining ) of iodine contrast agent were studied by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MRI ) .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odine pramide on renal injury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low permeability contrast agent or isotonic contrast agent . Conclusion :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use of hypotonic and isotonic contrast agents in the overall population has no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 but for patients with renal insufficiency , the use of isotonic contrast agents may have a lower long - term mortality rate than the hypotonic contrast agent .
【學位授予單位】:東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445.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劍羽;曾祥柱;;功能磁共振在臨床疼痛中的應用[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06年05期
2 徐亞媛;朱國行;;腦功能磁共振在神經科的應用[J];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2008年02期
3 孫兮文,鮑敏,張效初,張達人;聽覺記憶的腦功能磁共振研究[J];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04年01期
4 項敏,孫兮文;視覺記憶的功能磁共振研究[J];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04年02期
5 張志強,王世杰,盧光明;功能磁共振數(shù)據(jù)處理分析的原理及應用[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4年10期
6 邵春紅,江開達,徐一峰,李一峰,湯偉軍;物質依賴中渴求的功能磁共振研究進展[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5年01期
7 周潔茹;苗玲;;功能磁共振在人類語言學研究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6年22期
8 龍淼淼;付維林;顧欣;王育琪;馮凱林;;腦功能磁共振后處理方法進展[J];武警醫(yī)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9 盛良駒;姜平;尉傳社;彭衛(wèi)斌;吳琴;;利用功能磁共振研究記憶功能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07年09期
10 劉志芬;張克讓;;精神分裂癥不同狀態(tài)下的功能磁共振研究[J];上海精神醫(yī)學;2007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華富;堯德中;;一種基于小波變換的功能磁共振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A];第十屆全國信號處理學術年會(CCSP-2001)論文集[C];2001年
2 陳龍;安東梅;龔啟勇;周東;;合并抑郁的未用藥癲癇患者靜息態(tài)功能磁共振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3 尹f3麗;楊小慶;劉斌;楊明;張洪英;;正常老年人計算任務的功能磁共振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4 鄭玲;;時間聚類分析的功能磁共振信號檢測成分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5 廖瑞端;蘇毅華;陳立勛;;立體視覺相關大腦皮質區(qū)的功能磁共振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屆全國眼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6 沈劍峰;詹仁雅;周永慶;;功能磁共振在顱內功能區(qū)病變中的運用[A];2005年浙江省神經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7 王美豪;王美豪;祝一虹;李建策;吳恩福;;運動準備和執(zhí)行的全腦功能磁共振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8 舒斯云;張增強;包新民;鄭金龍;吳永明;;皮層和皮層下結構共同參與腦的數(shù)字記憶--功能磁共振研究[A];第十一次中國生物物理學術大會暨第九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摘要集[C];2009年
9 張玉梅;王擁軍;朱鏞連;;失語癥的功能磁共振研究[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九屆全國腦血管病康復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10 耿左軍;劉衛(wèi)國;張曉云;;聽覺相關穴位刺激時中樞變化——功能磁共振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yī)院放射科主任醫(yī)師、教授 祁吉;碘對比劑可引發(fā)對比劑腎病[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朱國旺;為規(guī)范碘對比劑不良反應救治提供參考[N];中國醫(yī)藥報;2014年
3 本報記者 魏鑫;專家解讀對比劑腎病發(fā)病機制[N];保健時報;2009年
4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yī)院心內科教授 周玉杰 楊士偉整理;診治心臟病 要防對比劑腎病[N];健康報;2010年
5 ;腎功能不全的自家保健[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3年
6 記者 廖志林;汶川地震幸存者大腦出現(xiàn)異常變化[N];健康報;2009年
7 本版編輯邋吳康迪 武漢同濟醫(yī)院腎內科副主任 徐剛;早診腎功能不全新希望[N];健康報;2008年
8 上海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副主任醫(yī)師 董興剛;腎功能不全者保腎“四療法”[N];家庭醫(yī)生報;2005年
9 河北河間市人民醫(yī)院 狄俊虹;腎功能不全者禁用二甲雙胍[N];上海中醫(yī)藥報;2013年
10 崔佳;“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咋理解?[N];健康時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遠成;碘對比劑長期不良反應的功能磁共振與臨床評估[D];東南大學;2017年
2 楊虹;靜態(tài)功能磁共振之方法學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3 黃沛鈺;1.圖形創(chuàng)造思維中抑制機制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2.首發(fā)未用藥抑郁癥患者腦結構的磁共振影像學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2年
4 吳晶濤;老齡相關的靜息狀態(tài)腦功能網絡變化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5 吳宏峗;基于靜息態(tài)功能磁共振的思慮過度狀態(tài)患者腦功能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6 戴慧;原發(fā)性開角型青光眼的3TMR功能磁共振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7 吳雪海;微意識狀態(tài)視覺神經網絡的功能磁共振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8 劉亞東;腦功能磁共振和光學成像數(shù)據(jù)模式分析方法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9 王美豪;語言功能腦區(qū)與運動性失語靜息態(tài)功能連接的功能磁共振研究[D];鄭州大學;2013年
10 曹龍龍;情感障礙功能磁共振研究[D];中南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鄧周;情緒沖突的認知神經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2 程志勇;額葉低級別膠質瘤患者執(zhí)行功能的功能磁共振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曹龍飛;電休克抗抑郁療效的靜息態(tài)功能磁共振機制研究[D];濟寧醫(yī)學院;2015年
4 馬思懿;皮層下缺血性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腦默認網絡及局域一致性功能磁共振研究[D];南京大學;2015年
5 瞿航;抑郁癥心理治療的功能磁共振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5年
6 熊華;復發(fā)緩解型多發(fā)性硬化患者灰質受累相關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5年
7 李勛;基于功能磁共振BOLD信號的瞬態(tài)共變方法的研究與應用[D];杭州師范大學;2016年
8 王曉樂;抑郁癥患者下丘腦與前額葉—邊緣網絡神經活動的靜息態(tài)功能磁共振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6年
9 溫玉蓉;電針治療下腰痛的腦功能磁共振研究[D];甘肅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10 武麗莎;基于ALFF的正念訓練者靜息態(tài)腦功能磁共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9497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1949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