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yè)運動員髕腱末端病保守療法的超聲隨訪
本文選題:髕腱末端病 切入點:肌骨超聲 出處:《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15年05期
【摘要】:目的探討高頻超聲在專業(yè)運動員髕腱末端病保守治療中的療效評估價值。方法 24名髕腱末端病的專業(yè)運動員,根據(jù)體外超聲波治療強度隨機分為無痛組、微痛組和極痛組,每組8名。記錄治療前后髕腱的高頻聲像圖特征變化,包括二維病變范圍、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DFI)的血流情況,并與傳統(tǒng)的臨床療效評估方法進行對比分析。結(jié)果經(jīng)過2個療程終止研究后,疼痛消失或緩解的運動員在無痛、微痛和極痛組的比例分別為37.5%、87.5%和62.5%。無痛、微痛和極痛組的疼痛評分治療前分別為(4.50±2.07)、(4.88±1.13)和(6.13±1.55)分;治療后分別為(4.88±2.17)、(3.00±1.77)和(5.13±2.36)分。其中,微痛組與極痛組的疼痛評分治療前后均值均明顯減少,微痛組治療前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以髕腱厚度變薄、低回聲面積變小及血流分布變少做為炎癥好轉(zhuǎn)的超聲指標,將結(jié)果分為有效、無效進行評價,結(jié)果顯示無痛、微痛和極痛組的有效率分別為38%、50%和62%,其中,微痛和極痛組均明顯高于無痛組(P均0.05)。結(jié)論高頻超聲可以客觀、定量地顯示髕腱末端病保守治療中的聲像圖變化,較臨床評估更能真實反映病變恢復情況。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in th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patellar tendinopathy in professional athletes.Methods Twenty-four professional athletes with patellar tendon terminal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painless group, slight pain group and extreme pai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intensity of extracorporeal ultrasound.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frequency sonogram of patellar tendon were record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cluding the range of two-dimensional lesions, the blood flow of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 an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linical evaluation methods.Results after two courses of treatment, the proportion of painless, mild and severe pain groups were 37.5% and 62.5%, respectively.The pain scores of painless, mild and extreme pain groups were 4.50 鹵2.07 鹵4.88 鹵1.13) and 6.13 鹵1.55 before treatment, and 4.88 鹵2.17 鹵1.77) and 5.13 鹵2.36 respectively after treatment.The mean value of pain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mild pain group and the extreme pain group,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 0.05).The thickness of patellar tendon was thinned, the area of hypoechoic was reduced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blood flow was decreased as the ultrasonic index of inflammation improvement. The results were divided into effective and ineffective evaluation. The effective rates of painless, mild and extreme pain groups were 3850% and 622%, respectively.The level of pain and extreme pain in both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painless group (P < 0.05).Conclusion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can objec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display the changes of sonogram in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patellar tendinopathy, which can reflect the recovery of patellar tendon disease more accurately than clinical evaluation.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超聲診斷科;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衛(wèi)生所超聲科;北京體育大學運動康復系;
【基金】:首都臨床特色應用研究(z121107001012141)~~
【分類號】:R445.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張良祥;于亮;;“阻斷法”輔以康復方案治療籃球運動員髕腱末端病的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2 封旭華;華英匯;陳世益;;離心性肌肉訓練改善髕腱末端病患者疼痛的效果[J];中國臨床康復;2006年16期
3 王國祥;嚴永軍;岳春林;;髕腱末端病運動員膝關(guān)節(jié)等速向心和離心運動時股四頭肌表面肌電的變化[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9年46期
4 方小芳;史清釗;周軍;;末端病發(fā)病機制的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9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崇玉萍;陳香仙;;運動處方對體育表演專業(yè)學生踝軟組織損傷的康復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3期
2 胡曉琴;王玉英;傅嗥;;綜合康復治療膝關(guān)節(jié)骨性關(guān)節(jié)炎36例療效觀察[J];安徽醫(yī)學;2009年12期
3 熊勃;王新軍;;硒的生化功能及其與運動的關(guān)系[J];安康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4 邢崇慧;推拿加隔姜灸治療頑固性肱骨外上髁炎[J];按摩與導引;2004年02期
5 薛良成;;足內(nèi)翻步態(tài)鍛煉治療青少年期姿勢性平足癥[J];按摩與導引;2006年05期
6 薛良成;;成式針灸療法治療肌肉損傷[J];按摩與導引;2008年09期
7 舒育芳;;安徽省賽艇運動員傷病調(diào)查及分析[J];安徽體育科技;2011年01期
8 戰(zhàn)迅;王新青;;肌力訓練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病人腰椎功能及預防復發(fā)的作用[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9 許玲;;Ca~(2+)、ADP、Pi與運動疲勞[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10 胡國鵬;王人衛(wèi);劉無逸;王振;;v■O_2max、·■O_2maxPD等指標在有氧耐力評定中的比較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8條
1 季向東;王群松;;運動療法對糖尿病患者焦慮抑郁的影響[A];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學會精神疾病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一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12年
2 蘇艷紅;滕巖巖;吳立娟;彭彬;;從尿十項檢測看體育教育專業(yè)大學生的飲食與訓練[A];2007全國運動生理學論文報告會論文集[C];2007年
3 梁巧琴;王禾;;冬泳鍛煉對老年人血管張力和血流再灌注的影響[A];2007全國運動生理學論文報告會論文集[C];2007年
4 石紅;;運動性疲勞的中醫(yī)分型、診斷標準與恢復方法[A];2011年甘肅省中醫(yī)藥學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李國平;;運動醫(yī)學研究的新進展[A];2006-2007體育科學學科發(fā)展報告[C];2007年
6 杜志春;;自擬活血止痛散治療跟腱周圍炎的臨床療效研究[A];甘肅省中醫(yī)藥學會2012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12年
7 蘭曉燕;彭雅男;;骨牽引術(shù)并發(fā)癥的分析與護理[A];2014年河南省康復護理新業(yè)務、新技術(shù)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4年
8 鮑蕾蕾;陳海飛;卞俊;唐大海;Yang Fan;;復方靈芝孢子精油軟膠囊抗疲勞增強免疫功能研究[A];2014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四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海燕;上海市青少年日常體力活動測量方法的研究與應用[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胡法信;中國女子籃球職業(yè)聯(lián)賽運動員體能訓練理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3 付海燕;步態(tài)分析技術(shù)在膝骨性關(guān)節(jié)炎診斷及中醫(yī)康復治療中的應用[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4 胡友樾;不同耳穴防治運動性疲勞的對照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5 劉曉莉;大氣污染物對大鼠不同器官的毒作用及對人體健康的危害[D];山西大學;2006年
6 吳明方;運動與誘導性共信號分子的表達及其生物學功能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7 華英匯;股內(nèi)斜肌/股外側(cè)肌肌力不平衡在髕腱腱病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D];復旦大學;2007年
8 熊若虹;運動性疲勞對雌性大鼠生殖系統(tǒng)和骨質(zhì)損傷分子機制的初步探討[D];四川大學;2007年
9 蘇全生;運動性骨骼肌微損傷機制、檢測指標及保護手段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6年
10 李曉琳;減味無比山藥丸結(jié)合導引術(shù)消除運動性疲勞臨床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會蘭;步行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壓、血糖及相關(guān)激素的影響[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侯存強;半腱半肌移植與全腱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韌帶的實驗比較[D];泰山醫(yī)學院;2010年
3 周洪超;我國高山滑雪運動員膝關(guān)節(jié)運動損傷的調(diào)查與分析研究[D];哈爾濱體育學院;2010年
4 唐選;有氧運動預干預對酒精灌胃小鼠肝功能、MDA、IL-10等指標的影響[D];河南大學;2011年
5 荊治坤;中強度與小強度24式太極拳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病效果的實證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6 丁楠;網(wǎng)球主要技術(shù)動作和專項力量訓練肌肉用力特征比較[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7 曹占領(lǐng);加味獨活寄生湯配合超激光治療膝骨性關(guān)節(jié)炎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8 高萬鈞;河北省普通高;@球運動員運動損傷流行病學調(diào)查及致因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海芹;等速肌力訓練對膝部骨性關(guān)節(jié)炎康復治療的應用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1年
10 朱俊杰;不同運動方式對骨質(zhì)疏松癥影響的比較研究[D];哈爾濱體育學院;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瑞元,楊靜宜,熊開宇;等速向心及離心伸膝時股四頭肌肌電和做功變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4年01期
2 趙可偉;運動對白細胞介素-1、白細胞介素-2與白細胞介素-6影響的研究進展[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3 于長隆,曲綿域,田得祥,李梅君,林宗智 ,宋衛(wèi)民 ,李文;人髕尖末端結(jié)構(gòu)及其生物學意義[J];北京醫(yī)學院學報;1983年04期
4 鄭愛萍;龔志強;馮瓊;許小明;鄭劍;;巨噬細胞在損傷修復過程中的作用及其法醫(yī)學意義[J];中國法醫(yī)學雜志;2007年01期
5 陳世益,James HC.Wang,Savio LY.Woo;腱病的基礎(chǔ)與臨床若干研究[J];國外醫(yī)學(骨科學分冊);2005年02期
6 ;醫(yī)療機構(gòu)管理條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1994年03期
7 陳靜宏;楚雍烈;曹峻嶺;楊占田;師鐘麗;郭雄;王治倫;;一氧化氮和Fas在T-2毒素誘導的軟骨細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年04期
8 張蕾;劉成海;朱美玲;;運動對白細胞介素影響的研究[J];菏澤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9 王少華;運動員的髕腱腱圍炎與髕尖末端病的防治[J];內(nèi)蒙古科技與經(jīng)濟;2001年01期
10 黃昌林,鐘漢馨,張建黨;不同訓練模式對跟腱末端纖維軟骨細胞影響的實驗研究[J];實用醫(yī)藥雜志;2004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惠林,張洪濤;雙側(cè)髕腱同時突發(fā)斷裂一例報告[J];中華骨科雜志;2001年12期
2 宋國全,丁晟,張克勇,王焯;髕腱骨化斷裂并髕腱重建術(shù)一例[J];骨與關(guān)節(jié)損傷雜志;2003年09期
3 孫賢敏;李承球;韓祖斌;;髕腱閉合性斷裂(附5例報告)[J];江蘇醫(yī)藥;1989年06期
4 謝慶云;李曉華;符培亮;孫久一;;國人髕腱長度測量在髕骨不穩(wěn)診斷中的意義[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7年11期
5 滕星,王滿宜,黃嘯原,榮國威,黎廣平;骨-髕腱-骨自體移植重建前十字韌帶的研究[J];中華骨科雜志;2005年08期
6 王恒俊;趙力;;髕腱痛診斷與治療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08年04期
7 賴成仲;;雙側(cè)髕腱閉合性斷裂1例[J];四川醫(yī)學;1990年03期
8 沈惠良,王亦璁,雍宜民;正常人膝關(guān)節(jié)前交叉韌帶及髕腱的力學特性[J];首都醫(yī)學院學報;1995年01期
9 賈俊青;紀斌平;李春英;王睿柱;高遠朋;刁婷婷;;單髁膝關(guān)節(jié)置換術(shù)后髕腱長度的變化[J];中國骨與關(guān)節(jié)損傷雜志;2009年08期
10 潘江飛;;針刀為主治療運動員髕腱周圍損傷15例療效觀察[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3年08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宋琳;戴惠超;廖麗萍;于躍;王安利;;聚焦超聲波對髕腱末端病的療效分析[A];2013年全國競技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2 華英匯;;髕腱腱病康復治療的基礎(chǔ)與臨床研究[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老年醫(yī)學與康復學術(shù)大會資料匯編[C];201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主任醫(yī)師 呂斌;運動過量易致“跑步膝”[N];保健時報;2004年
2 廣西 主任醫(yī)師 呂斌;自我防治“跑步膝”[N];家庭醫(yī)生報;2004年
3 呂 斌;自我防治“跑步膝”[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年
4 沈亞南;跑步慎防“跑步膝”[N];大眾衛(wèi)生報;200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華英匯;股內(nèi)斜肌/股外側(cè)肌肌力不平衡在髕腱腱病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D];復旦大學;2007年
2 劉崗;IGF-I和bFGF對大鼠髕腱損傷愈合影響的試驗研究及其動物模型的建立[D];山東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楊菲;低強度脈沖超聲對兔髕骨—髕腱連接點損傷后修復早期的蛋白質(zhì)組影響[D];中南大學;2012年
2 尹曉震;體外沖擊波配合體能康復訓練對遼寧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髕腱末端病治療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6939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1693965.html