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素內不相干運動擴散加權成像在乳腺病變中的初步應用
本文選題:IVIM-DWI + 乳腺; 參考:《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年04期
【摘要】:目的初步探討體素內不相干運動擴散加權成像(IVIM-DWI)在乳腺良、惡性病變鑒別診斷中的應用。方法測量60例行1.5T磁共振掃描的乳腺疾病患者病變的IVIM參數(shù):標準擴散系數(shù)(Standard ADC)、真實擴散系數(shù)(Slow ADC)、灌注相關擴散系數(shù)(Fast ADC)及灌注系數(shù)f(Fraction)值。根據病理結果將患者分為良、惡性病變組,并取其自身對側正常的乳腺組織為對照組,對3組的定量參數(sh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比較3組的組內Standard ADC、Slow ADC值的差別,分析其ROC曲線。結果對照組、良性病變與惡性病變組的Standard ADC、Slow ADC值依次降低,且兩兩比較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對照組、良性病變與惡性病變組的Fast ADC、Fraction值依次升高,進一步兩兩比較,Fraction值的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Fast ADC值僅對照組與良性病變組間的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3組組內Standard ADC和Slow ADC值的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Slow ADC的ROC曲線下面積大于Standard ADC。結論 IVIM-DWI對乳腺良惡性病變的鑒別診斷有意義,可提高診斷的敏感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IVIM-DWI)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lesions. Methods to measure the IVIM parameters of 60 cases of breast disease with 1.5T MRI scan: standard diffusion coefficient (Standard ADC), true diffusion coefficient (Slow ADC), perfusion related diffusion coefficient (Fast ADC) and The perfusion coefficient f (Fraction) value. According to 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benign and malignant lesions, and their contralateral normal breast tissue was taken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quantitative parameters of the 3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tandard ADC and Slow ADC values in the 3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ROC curve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 control group, the benign lesion and the malignant lesion group, was analyzed. The value of Standard ADC and Slow ADC decreased in turn,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22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value of Fast ADC and Fraction in the benign and malignant lesions increased in turn, and the difference of Fraction value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and Fast ADC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benign lesion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tandard ADC and Slow ADC in group P0.01.3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The area under ROC curve of Slow ADC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Standard ADC. conclusion, which was significant for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lesions, and could improve the sensitivity of the diagnosis.
【作者單位】: 福建省腫瘤醫(yī)院放診科;
【分類號】:R737.9;R445.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葛瑩;;MR擴散加權成像評估肺內病灶作用的研究[J];國際醫(yī)學放射學雜志;2010年03期
2 韓晶;沈文榮;劉念龍;;MR擴散加權成像在乳腺癌范圍確定中的價值[J];中國腫瘤外科雜志;2011年04期
3 李又成;顱內非缺血性病變的MR擴散加權成像[J];國外醫(yī)學(臨床放射學分冊);2003年03期
4 夏爽;擴散加權成像在部分顱內病變中的應用[J];國外醫(yī)學(臨床放射學分冊);2003年05期
5 楊波,全顯躍;MR擴散加權成像在上腹部的應用[J];放射學實踐;2004年06期
6 徐全剛,吳衛(wèi)平,黃德暉,張家堂,郎森陽,蒲傳強;MR擴散加權成像對Creutzfeldt-Jakob病的診斷意義[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5年06期
7 王曉明,陳麗英,林楠,郭啟勇;用MR擴散加權成像評價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初步研究[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5年01期
8 金琴娣,居勝紅,孟愛芳,張琳琴;擴散加權成像對癲癇診斷價值的臨床研究[J];現(xiàn)代醫(yī)學;2005年02期
9 武志峰;周翔平;劉榮波;朱捷;;MR擴散加權成像在腎功能評價中的應用[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6年05期
10 黃文才;韓飛;田世俊;李國雄;;MR擴散加權成像對腦彌漫性軸索損傷的診斷價值[J];放射學實踐;2007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譚長連;袁述文;譚利華;白末了;賀忠;杜萬萍;司徒衛(wèi)軍;;顱內血腫的擴散加權成像[A];2003年全國醫(yī)學影像技術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2 王丹;佟金龍;申寶忠;劉放;王凱;劉芳;;正常人磁共振全身擴散加權成像特點的初步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16次全國放射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3 張愛蓮;程流泉;張靜;楊娜;劉夢起;;擴散加權成像技術在乳腺良惡性病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A];2009中華醫(y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第十七次全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4 呂穎;毛傳萬;白光輝;蔡志勝;;低b值擴散加權成像在肝占位病變中的應用價值[A];2006年華東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5 沈艷;李明華;姚偉武;楊世塤;李文彬;;MR擴散加權成像在椎體病變診斷中的臨床應用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6 王嵩;張世界;;擴散加權成像在肝臟占位性病變中的應用[A];第十一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術研討會暨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研究進展學習班資料匯編[C];2010年
7 王嵩;閆明勤;張世界;王夕富;馬海峰;李瓊;;全身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在腫瘤性病變中的應用[A];第十一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術研討會暨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研究進展學習班資料匯編[C];2010年
8 王海屹;王佳;王新坤;葉慧義;;腎臟不同擴散加權成像方法對比研究:表觀彌散系數(shù)的比較[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八次全國放射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9 柳健;丁耀軍;李劍華;;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在肝占位性病變中的應用[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10 王丹;劉放;佟金龍;王凱;劉芳;許秀安;;磁共振全身擴散加權成像在椎體良惡性病變鑒別診斷中的應用[A];中華醫(yī)學會第16次全國放射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陳愛萍;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在肺癌診斷中的應用[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0年
2 李延軍;胰腺癌擴散加權成像與在體磁共振質子波譜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3年
3 徐亮;磁共振全身擴散加權成像評價惡性腫瘤的臨床應用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4 陳世林;肝非高斯擴散加權成像的可行性及可重復性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年
5 張妍;MR擴散加權成像在進展期胃癌療效預測與評價中的應用[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4年
6 郭衛(wèi)華;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及動態(tài)增強掃描評價肝細胞癌組織分化程度的臨床應用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7 史麗靜;CT、MR多種成像技術在肝臟疾病的比較和綜合應用[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鴻杰;肝葉多b值擴散加權成像評價乙肝源性肝硬化嚴重程度[D];川北醫(yī)學院;2015年
2 王金良;3.0T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對食管鱗癌放化療早期療效的評估價值[D];川北醫(yī)學院;2015年
3 錢智;充氣后磁共振成像和擴散加權成像在直腸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D];昆明醫(yī)學院;2010年
4 王霈;MR擴散加權成像及動態(tài)增強成像在乳腺病變的應用價值[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9年
5 李玉欣;MR擴散加權成像在脊髓型頸椎病中的初步臨床應用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6 張妍;單指數(shù)及雙指數(shù)模型擴散加權成像對大鼠急性腦缺血動態(tài)變化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7 王朝軍;全身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在腫瘤方面應用價值的初步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8 鐘燕;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在評估肝癌化療栓塞療效中的應用價值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1年
9 張晰;胸部擴散加權成像圖像質量的評價及其在肺癌淋巴結定性診斷中的臨床應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10 潘寶珍;擴散加權成像對脊髓損傷臨床應用價值的初步研究[D];昆明醫(yī)學院;2010年
,本文編號:18974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1897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